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 诸葛亮真的在炒作自己吗

Posted 茅庐

篇首语: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揭秘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 诸葛亮真的在炒作自己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揭秘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 诸葛亮真的在炒作自己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顾茅庐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顾茅庐,既是诸葛亮待价而沽抬高自己身价的炒作行为,也是刘备礼贤下士的一场个人秀。

诸葛亮

一、诸葛亮给自己的定位是高端人才

诸葛亮年纪轻轻就自比管仲、乐毅、自视甚高,这是告诉外界:我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是要像管仲乐毅一样,出将入相的。既然定位高端,就要有相应的礼遇。随随便便的呼唤,当然不能体现高端,刘备必须高度重视,多次邀请。

刘备

二、诸葛亮是一个IP打造的专家,深谙心理学,懂得为自己包装

诸葛亮是当时比较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也是荆州的士族阶层,本应该住在城里,却跑到隆中耕读,为何?圈粉,吸引关注。

隆重是乡下,都是种田的农民。诸葛亮是读书人,不管穿着还是言行举止,肯定有别于当地人,这样就容易在当地鹤立鸡群,成为众人的焦点。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古代都是口碑传播,传着传着,粉丝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大V,连刘备也关注诸葛亮。

诸葛亮

当时的知识分子,名气非常重要,不管是举孝廉、月旦评,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都需要大V的点评转告。诸葛亮平时也没闲着,荆州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都有结交。这些读书人平时坐而论道、高谈阔论,然后时不时的相互吹捧、抬举、转发,就像闲着做自媒体的。这些知识分子口耳相传,诸葛亮也逐渐名声大噪,为自己博得“卧龙”之名,成了荆州的头部自媒体大V。

很快,经过水镜先生和徐庶的推荐,刘备成了诸葛亮的铁粉。当时的刘备,落魄不堪,寄人篱下,正值用人之际。经过这么一番传播,刘备对诸葛亮是心驰神往,准备邀请诸葛亮入伙。

诸葛亮

诸葛亮深知:越容易得到的,越不会珍惜。于是诸葛亮准备欲擒故纵,刘备前面两次拜访,诸葛亮很有可能故意避而不见,提高自己的身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得不到,刘备越想要,更加对诸葛亮感兴趣,于是就有了第三次拜访。

三、诸葛亮不仅仅有才能,而是是关系户,在荆州人脉众多

刘备表面上是一方诸侯,实际上约等于一光杆司令,甚至连一块根据地也没有,只能待在刘备的地盘。诸葛亮是刘表的亲戚,背后有无数人脉,也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人,把他发展成合伙人,对刘备的事业有很大的提升。刘备当时急需处理与刘表为代表的荆州上层人士的关系,诸葛亮作为双方的“话事人”是再合适不过。

诸葛亮

诸葛亮胸中有韬略腹中有良策,要找个合适自己的领导以及团队,并且还要当高管,所以入职前需要包装自己一番,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带流量和热点的大V;刘备需要一个有影响力和才干的人,来号召群贤,来帮自己抢市场。一番隆中对谈之后,君臣情投意合。三顾茅庐,成就双方。诸葛亮如愿成为高管,刘备也找到优秀的合伙人并且成就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

相关参考

诸葛亮真的会隐居一生吗? 若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

诸葛亮真的会隐居一生吗? 若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

为何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而不是曹操、孙权

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辅佐刘备,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到,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三顾茅庐”只不过是为了诸葛亮投奔刘备,司马徽、徐庶和诸葛亮施展的一计而己。东汉未年,天下大乱,

真实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那么和谐吗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解密诸葛亮与刘备的真实关系

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打天下。而刘备临终之时,又将孩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好生调教。刘备为何如此重视诸葛亮,并将政权交由他处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真的如此亲密吗?>刘备三顾茅庐刘

揭秘聪明绝顶的诸葛亮是否真的完美无缺?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做出的一番话,给了诸葛亮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就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对于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肯定的评价,这可能也是后来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榜样的原因所在。大家欣赏诸葛

历史秘闻 三顾茅庐一直是千古佳话但是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唱的经典故事,在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里却是另外一个面孔,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

三顾茅庐的故事真的有在三国时期发生吗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

揭秘三国诸葛孔明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吗?

“刘备之德近乎伪,诸葛亮之智近乎妖”,刘备诸葛亮这对主仆在历史风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以蜀国的成败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明显的讨好分不开。然而世人皆知,刘备集团的大脑诸葛亮几乎左右了整部小说的前进

揭秘三国诸葛孔明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吗?

“刘备之德近乎伪,诸葛亮之智近乎妖”,刘备诸葛亮这对主仆在历史风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以蜀国的成败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明显的讨好分不开。然而世人皆知,刘备集团的大脑诸葛亮几乎左右了整部小说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