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杜牧简介 杜牧的诗 杜牧诗全集 杜牧的资料

Posted 观察使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杜牧简介 杜牧的诗 杜牧诗全集 杜牧的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杜牧简介 杜牧的诗 杜牧诗全集 杜牧的资料

  本 名:杜牧

  别 称:杜牧之,后世称杜樊川

  字 号:字牧之号樊川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

  出生时间:公元803年

www.cha138.com

  去世时间:约公元852年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主要成就:创造晚唐诗歌高峰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相关参考

嚣张的杜牧见高僧不认识自己,无奈下写此诗,最后7字回味无穷

如果要列举出唐代,不,是古代两位水平最高的杜姓诗人,会是哪两位?第一当然要推杜甫,第二恐怕也无甚悬念,可推杜牧。杜牧的诗俊朗清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新绵邈,意境十足;「”清明时节

历史人物 杜牧的资料,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

历史人物 杜佑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杜佑简介 杜佑杜牧 杜佑的诗

本名:杜佑字号:字君卿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京兆万年主要作品:《通典》主要成就:编撰《通典》二百卷www.cha138.com官职:司徒、同平章事爵位:岐国公谥号:安简  杜佑早年以门荫

历史人物 晚唐才子杜牧

晚唐才子杜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是个大才子,世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诗、赋和古文都写得很好,著名的《阿房宫赋》入选

杜牧诗歌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现在是什么地方?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

杜牧诗歌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现在是什么地方?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

杜牧诗歌中牧童遥指的“杏花村”现在是什么地方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也使“杏花村”名满天下。由于此诗具有极高的酒文化价值,从而引发了有关“杏花村”的确切地点的争论,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存疑 有专家指或非杜牧所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清明的诗以上面这首杜牧的七绝最为读者所熟知。它曾被选进《千家诗》,而这部诗选是旧时代四大启蒙课本“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

肖城的历史

有关齐山的历史故事齐山,因杜牧而精彩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来到池州,任刺史两年,留下不少好的诗文。其中,足以吸引众多人士,到池州来,追迹访古,吟咏凭吊,在较长时间期,影响齐山品貌的诗就是《九日

历史人物 杜牧简介

阿房宫赋(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