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文成公主简介资料 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的故事 和亲文成公主是谁的女儿

Posted 公主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文成公主简介资料 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的故事 和亲文成公主是谁的女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文成公主简介资料 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的故事 和亲文成公主是谁的女儿

  中文名:文成公主

  外文名:mun chang kung co

  别 名:汉女氏,甲木萨

  国 籍:吐蕃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大唐任城(今山东济宁)

  出生日期:625年(乙酉年)

  逝世日期:680年11月1日

www.cha138.com

  职 业:吐蕃王后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传播文明,教育吐蕃民众

  巩固汉族和藏族的友好关系

  吐蕃名:甲木萨

  配 偶: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相关参考

促进汉藏两地的和谐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文成公主画像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

探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究竟有孩子吗

在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的文成公主入藏,不仅给唐朝换回了几十年的安定生活,同时也给吐蕃族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器具,也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并且心灵手巧的文成公

历史松赞干布是怎么把文成公主娶回西藏的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相传,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突厥、波斯、霍尔、格萨、吐蕃等势力均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求婚。唐朝皇帝同大臣们商

文成公主不是真公主?松赞干布不止她一位妻子?

  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主,唐朝之时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妻子。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对于唐朝和吐蕃的友好交流做出重大贡献。文成公主给吐蕃带去了唐朝各项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文成公主嫁了三代,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

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

一、文成公主入藏的原因和意义原因: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吐蕃特使返回吐

历史人物 松赞干布是怎么把文成公主娶回西藏的

  唐朝入藏,嫁给吐蕃赞普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相传,藏王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突厥、波斯、霍尔、格萨、吐蕃等势力均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求婚。唐朝皇帝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文成公主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文成公主唐太宗养宗室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求婚,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护送公主入藏,松赞率部兵次柏海(今青海扎陵湖),亲迎于黄河河源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