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功臣,郭子仪善终其他几个结局怎么样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功臣,郭子仪善终其他几个结局怎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功臣,郭子仪善终其他几个结局怎么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如是写到。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铲除奸臣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便攻占了河北、河东大部以及东都洛阳,国都长安,给了刚刚经历了“开元盛世”的大唐帝国一记重拳。

说起平定安史之乱,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那位功高盖主而且还得以善终的郭子仪,还有那位机敏过人的名将李光弼。在笔者看来,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有这样四大名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先说明,这四大名将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喜轻喷,轻喷(狗头保命)……

郭子仪画像

01汾阳郡王郭子仪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士,唐朝著名将领。早年以武举及第,累官至九原太守,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丁忧。

因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夺情”,命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副大使,暂行朔方节度使之权,随后又被正式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率领朔方军攻略河东、范阳等地,威胁安史叛军老巢。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马嵬驿兵变之后,一路北上来到了郭子仪麾下的朔方军治所灵武,在此登基即位,是为唐肃宗。因唐肃宗身边的保卫力量空虚,郭子仪草草结束河北战局,率军回师灵武,接受唐肃宗的统一调配。

郭子仪从此之后,先后担任司徒、中书令等职,被封为代国公,协助太子李豫收复长安、洛阳等地,随后唐军九镇节度使因未能形成统一指挥,招致相州惨败,郭子仪主动承担兵败之责,被罢官免职。从此之后,郭子仪渐渐淡出了安史之乱的战场。

公元762年,郭子仪被重新启用,大破河中叛军,被封为汾阳郡王。次年,仆固怀恩引兵攻破长安,郭子仪只身入回纥军营,说服回纥可汗,联手击败吐蕃,收复长安,迎回了遁逃陕州的唐代宗。唐代宗因此对郭子仪大肆封赏,明升暗降,调离了军队。

唐德宗即位之后,拜郭子仪为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剥夺了郭子仪手中最后的实权。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逝,唐德宗为其亲上谥号,给予了他无尽尊崇。

李光弼画像

02临淮郡王李光弼比起郭子仪能够得以善终,后面这几位就惨多了。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士,唐朝著名将领,出身世家大族“柳城李氏”,是左羽林卫将军李楷洛之子,早年随父亲南征北战,而后承袭父亲爵位蓟郡公。

公元756年年初,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副使,率军配合郭子仪攻略河东、河北等地,威胁安禄山老巢——范阳。不久,在相州惨败中,保全了麾下大军,受到了唐肃宗的赞赏,取代了郭子仪成为了天下兵马副元帅,暂代朔方节度使之职,在河阳之战中牵制了安史叛军主力,为唐肃宗调集兵力保卫潼关赢得了时间。

公元761年,唐肃宗不听群臣进谏,偏听偏信,命李光弼率军冒进,导致大败,其后改任李光弼为开府仪同三司、河南副元帅,继续率军进攻安史叛军,取得了临淮大捷,被封为临淮郡王。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李光弼被推为“中兴第一将”,但却因为程元振、鱼朝恩等人的构陷,李光弼为求自保拥兵不朝,导致声命受损,最后抑郁而亡。

仆固怀恩画像

03大宁郡王仆固怀恩仆固怀恩,金微都督府人士,唐朝著名将领。安史之乱爆发之时,郭子仪临危受命出任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正是他麾下的朔方左武锋使。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之后,仆固怀恩第一时间跟随郭子仪回师灵武,拱卫唐肃宗。

在此后的数年中,仆固怀恩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又以三女和亲为代价,借来了回纥精兵,配合郭子仪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在郭子仪承担相州惨败的罪责、李光弼出镇两淮之后,仆固怀恩成为了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率军在昭觉寺之战中歼灭了史朝义主力大军,随后一路尾随,逼死了史朝义,“终结”了安史之乱,被封为“大宁郡王”。

在这一战中,仆固怀恩全家付出了战死四十六人,三个女儿远嫁塞外和亲的代价。不仅这样,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仆固怀恩遭人陷害,不得不起兵自保,随后又引回纥、吐蕃大军进攻唐朝,从唐朝名将成为了叛将,最后病死军中。

来瑱画像

04颖国公来瑱来瑱,邠州永寿人士,右领军大将军来曜之子。早年曾跟随父亲来曜在四镇任职,累官至颍川太守。

安史之乱爆发后,来瑱在颍川大败安史叛军,被升任为淮南西道节度使,其后又多次击败安史叛军,屡败叛军名将,被时人称之为“来嚼铁”。

来瑱在军事上的功绩不容置疑,但是他算不上是唐朝的忠臣,在安史之乱战事稍歇之时,便想着拥兵自重,受到了唐肃宗的冷落。唐代宗即位之后,密诏派遣裴奰率军讨伐来瑱,但却被骁勇善战的来瑱击败。经此一事,来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亲自前往长安向唐代宗请罪,被唐代宗剥夺兵权,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尚书之职。

不久,与来瑱有过节的宦官程元振诬告来瑱,使得来瑱丢职削官,被贬播州,在途中被赐死……

相关参考

平定安邦之乱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基督教信徒?

郭子仪是平定安邦之乱第一有功之臣,也因此门楣显赫。据传郭子仪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徒这是真的吗?清光绪初年,由华裔教会人士黄伯禄编撰的《正教奉褒》一书载:“唐代奉景教者遍布朝野,以汾阳王郭子仪、梁国公房

平定安邦之乱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基督教信徒?

郭子仪是平定安邦之乱第一有功之臣,也因此门楣显赫。据传郭子仪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徒这是真的吗?清光绪初年,由华裔教会人士黄伯禄编撰的《正教奉褒》一书载:“唐代奉景教者遍布朝野,以汾阳王郭子仪、梁国公房

汾阳王郭子仪功高震主而不被猜疑,权倾朝野却得善终,他凭什么

功臣是一个非常有重量的词,搞得好可以给自己带来富贵荣华,搞得不好就会带来灭门之祸。并且最重要的是得看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皇帝,如果皇帝疑心病比较小人又大度的话那对功臣就比较放心,所以这些功臣的结局应

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影响中国古代史进程的一次战乱,盛唐由此终结,从此进入藩镇割据的动荡时期。而说到平定此次兵乱的功臣,人们首先会想到两个人: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二位的功勋确实不可磨灭,郭子仪

历史人物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郭子仪有什么贡献?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名将,最有名的贡献应该算是平定了安史之乱。另外,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自己的功臣,存放他们的画像的地方,总计有二十四位,此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凌烟阁,而唐代宗却下令重新开启

鱼朝恩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郭子仪却原谅了他这是为何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的儿子郭暧是驸马爷,而鱼朝恩是当时著名大太监,他曾经陷害郭子仪,还挖了郭子仪的祖坟,而郭子仪却不怪他,这是何等胸襟啊!  鱼朝恩是皇帝的亲信太监,御林军总司令,权势

历史人物 郭子仪最后为什么能够善终 揭秘其善终的背后原因

说到郭子仪,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平定安史之乱的是谁,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唐朝历史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问题: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初起,郭子仪即调任朔方节度使,并奉命率军东讨叛军。正当叛军逼近潼关,威胁京师的时候,郭子仪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