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建国为何重开殉葬制度

Posted 制度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建国为何重开殉葬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建国为何重开殉葬制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为何重启殉葬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人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制度之一,它兴盛于几乎整个奴隶社会。

在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杀死奴隶用于祭祀或者葬礼的记载。

由于殷人尚鬼,每逢出兵、祭祀等大事,不但要用龟甲占卜吉凶,还要用人祭以求上天护佑。

据考古学者统计,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提到人殉的地方多达3065条,其中有1920条提到了人殉的数目,统计后总共多达13052人,而其余1145条虽未提及人数,保守估计也应近万人。

人殉现象不光是一种单纯的迷信活动,它还可以是不同等级的奴隶主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方式,即以人殉的数量作为自己权力的象征。

比如《墨子》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

不过,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生产工具”所能创造的价值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在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下,人们对人殉的反思也越来越多。

于是,陶制或木制的俑开始取代人,成为新的殉葬工具。比如现在我们所能见的秦陵兵马俑便是如此。

但是,这并不代表人殉制度彻底终结,它的幽灵仍然在四处游荡,并且不时显露出自己的狰狞。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认为“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于是,这些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被其坑杀。

与这些妃子有同样命运的,还有修建秦陵的工匠们,为了防止他们泄密,胡亥命人封闭墓道,估计有数以万计的工匠活活被殉葬于秦陵之内。而要弄清他们的准确数量,恐怕要等到秦陵发掘的那一天。

秦以后,殉葬之风逐渐式微。从汉末开始,由于中原长期战乱,经济萧条,厚葬逐渐向薄葬转变,人殉更是躲进了历史的犄角旮旯,只在少数极不开明者的身上出现。

所以,隋唐以及两宋,我们已很难在史书中发现大量人殉的案例,当然,像阿史那社尔自愿为唐太宗殉葬、王才人自愿为唐武宗陪葬的极个别例子还是有的。

但是,忽必烈入主中原以后,人殉制度再一次抬头,在《元史》中,多有殉葬的记载,如“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猛殉葬,并旌其门。”殉葬这种野蛮的制度死灰复燃,竟然还获得了元朝官方的认可。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当年以“驱逐鞑虏”为己任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不但没有遏制人殉复生的势头,反而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他在明朝首开人殉的恶例与先河。

公元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驾崩,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按照爷爷的嘱咐,建文帝将朱元璋40名嫔妃殉葬:

“按太祖孝陵。凡妃殡四十人。俱身殉从葬。仅二人葬陵之东西。盖洪武中先殁者。”

按照明朝的规矩,皇帝的丧事7日内必须办完,因此,在殉葬的40人中,除了2名早先已经死亡外,其余38人均应是在这几天之内被迫自尽或被逼服下水银、毒酒而死的。

朱元璋开了明朝人殉的坏头,他的儿子们也一个个遵循效仿之。明成祖朱棣驾崩时,殉葬的嫔妃也多达30余人,其中甚至有一名来自朝鲜王朝的李妃。当时李妃哭爹喊娘,请求让她回籍,可是却被无情拒绝,李妃被逼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极短,仅有半年多,但为他殉葬的妃嫔也有7人。

之后的明宣宗,亦有10人为之殉葬,其中一个名叫郭爱的妃子,此时仅仅入宫20多天就遭此劫数,她在死前,含泪写下了这样的绝命诗以控诉毫无人性的人殉制度: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 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既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殉制度已经式微并且走向消亡,为何明太祖又要在大开殉葬之先河呢?

其实,这是朱元璋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在《明史》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答案:“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

朱元璋针对汉朝、唐朝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对自己的后妃们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管控措施,而人殉则是其中最后的也是最狠的一招。

我们以李淑妃为例。在后宫中,除了马皇后,朱元璋最为宠爱的是李淑妃。她不仅生下了朱元璋最为器重的儿子太子朱标,其自身也聪明贤惠,德才兼备,深得人心。

关于李淑妃的死,历史上有两种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是: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大病一场,眼看就要熬不过去了,他恐怕将来李淑妃控制朱允炆,干涉朝政,于是就把李淑妃叫到床前,逼其自行了断。

只不过,历史跟朱元璋开了一个大玩笑,李淑妃死后,朱元璋竟然大病痊愈了,又在后悔中活了一年多才寿终正寝。

但是,朱元璋的人殉并未因此而罢手。在李淑妃死后,郭宁妃顶替她管理后宫事务。随着1398年朱元璋的驾崩,她也没能逃脱被赐死殉葬的命运。

相关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殉葬妃子为何却偏偏放过一人?

殉葬一般都是说用物品或者牲畜来进行陪葬,不过有些朝代是用人来陪葬的,用人的一般有两种形式,那就是强迫和自愿,值得一提的是人殉制度在秦汉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汉朝的时候更是明文规定不允许使用活人来殉葬,不过

朱元璋临终下令38名妃嫔殉葬,包括贵妃,为何只有张美人幸免

朱元璋就是他搞的嫔妃殉葬,这废除了很久的没人性制度又被他搞起来了,为了人性化一点,还给那些殉葬的女人家属搞了一个女户,给予安慰!张美人为什么没有殉葬,这是跟张美人的女儿有关系。她的女儿是朱元璋最小的孩

朱元璋后妃张玄妙简介 张玄妙为何没给朱元璋殉葬?

  中国人重视丧葬,特别是在中国古代还存在着丧葬制度。什么人以什么样的规格下葬,配什么样的丧葬礼仪都有严格的规定。  古人们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一个人死了不代表这个人真的就消亡了。身体虽然死亡,但是灵魂

处于何种考虑 朱元璋要残忍地恢复断千年的殉葬制度

原题:朱元璋死前,竟有46位女性殉葬,死前还「”享用”了皇帝的两道恩典殉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通常认为,这种制度主要是为满足某人或某种社会主流群体而形成。皇帝死后,嫔妃殉葬,男子死后,妾室殉葬,

朱元璋有多少妃子殉葬?谁终止了这种残忍的制度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考古专家们在山东益都苏埠屯一个普通小王的墓里,就发现了39具殉葬人骨架或者头骨。后代的帝王们意识到了这个殉葬制度的不人道,于是用人俑来代替……但1398年,朱

朱元璋有多少妃子殉葬?谁终止了这种残忍的制度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考古专家们在山东益都苏埠屯一个普通小王的墓里,就发现了39具殉葬人骨架或者头骨。后代的帝王们意识到了这个殉葬制度的不人道,于是用人俑来代替……但1398年,朱

明朝皇帝的后妃殉葬制度

  明朝宫廷有一项极端残忍的制度,就是后妃殉葬。  朱元璋死时,殉葬的宫人有四十六个。  明成祖朱棣死时,被殉葬的宫人也有三十多个。朝鲜《李朝实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宫女给朱棣殉葬时的情形:“等待殉葬的

历史秘闻 明朝皇帝的后妃殉葬制度

  明朝宫廷有一项极端残忍的制度,就是后妃殉葬。  朱元璋死时,殉葬的宫人有四十六个。  明成祖朱棣死时,被殉葬的宫人也有三十多个。朝鲜《李朝实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宫女给朱棣殉葬时的情形:“等待殉葬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

你们知道朱元璋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打拼到大明天子的位置,其中的过程一定很艰难,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妥协。哪怕当朱元璋已经成为大明的天子,依然还有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取代

古代殉葬的女子是怎么死的?不一定都是吊死

我们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提到过,有关朱元璋死后殉葬的事。殉葬制度可谓是历史久远了,但是在汉朝时统治者认为这个制度太没有人性,曾经将这个制度废除了,但是在朱元璋时期又重新兴起了。因为在考古学家发掘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