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

Posted 文成公主

篇首语:明明你一个人可以活的很开心的,偏偏非要学别人谈恋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

2、不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

文成公主画像

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介,说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族弟李道宗的女儿,自幼聪慧好学,多才多艺,而且信仰佛教。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始遣使至唐,请求与大唐联姻。640年松赞干布再次遣大相禄东赞献五千两黄金为聘礼,请求赐婚。唐太宗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641年,唐太宗派遣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嫁入土蕃,松赞干布在吐蕃亲自迎亲,并拜见李道宗,行子婿大礼。随后松赞干布携文成公主回到逻些城,也就是现在的拉萨。

下面小编简要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文成公主和亲后的情况。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将近40年,她热爱藏地和藏民,并致力于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和交流,她将汉族的碾磨、陶艺、医学、种植和纺织等技艺传授给藏地百姓,并将史书、佛经、药典、农事书籍毫无保留的送给藏族同胞。文成公主深受藏族百姓敬重和热爱,为唐朝的边境未定和藏地的开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藏地流传着很多文成公主的故事和传说,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也为人们所称道,至今在藏地还存有很多纪念文成公主的庙宇和殿阁,为人们所敬奉和瞻仰。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她对于藏民族发展、李唐王朝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贡献为人们所铭记和称颂,她的功绩是是李唐王朝外交史上的重要一笔,为后世所敬仰。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命族弟李道宗,也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为送亲使持节护卫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

关于文成公主进藏后的故事史料中有很多的记载,民间也有很多的传说。事实上文成公主也确实致力于吐蕃和唐朝的交流与沟通,唐蕃之间的友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成公主的博学多才,对于吐蕃的开化影响巨大,最著名的就是松赞干布根据文成公主的建议,下令废除了流传已久的赭面习俗,并派遣吐蕃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和生活,学习汉族的先进知识和礼仪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后,将唐朝的医药、种植、纺织和书籍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藏地的百姓,不但帮助唐朝巩固了的西陲的边防,造福了边境百姓,更把汉族文化、先进技艺和科学传播到了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没有离开吐蕃,她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直至病逝。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历史功绩,为人们所铭记和传颂,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多种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

文成公主有孩子吗

在读过关于唐朝的历史之后,很多人可能会对唐朝与吐蕃这一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毕竟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她和松赞干布的和亲故事一直被后世传为一段佳话。不过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是,松赞干布死后,继位的却不是他的儿子,而且他的弟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作为深受松赞干布喜爱与尊重的夫人之一—文成公主有孩子吗?

文成公主在她十六岁的那一年便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为妻。她在西藏一共生活了将近四十年,把自己大半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西藏这片土地。然而尽管当地的人民和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都敬爱有加,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她和松赞干布的生活并不是十全十美,她们虽然夫妻多年,但文成公主却始终没能为松赞干布生下一儿一女。而且不仅如此,在松赞干布的其他几位妻子中,也只有一位当地的吐蕃妻子曾为其生下一个儿子,但不久这个孩子也死了。在此之后,松赞干布膝下便再也没有了子女。

不过根据一些历史书籍的记载,虽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之间没有孩子,但由于吐蕃家族的王位继承有一个习俗,如果上一任赞普的妻子仍然活着,那么在下一任新的赞普继承王位时,这位妻子也要随着嫁给下一位新的王位继承者。所以,关于文成公主是否有孩子,有不少史料上写,文成公主在下嫁给下一位赞普时,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但关于其真实性,目前还无法考证。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非常大,对于当时的藏族来说,不论是从农业还是经济方面,这场联姻带给他们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当然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对于公主沿路的城市来说,也受到了不少好处。

文成公主雕像

当时的唐太宗将女儿远嫁西藏,也知道这路途遥远,为了保证自己女儿的安全。唐太宗让沿途经过地区的官府造桥修路,建造佛堂。一方面,这是在为公主和亲开路,另一方面这也造福了当地的人民。

再者,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文成公主入藏还带去了当时汉族发达的技术。当时,藏族人民的农作技术不发达,大片的土地被荒废。而文成公主的到来,就开始教他们如何耕作。帮助藏族人民解决了水土流失,田地稀疏的问题,土地的产量也在大大的提高。同时,文成公主和侍女们也教藏族妇女纺织和刺绣技术。各种酿酒冶金造纸等技术也全部带到了藏族,促进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还体现在文化方面,公主入藏的时候还带了大量的书籍,包括历法和医药。同时藏族人的文化也传入汉族,这样汉藏两族真正的开始了文化方面的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远远超过和亲,她给藏族带去了最实在的生存技能。这也是唐太宗的一片良苦用心,狠心将女儿远嫁,当然要起到所有有利的作用,不遗余力的教给藏族各种东西,一方面是给女儿在藏族中迅速招揽人气,另一方面也是在显示汉族的实力。

不是文成公主

说起历史上的公主和亲,大家肯定会想到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汉藏交流做出贡献的文成公主。 但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李唐宗室亲王的女儿,文成公主的父亲是谁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野史逸闻来看,很可能是唐太宗的堂弟,唐初名将任城王李道宗(后改封江夏王)。文成公主之前的乌孙公主,解忧公主以及嫁到匈奴没有留下名字的其他汉朝公主们和文成公主之后的金城公主都是来自皇家宗室的女子,与文成公主齐名的王昭君则只是一个和皇室毫无血缘关系的宫女。 作为天下至尊的皇帝,不管是大汉皇帝还是大唐皇帝,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蛮夷之地去完成和亲任务的,但是,唐肃宗李亨就不幸遇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叛军出其不意,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下。唐玄宗吓得不知所措,一溜烟儿跑到四川成都猫起来了,烂摊子交给太子李亨收拾,李亨在战乱中仓促登上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为了打败安禄山叛军,唐肃宗接受名将郭子仪的建议,向善于骑射的马背民族回纥求助,回纥人非常仗义,立即派来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帮助唐军平叛。在回纥人的援助下,郭子仪带领唐军打跑了安禄山叛军,收复了都城长安。 长安虽然收复了,但函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仍然控制在叛军手中,作为一国之君的唐肃宗还是感到重任在肩,寝食难安。为了和回纥人长期维持友好合作关系,让他们继续帮着唐朝军队攻打叛军收复失地,唐肃宗在答谢会上不得不应许了回纥英武可汗的请求,同意把女儿宁国公主嫁到回纥和亲。 唐肃宗之所以没有按照以往的先例,从李唐宗室中找一个女子代替真正的公主远嫁回纥,一是因为英武可汗当时就在长安,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弄虚作假不方便,不仗义,二是大唐已不是当年的大唐,国运不昌,国难当头,即使有那个想法也没那个胆量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宁国公主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和亲的真公主。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二女儿,从小就没了母亲,长大成人嫁给高门士族的郑巽后,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成了寡妇,现在又因为年龄正适合婚嫁而面临着远离亲人故土,远嫁异国他乡的人生悲剧。 唐肃宗当然知道苦命的二女儿即将成为残酷政治的无辜牺牲品,作为父亲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痛苦。 在生离死别的饯行宴上,唐肃宗和宁国公主父女二人正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纵使石头人儿在场也会泪如雨下。诀别时刻,宁国公主表现出了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一面,她安慰父亲道:「 ”国家事重,死且无恨!”然后,毅然转身,跟随英武可汗走向了茫茫无际的漠北草原。 回纥贵族和民众听说贵为「 ”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把亲生女儿嫁到了回纥草原,都感到欢欣鼓舞,无限荣光,纷纷奔走相告:「 ”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宁国公主和亲回纥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宁国公主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子,她刚刚做了一年的「 ”可敦”(回纥语,王后之意),丈夫英武可汗就在一次庆功宴上不幸去世了。英武可汗的儿子继承汗位,历史上称为英义可汗。英义可汗对唐朝不够友好,他一上台就向宁国公主提出了一个极为残酷的要求。 按照回纥的风俗和制度,没有儿子的可敦要给去世的可汗殉葬, 宁国公主恰恰符合这个情况,因此,英义可汗要求宁国公主入乡随俗,给老可汗陪葬。 宁国公主不愧是来自上国大唐的贵族女性,坚决不肯遵从回纥的野蛮风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她发出了义正词严,振聋发聩的呐喊:「 ”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英义可汗和回纥贵族一时无言以对。 正在这时,唐肃宗派来吊唁英武可汗的使节团到了。尽管大唐使臣倾其全力保护宁国公主不受伤害,但他们毕竟身在异国他乡,人单势孤,最终不得不同意了英义可汗的折中之举——让宁国公主自毁容貌代替殉葬。 万般无奈之下,满腔悲愤的宁国公主颤抖着双手拿起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紧闭双眸,忍着巨痛用刀尖在她青春白皙的脸颊上划下了一道鲜血淋淋的伤口。想到自己所受的侮辱和悲苦的身世,宁国公主不禁痛彻心肺,泪如泉涌。伤痕累累的宁国公主那么渴望跟随大唐使节回到日思夜想的长安,可是没有皇帝的诏令她是不能擅自归国的,而且即使有唐肃宗的圣旨,回纥人也不一定会同意她离开草原。 对于宁国公主来说,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唐肃宗在她这个亲生女儿的恳求下,一改以往皇帝们要求和亲「 ”公主”随从胡地风俗的做法,派人把她从回纥草原接回了京城长安。为了让女儿忘掉过去的惨痛记忆,唐肃宗改封宁国公主为萧国公主,并且给她找了出身名门望族的薛康衡做丈夫,宁国公主在经历了千难万苦后终于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作为皇帝亲女儿的宁国公主最终苦尽甘来得以圆满,当初陪她嫁给英武可汗的宗室女子小宁国公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小宁国公主不是大唐天子「 ”真女”,又给英武可汗生了儿子,回纥人坚决不肯放她归唐,还强迫她按照回纥风俗嫁给英武可汗的儿子——新立的英义可汗,更为悲惨的事,后来英义可汗被政敌杀死时,小宁国公主的两个儿子都被杀害,和他们的母亲一样成了无情政治的无辜牺牲品。

相关参考

不是文成公主

说起历史上的公主和亲,大家肯定会想到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汉藏交流做出贡献的文成公主。但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李唐宗室亲王的女儿,文成公主的父亲是谁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野史逸闻来看,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

探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究竟有孩子吗

在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的文成公主入藏,不仅给唐朝换回了几十年的安定生活,同时也给吐蕃族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器具,也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并且心灵手巧的文成公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十年后丈夫就去世了,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十年后丈夫就去世了,她最后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话听起来非常扎心,却是一种无法反驳的事实。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和

文成公主嫁了三代,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

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

文成公主如何改造西藏地形格局

西藏位于祖国的西边陲、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上,并以其举世无双的高原雪域风光和独特的高原地理文化闻名于世。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一大批精通各种技能的工匠及佛教高僧和堪舆师。文成公主本人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

一、文成公主入藏的原因和意义原因: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吐蕃特使返回吐

出身于异族统治下的世袭高官家族,却举兵起义,光复沦陷百年国土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提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大家第一反应大都会想到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赞普成婚的佳话。事实上,大唐帝国与吐蕃王国这个区域强国之间也曾有过长期的战争对峙。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打

新中国历史外交官

一、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外交官是谁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这其实也是一种外交。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

唐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当于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