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莫洛托夫简介 苏联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怎么死的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莫洛托夫简介 苏联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莫洛托夫简介 苏联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外文名: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
国 籍: 苏联
出生地:俄罗斯维亚特州库卡尔卡镇
出生日期:1890年3月9日
www.cha138.com逝世日期:1986年11月8日
职位:外交部长
主要成就:莫洛托夫计划
莫洛托夫——苏联著名的外交部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1890.3.9-1986),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1949及1953-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26-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在列宁时期已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是斯大林的亲信,成为斯大林领导班子的二号人物,支持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并参与指挥了大清洗。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
莫洛托夫则全然缺乏特色,与捷尔任斯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不到30岁时就已在领导集团中占据高位了:当斯大林成为总书记之前,他就已是中央委员会书记了。后来他在斯大林手下成了后者的主要助手。甚至在这个时期内,他的狭隘和迟钝就已在布尔什维克圈子里传为笑谈。他似乎缺乏任何政治才能和创造性。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他通常以第二流或第三流报告人的身份出场讲话,而他的发言总是那样枯燥乏味,令人厌烦。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后裔,伟大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亲戚。但他却根本不像是一位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闪光——这闪光曾在1917年闪耀过一阵——可现在已完全熄灭了。
莫洛托夫几乎是从革命者转变为官僚的十足典型;而他的地位上升就在于他转变得十分彻底。他一贯得益于他所具有的几点特别的长处:无限的耐心、冷静沉着、对上级卑躬屈膝,而在上级眼里,他那不知疲倦的机械般劳作恰好弥补了他的庸碌无能。他很早以来就像影子一般依附于斯大林,也是很早以来就对托洛茨基怀有一种交织著恐惧的强烈反感。有一则轶事说,托洛茨基有一次来到书记处,对那儿的什么事情不满意,就指着莫洛托夫的鼻尖奚落书记处里那些愚蠢的官僚;莫洛托夫结结巴巴地叫道:托洛茨基同志,托洛茨基同志,并非每个人都是天才啊!
相关参考
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驻苏大使紧急约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说他奉德国政府之命,向苏联政府通报,德国已不能容忍苏军在苏德边界的大量集结,因此,德国不得不采取相应对策。莫洛托
人物志 莫洛托夫 生平事迹简介,莫洛托夫个性品质,莫洛托夫怎么死的?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MikhailovichMolotov,1890-1986),苏联国务活动家、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
苏联·莫洛托夫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诺维奇·莫洛托夫,苏联著名政治活动家。1890年3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省库卡尔卡镇的一个店员家庭,1902年进入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表现出极大的
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工党的一位外交官与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生争辩。辩到后来,英国工党的外交官已经山穷水尽,忽然他想起莫洛托夫出身,于是灵机一动,向他重新发动攻势:“莫洛托夫,你是贵族出身,而我家祖祖
发生在莫斯科的一场较量——苏揭露莫洛托夫反党集团1957年6月5—12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芬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莫洛托夫、马林科夫(时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电站部部
1942年5月20日、29日莫洛托夫访问英美为了敦促英美开辟第二战场,促进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作战,1942年5月20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首先访问英国。5月26日两国签订了《关于在反希特勒德国及
中文名: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外文名:Алексе?йНикола?евичКосы?гин国籍:苏联出生地:苏联出生日期:1904年2月21日逝世日期:1980年12月18日职业:苏联总理信
1940年11月莫洛托夫访问德国1940年11月,莫洛托夫应德国邀请访问柏林。在双方会谈中,德国提出德、意、日、苏“政治合作”协议草案,建议瓜分势力范围,瓜分大不列颠帝国,要求苏联向遥远的印度洋方向发
1945年8月16日波苏疆界条约签署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波兰共和国关于波兰和苏联间疆界的条约》。1945年8月16日由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莫拉夫斯基在莫斯科签署,1
“旧王已死,新王万岁!”(Leroiestmort,viveleroi!) 这句起源于15世纪的法国格言,同样可以搬用到苏联。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时,至少有6个人有条件扮演“新王”的角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