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陈洪绶的简介 陈洪绶作品 陈洪绶人生经历

Posted 人物

篇首语: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陈洪绶的简介 陈洪绶作品 陈洪绶人生经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陈洪绶的简介 陈洪绶作品 陈洪绶人生经历

中文名:陈洪绶、陈莲子、陈胥岸

别 名:陈章侯、陈老莲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

出生日期:1599年

逝世日期:1652年

www.cha138.com

职 业:书画家、诗人

主要成就:创高古奇骇的人物画风,变形人物画杰出代表17世纪最具艺术个性的人物画家

代表作品:《升庵簪花图》、《九歌图》等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陈洪铎人物简介

·陈洪铎陈洪铎,皮肤性病学家,临床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朗格汉斯细胞功能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他在世界上首次证实成年个体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导致对弱移植抗原的耐受,肯定了器官移植时克服“弱不相容性”

历史人物 刘宗周后人 刘宗周《人谱》

刘宗周刘宗周著有《刘蕺山集》、《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等作品,黄宗羲、陈确、陈洪绶等人都是他的弟子,牟宗三认为,刘宗周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刘宗周后人>儿子刘伯>儿子刘灿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配图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

老寿星隆起的硕大额头究竟是什么含义

明陈洪绶《松鹤延年图》由于中国人对于生命和长寿的迷恋,中国神话中至少出现了三位寿神。前面我们谈及彭祖和麻姑,而现在要讲述的,是另一位老寿星,那就是南极仙翁,又称老人星和南极老人。祂原本是天空中亮度仅次

历史人物 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来宗道简介,代表作有《六十自叙》

来宗道1614年,来宗道曾为亲家陈于朝(陈洪绶之父)撰写墓志铭。来宗道生活简朴,深谙为官进退之学。万历三十三年(1605)奉使肃藩,曾考察黄河,登陟泰山、华山、嵩山,遍览胜迹。天启元年(1621),来

历史人物 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来宗道简介,代表作有《六十自叙》

来宗道1614年,来宗道曾为亲家陈于朝(陈洪绶之父)撰写墓志铭。来宗道生活简朴,深谙为官进退之学。万历三十三年(1605)奉使肃藩,曾考察黄河,登陟泰山、华山、嵩山,遍览胜迹。天启元年(1621),来

吕芳被贬修墓,错就错在低估了嘉靖帝,却高估了陈洪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16篇文章)吕芳接到海瑞二审何茂才的供词,并没有及时反馈给嘉靖帝,而是瞒着他去找了严嵩和徐阶。其目的有三:首先是了解严嵩和徐阶对海瑞二审何茂才的供词知不知情,其次是确

中国历史 《隐士沈道虔和刘凝之》的历史故事

隐士沈道虔和刘凝之刘宋王朝统治腐败黑暗,一些有志之士不愿意为这个王朝效力,纷纷隐居起来。这些人无力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又不愿昧着良心跟随它干坏事,只好消极避世。隐居十六观图册 明 陈洪绶此图册表现的是

历史人物 北宋名臣包拯次子包绶简介 包绶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

历史人物 北宋名臣包拯次子包绶简介 包绶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