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曾经被“拉郎配” 杨士奇的趣事

Posted 名臣 杨士奇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行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名臣曾经被“拉郎配” 杨士奇的趣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名臣曾经被“拉郎配” 杨士奇的趣事

杨士奇是明代名臣,任辅臣期间,他与另外“二杨”(杨荣和杨溥)在安定边防、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使明朝的国力沿着鼎盛的轨道继续发展,使内阁及阁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受到人们的崇仰,尤其是杨士奇,被《明史》誉为“有大雅之明哲”。在此,笔者想说一件关于杨士奇的趣事:一代名臣曾经被“拉郎配”。

杨士奇是“三杨”中没有经过科举而入仕的一位。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罗氏,他一度随了人家的姓,后来又改了过来。虽然家贫,但杨士奇读书非常努力,同时也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

洪武十一年(1378),35岁的杨士奇同本地望族严氏23岁的女儿严琇成婚。显然,按当时的标准,男女双方都属于“大龄青年”了,尤其是杨士奇,不但年龄偏大,而且家中依然十分贫穷。好在婚后不久,也即当年,杨士奇时来运转,被朝廷召进翰林院参与编纂《太祖实录》,从此逐渐升迁,并一步步地走到了朝廷权力的中心。

入朝第二年,杨士奇就把严氏接到了京城同住。过了十年,大概是在永乐八年(1410),严氏想到了杨士奇将来退休以后的生活,想回乡经营。她借为公婆修葺墓园为由,欲回老家居住,杨士奇同意了,并让她带着孩子一同回去。

严氏返乡之后,“买园庐于城东清溪之上,躬勤家业,而树畜为务。”一个人操持家业,严氏很能干。

分居了六年,因为杨士奇患病,且久治不愈,严氏带着孩子来京城照料他,一家人在一起过了四年,之后严氏又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四年之后的洪熙元年(1425),严氏因病不治在老家去世,终年48岁。严氏于永乐中被封为“宜人”,洪熙元年封为“夫人”,获封后仅三个月就去世了。

对于妻子的死,忆起她的贤德和“温静明淑”的天资,杨士奇极为悲痛:“岂谓遽丧吾贤妻哉?”严氏死时,杨士奇身在北京,闻讣,“遂买石刻铭寓,归俾稷以葬。铭曰:‘卜之吉,筑之密,维伉俪,居以匹,尚其有待,偕此玄室’。”(杨士奇《东里文集》卷21《墓志铭女德》)

严氏育有四女四男,长女已经出嫁,其余三女尚幼;长子杨稷因为侵暴杀人,后来被绳之以法。(事见《明史·杨士奇传》,这是杨士奇晚年的悲剧)

因为怀念亡妻,杨士奇一直没有再娶,入阁多年,依然孤身一人,家中只有一个长相不是很好的侍女帮助料理日常生活。一次,皇太后(张氏——仁宗的皇后、宣宗的皇母、英宗的皇祖母,从“太后”一词可知事情应该发生在宣德朝)有喜事,文武大臣家的命妇都赶往宫中祝贺,太后闻说杨士奇无命妇,就把他家里的侍女召来,打扮了一番,之后开玩笑说:“此回杨先生不能认矣。”第二天即下懿旨,命所司如制封之,而且下不为例。

杨士奇就是这样被拉了郎配。而如此的“拉郎配”,一方面说明太后喜欢戏谑,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杨士奇的受宠程度。

这条颇具戏剧色彩的记载见于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卷5,后来的焦竑、沈德符在著作中均转记了此事。(见《玉堂丛语·卷3·宠遇》、《万历野获编·卷13·礼部》)在陆容这条记载的末尾,《菽园杂记》明刻本的作序者及校对者陆粲(沈德符说是陆容之子,当有误)还反驳了后世才子文征明的疑问。文征明说:“文贞(杨士奇的谥)薨时,夫人犹在,且不闻有封婢之说,或他日以导推恩,容或有之。”文征明认为,在杨士奇死前,并未听说其侍女受封的事,想必是后来因为儿子杨导的官位才有了封号。而陆粲则强调:“文贞元配严夫人,继郭夫人,即此婢也。朝廷特降制封之,其制词载在文贞续集附录内,安得云无?衡山(文征明的号)一时未之考耳。”可见陆粲是看到了相关的“制词”之后,才敢肯定陆容所记确有此事。

文征明提到的“导”即杨导,陆容说他是此侍女(即郭夫人)与杨士奇所生的儿子,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陆容曾任南京主事,与杨导任南京太常寺少卿的时间相隔不是太久,所以,对于“拉郎配”一事,陆容之记应该不妄。

相关参考

曾经被“拉郎配” 一代名臣杨士奇的趣事

杨士奇是明代名臣,任辅臣期间,他与另外“二杨”(杨荣和杨溥)在安定边防、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使明朝的国力沿着鼎盛的轨道继续发展,使内阁及阁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受到人们的崇仰,尤其是

名臣杨士奇趣事 杨士奇为人如何?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杨士奇为人如何? 名臣杨士奇趣事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有让

杨士奇为人如何? 名臣杨士奇趣事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有让

历史人物 名臣杨士奇趣事 杨士奇为人如何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历史人物 名臣杨士奇趣事 杨士奇为人如何

  说到这位明朝前期著名的大臣,相信大家想起的都是他的各种辉煌功绩。他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四朝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保明仁宗至仁至孝,如此明仁宗才能由太子登基为皇,后又力挺赵王高燧不叛,没

杨士奇三次逆转乾坤,扶保大明朝继 ”永乐盛世”走向 ”仁宣之治”

杨士奇,明初名臣,江西人,今天我们不谈他的其他功绩,只说他在永乐年间面对明成祖朱棣的三次扭转乾坤的壮举,这三次壮举不禁让太子朱高炽顺利登位,同时也断绝了汉王朱高煦篡位的机会!一代名臣三次关键时刻的做为

明朝名臣杨士奇气度:巧劝朱棣宽免涉事官员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

明朝名臣杨士奇气度:巧劝朱棣宽免涉事官员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杨士奇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杨寓别称:杨士奇、文贞太师字号:字士奇、号东里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江西泰和出生时间:1366年去世时间:1444年主要作品:《三朝圣谕录》《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主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