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说曹魏要亡了
Posted 太尉
篇首语: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说曹魏要亡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为何说曹魏要亡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贾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进位为皇帝,是为魏文帝。其后,曹丕立即确定了三公的人选,前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前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前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据说,贾诩荣膺为太尉后,还有一段小插曲。史书记载,东吴孙权听说这个消息后,竟然“笑之”,还评价说“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将灭亡。”
众所周知,贾诩智谋超群、算无遗策、文武全才,是张良、陈平式的人杰。如此厉害的谋士,位立于三公,孙权理应害怕才是,但他为何会“笑之”呢?而这就要从贾诩的身平来说起来了。
贾诩出身于凉州武威的一个寒族世家,在当地并没有什么名气。在注重家世且歧视凉州人的汉末,贾诩原本很难出人头地,但是乱世却给了他机会。
在年轻时,贾诩与数十名同伴不幸被一群氐人挟持。面对这群杀人不眨眼的胡人,贾诩诡称:
“你们听说过大汉太尉段熲吧!他可是我外祖父,如果你们放了我,我一定会给你们很多钱!”
氐人一听,皆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段熲可不好惹。当年羌乱时,段熲将氐人的亲戚——羌人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氐人强盗只想劫个财,还不想送个命。因此,氐人赶紧释放了段熲,然后将他的同伴全部杀害了。
在这则惨案中,贾诩表现出了过人的智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贾诩是个只顾自己,不顾同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以贾诩的智谋,未必不能救自己的同伴。但是,贾诩似乎连这份心也没有。而他的这种性格,也为他的“乱武”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晃,十多年后。一代暴君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他的凉州部下们皆人心惶惶。而在这个时候,王允又发狠说:“要诛尽凉州人。”听到这个消息,凉州军官李傕、郭汜赶紧带领着部下,向老家的方向逃亡。
在逃跑的路上,李傕、郭汜正好遇到了入京办事的贾诩。听说王允要诛尽凉州人,贾诩同样大惊失色,因此他给李傕、郭汜出主意: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认为,如果就这样逃归凉州,王允只需派一个亭长就能杀了你等。还不如率众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幸而成功,我们就可以奉国家而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在逃也不迟。李傕、郭汜二贼一听,认为非常有理。于是他们重整旗鼓,向长安杀去,结果果然击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
原本,汉末乱世可以就此终结。而贾诩却以一己之力,生生制造出一个更恐怖的乱世。正所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李傕、郭汜进入长安后,非但没有济世、安民,反而在长安变本加厉地屠杀百姓,挟持天子,无恶不作。三辅数十万百姓,在李、郭二贼的祸害下,陷入了“人相食”的悲惨境地。
贾诩见此情况,心知不妙。因为李傕、郭汜均为残暴武夫,最终结果肯定是被诛戮。而作为帮凶的自己,肯定也没有好下场。因此,贾诩施展计谋,帮助汉献帝逃离了李、郭二贼的控制,而贾诩自己则先后投奔了自己的同乡——段煨和张绣。
在张绣手下,贾诩将曹操打得几乎仅以身免,还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爱将典韦。当贾诩发现曹操具有一统天下的潜质,于是赶紧撺掇张绣投降于曹操。
曹操还想统一天下,自然不会公开因为私仇杀掉张绣,但这绝不代表曹操不会在暗处捅刀子。在一次宴会上,曹丕指着张绣大骂:“你杀了我的哥哥,还有脸站在这里?”听了曹丕的话,张绣心知,这并非曹丕不能容他,而是他背后的曹操不容于他,曹丕不过只是杀人的刀。在绝望中,张绣只好自杀了。
在曹操阵营,贾诩还是受到重视的,每当面临重大问题,曹操总要向贾诩问计。但是曹操不问,贾诩从不主动献计,相反他总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家人一律不许跟高门结合,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
贾诩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非曹操的旧臣,而且还和曹操有杀子之仇。曹操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天下还未统一,贾诩确实还有用。而贾诩明白,天下统一之时,必然就是自己的死期。
在赤壁之战中,贾诩也在军中,曹操像往常一样,向他问计。但贾诩却说:“如今刚刚灭了袁绍和刘表,理应休养士民,不能打。”
实际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消灭孙权和刘备还是有相当胜算的。但是贾诩不仅不献一计,反而要求曹操退兵。由此可见,贾诩根本不希望曹操统一天下。难怪赤壁之战后,曹操怒骂自己的谋臣:“如果郭嘉在,肯定不会让我落到如今的田地”。相比于郭嘉,贾诩的智谋甚至还更胜一筹。但是贾诩,绝对没有郭嘉那样的忠诚。
之后,贾诩帮助曹操平定了马超、韩遂,“解放”了自己的凉州老家。在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战中,贾诩又巧妙地站在了曹丕一边,并成功得到了曹丕的青睐。果然曹丕继位后,立即投桃报李,将贾诩封为太尉。
但是贾诩获封太尉之职,真能服众吗?很显然不能!三公是天子旁边的辅星,应该找德行完满无可非议的标杆型人物担任,他们并非具体做事的官僚,而是应是道德、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要具有“公心”而非“私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国家导向好的方向。
有人恐怕要问了,我们不是应该提倡“唯才是举”吗,三公干嘛需要德行?但实际上,毛主席曾经说过:“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有才无德之人,虽然有平定天下的能力,有着超过常人的见识,却没有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他们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完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
贾诩这类人之所以归附曹魏,并非为了结束乱世、安辑百姓,而是为了保全性命、猎取富贵。若能让自己获得利益,即使是误国害民的计策,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进献;如果不能获得利益,他们便会意味索然,即使心中已经有了利国利民的方案,他们也会选择缄口不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天下统一,贾诩大可像张良一样闭门自守、不问世事;但在天下还未统一之时,位列三公的贾诩就应积极为国献计献策,以求早日实现统一,让百姓少受涂炭之苦。但是具有如此强大能力的贾诩,却一言不发、一计不献,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毕竟对于贾诩来说,国家维持分裂的状态似乎对他更有利。
贾诩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孙权自然会“笑之”。他一笑曹丕所用非人,任命贾诩为太尉,对东吴没有任何威胁;他二笑曹丕给自己政权埋下祸根,将有才无德之人放在朝廷最高位,无异于埋下定时炸弹。因为有才无德之人有奶就是娘,他们毫无忠诚可言。
45年过后,曹魏政权果然为司马氏所篡夺,而曹丕后来托孤的司马懿,也和贾诩一样,是个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才无德的小人。而孙权的东吴呢?国祚竟然还比曹魏长了8年。如此一看,孙权确实有先见之明。
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做太尉为什么孙权会大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的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重去世了,在曹操死去了之后,他的儿子曹丕成了曹操的继承人,最后成为了魏王,但是曹丕
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文明,王朝不断更替,而一个王朝的兴衰,人们都相信是天意。而天意的组成是两个,一是王朝兴起天降祥瑞;二是,王朝灭亡,必有妖孽。而在明朝末年,在北京城发现一只40斤的公鸡,一高人看过后,
在古代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王朝不断更替,产生无数贤臣名将。但是,在古代有一种人十分扎眼,也被后世牢记,传颂。那就是神机妙算,还能预测未来的,从古至今不外乎鬼谷子、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五人而已
曹操征伐张绣时,有一天突然引兵后撤了,张绣便要挥军去追。谋士贾诩说:“不可追去,追去必败。”张绣不信,派兵去追,被曹操伏兵大败而回。这时,贾诩又对张绣说:“赶紧再去追击,必可获胜。”张绣不明所以,
历史人物 曹丕称帝后为什么感谢的是贾诩而不是司马懿,孙权听后笑了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聊贾诩,此人号称三国第一毒谋士,一生没啥理想,只为明哲保身,为了活命,他不惜天下大乱。>>那么,在历史上,贾诩出过很多主意,其中,有三个最为明显。>第一个,当然是乱长安,当日王允用吕布
真正被《三国演义》忽略的一个三国牛人,曹操长跪请教,曹丕说没他皇帝当不成他是曹操身边最神秘的一位谋士,曹操曾长跪请教他兵家之事,他死后郭嘉成了他的接班人,可是到曹丕称帝之时还在赞叹,没有这个人,他的皇
对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枭雄曹操不幸去世,其儿子曹丕顺利继位。那时候,孙权和刘备这两位诸侯,虽然仍跟曹魏政权在争夺霸主地位,不过整个中原腹地基本已经平定
历史人物 为什么皇帝的任命还没下来,曹丕就接替了曹操的位置,原来是这样
理由只有一个,安定人心!>在今天看来,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不然。>《资治通鉴》记载,曹操去世时曹魏的局势非常谲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在邺城留守,曹魏出现权力真空>220年
(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是时曹魏的著名谋士。曾在东汉年间历仕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等人,后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年轻时声名并不显赫,唯独受到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上刘备托孤后,曹丕托孤后和孙权托孤后,三国的托孤大臣都因为权利争夺而引起了内部争斗。相对来说司马懿走的更快一步。而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