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立年仅 慈禧在弥留之际
Posted 慈禧
篇首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要立年仅 慈禧在弥留之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要立年仅 慈禧在弥留之际
慈禧太后在弥留之际还要立年仅 3 岁的孩子为帝,原因有二:
一是慈禧犯“糊涂”。俗话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慈禧虽然年老了,但她对自己的身体却很自信
自认为一点风寒感冒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因此,既使自己病倒了,即使已到了“弥留之际”之际,依然坚信自己还能起死回生,还能焕发第二春
结果等明白自己大限已至时,她已没有思考和选择的余地,慌忙之下,立了3岁的溥仪为帝。
二是慈禧有“私心“。慈禧之所以选择立3岁的溥仪为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溥仪的父母“放心”,溥仪的母亲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同时,这样也俺人耳目,还给了祖先一个交代,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慈禧为什么要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皇帝 而不是自己当皇帝
溥仪的父亲是载沣,也就是醇亲王。但他不是醇亲王一代目,他的父亲醇贤亲王才是初代醇王。老醇王是道光帝的皇七子,咸丰帝的七弟,是地地道道的皇子。>>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5岁登基、光绪4岁登基、宣统3岁登基
慈安16岁就被选入宫封为嫔,并且在4个月之内就被封为皇后。在皇宫,慈安保持十年荣宠不衰,可见慈安的并不一般。咸丰在三十一岁热河弥留之际,唯独将皇后慈安召到身边,授密旨一道,并给予她“御赏”大印,另外,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上了一个折子,内容如下: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上了一个折子,内容如下: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
康熙为何要立二子胤礽为太子?胤礽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一般来说有两种继承模式,一是“立长不立贤”,二是“立贤不立长”。>其中最为典型且运用
人们前往乾陵参观时,除了要去看看那61尊谜闭重重的无头石像之外,必然还要凭吊一番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即西侧的述圣碑和东侧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
逝世 作为手握朝政军国大权的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的后事安排一直都是一个谜。那么,这位垂帘听政近半个世纪的皇太后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对于自己的身后究竟有什么政治安排呢? 公元1908年11
本文《给历史把脉之疑难杂案》,张程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9月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武则天的周王朝的最大问题是王朝血脉的传承问题。如果把皇位传给子女,天下等于回到了李唐皇室的手中,而传给同133姓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光绪皇帝去世,当时年仅38岁。仅仅1天之后,统治清王朝已经40多年的慈禧太后去世,这未免太巧了一点。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2008年,科学家对光绪的头发进行了化验。发现光绪头发里的...
太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混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得父皇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