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陕甘提督王辅臣已经归顺,康熙为何还是处死他了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陕甘提督王辅臣已经归顺,康熙为何还是处死他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陕甘提督王辅臣已经归顺,康熙为何还是处死他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辅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王辅臣并非让康熙凌迟处死,而是他为了自己的家人选择自尽的,虽然这与他一代虎将的人设不符,但他的的确确是自尽而死。王辅臣在投降吴三桂后又再度投降清廷,康熙为安抚王辅臣,封他为平凉提督,又加太子太保衔。但是王辅臣还是惊忧有加,生怕有朝一日康熙算起来旧账,于是王辅臣决定自尽以保全家人。
因为康熙密令图海,让其看好王辅臣,王辅臣为了不拖累图海,便伪造出自己是得病而死的样子。他先是喝的酩酊大醉,然后让亲兵在他的口鼻处一层一层的蒙上纸,然后在纸上喷上酒水,王辅臣就这样因口鼻不能呼吸而死。他在临死之前对亲兵说:
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贵已极。前迫于众人,为不义事,又不成,今虽反正,然朝廷蓄怒已深,岂肯饶我。大丈夫与其骈首于市曹,何如自死。然刀死、绳死、药死,皆有痕迹,则将遗累经略,遗累督抚,遗累汝等。我筹之熟矣,待极醉,絷我手足,以纸蒙我面,冷水噗之立死,与病死无异,汝等以痰厥暴死为词。
可见王辅臣他并不怕死,他所怕的是康熙翻起旧账来遗祸家人,于是他选择自尽,好让朝廷不再追究此事,保全妻儿与下属。王辅臣的做法是极精明的,三藩反叛后,清廷为了尽可能团结分裂势力,提出了专打吴三桂的方针,其余反叛之人皆既往不咎。耿精忠与尚之信在反叛清廷后又再度投降,虽然说好的是既往不咎,可耿精忠和尚之信还是被康熙寻着由头给杀了。耿精忠被凌迟处死,而尚之信则被赐自尽,家属亲信多有被牵连者。
王辅臣的大智慧是从刀枪剑雨中滚出来的,他本是前明将领,随上司反清。在与清军的战争中大展其威,数败清军大将阿济格,王辅臣声名大著,被清军唤为“马鹞子”。以至于到后来,清军听说马鹞子到了,竟纷纷辟易,没有人敢与其正面交锋。后来摄政王多尔衮两度征伐,亦两度铩羽而归。可见王辅臣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将领,后来王辅臣的上司投降阿济格,王辅臣也随之而降,却不想阿济格将其没入辛者库为奴。
但马鹞子在清军中享有盛名,就连顺治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声,后来阿济格因罪而死。在顺治亲政以后,王辅臣开始受到清廷的重用。顺治先令他为一等侍卫,后又让他去西南随洪承畴征战,他与吴三桂的缘分也由此而起。
吴三桂对王辅臣这位虎将多有笼络,加之战功卓著,受到洪承畴的保举,升为总兵。后来王辅臣与吴三桂因事龌龊,王辅臣走了朝中大臣的路子,被调到平凉任提督。因为平凉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反叛之后的吴三桂对其拉拢。而王辅臣则呈观望态度,还把吴三桂送来招降的使者送给了康熙。
后来清军大将莫洛处处排挤王辅臣,王辅臣的副将率部冲击莫洛军营,导致莫洛身死,王辅臣遂反。平凉战略位置突出,离京师又近,是手足之患。康熙急忙派图海破王辅臣。图海却分析王辅臣并非真的想反,于是派周培公入城劝降王辅臣。
康熙又派王辅臣儿子回去,王辅臣再度降清,他早就知道自己必死,他之所以投降,就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下属不被牵连。因为他知道此时三藩未平,康熙帝不可能对自己的死大张旗鼓。只要低调处置,自己的家人就可保万全。还有就是顺治帝对他恩德很深,曾多次对人说:
闻有马鹞子者,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
王辅臣的做法可谓是极具大智慧,他两度抗清,自知朝廷对自己蓄怒已深。之所以现在还隐忍不发,就是因为吴三桂未平,朝廷还需要王辅臣好好活着,以便诱惑更多人投降。但是等到吴三桂投降以后,那么王辅臣的剩余价值也就没有了,到那个时候留给王辅臣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不但会像耿精忠和尚之信一样被凌迟处死,还会遗祸家人。果然如他所料,王辅臣自尽以后,他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仅仅是他的儿子被革职处分
相关参考
本文要提的这位官二代并不是吴三桂的亲儿子吴应熊,而是他的亲侄子吴应麒。那位王辅臣则是清康熙朝的平凉提督,以军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风云动荡之际,时人称呼为“活吕布”。不过,王辅臣最初得吕布之名,并非因为反复
王辅臣出生山西大同,早年参加农民军,后跟着反清复明,投降于阿济格,之后被顺治帝重用,官至陕西提督、太子太保、靖寇将军等职,成为清朝将领之一。平西王吴三桂和康熙皇帝都想要拉拢王辅臣,但他却最终自杀而死。
“三藩之乱”是康熙年间,一次威胁清朝统治的叛乱。以吴三桂三位割据藩王为首起兵抗清,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历时八年,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影响。 三藩之乱的主要力量是平西
这一篇,我们来说一说王辅臣的最后结局。康熙十五年夏天,王辅臣向图海投降,平凉周边的各路叛军失去了核心,也纷纷投降。此前,已经叛清的四川总兵官吴之茂率军北上,进入秦州,呼应平凉的王辅臣。得知王辅臣投降,
康熙十二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当俞益谟回到家乡“后选”之时,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叛清自称“周王”。陕西提督王辅臣、固原道陈彭等同时宣布反清,与吴三桂南北遥相呼应。一时间,陕甘许多重要城
清朝初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三藩之乱”,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正式向清廷宣战。与“三藩之乱”同时进行的还有“王辅臣之乱”。王辅臣是何许人
官二代害惨老子的典型案例――吴三桂侄子嘲笑康熙朝“活吕布”王
本文要提的这位官二代并不是吴三桂的亲儿子吴应熊,而是他的亲侄子吴应麒。那位王辅臣则是清康熙朝的平凉提督,以军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风云动荡之际,时人称呼为“活吕布”。不过,王辅臣最初得吕布之名,并非因为反复
周培公是康熙帝时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后世人常以“周培公”称之。周培公生于公元1632年,去世于公元1701年,是湖北荆门人氏,少时双亲离世,倚重权贵从而来到京城。 周培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
康熙谋臣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为什么敢去劝降王辅臣?他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康熙帝时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后世人常以“周培公”称之。周培公生于公元1632年,去世于公元1701年,是湖北荆门人氏,少时双亲离世,倚重权贵从而来到京城。
...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周培公剧照早年经历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