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十大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菜 土家族的饮食
Posted 土家族
篇首语: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家十大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菜 土家族的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家十大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菜 土家族的饮食
一、起缘
土家人凡遇岁时节令、春播秋收、婚娶丧葬、做生祝寿、起屋迁居、亲朋聚会,都必操办筵席。筵席一般不用山珍海味,而是农家自产的鱼、肉、鸡、鸭等。筵席的种类主要有:“四盘一碗”席,“七星”席、“八仙”席、“六大四小”席、“十二碗”席等。一般多系“十大碗”。
十大碗配料精辟,加工细腻,组方合理,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它不仅在色、香、味上有独到之处,且每碗素菜垫底,荤菜盖面,一菜两味、油而不腻;在当地属于最高规格的宴席,能吃一顿纯正的“十大碗”是土家族最高礼仪的文化享受。
二、习俗
安席
主人或礼生按长幼、辈分安排客人入席,称之为安席。
品席、赞菜
在宴席开始之前,摆好一桌酒菜,每上一道菜,长礼生和赞礼生都会一唱一合的将这道菜称赞一番。
上菜的规矩
客人坐席的席位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待客人坐定支客先生高叫“出菜”鞭炮、鼓乐齐鸣,托盘的人大声吆喝:“大盘走动”,规规矩矩托上“头菜”,每上第一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一声“大炮手”——,长长的拖腔直到席前,随之鸣炮,吹鼓手吹起欢快的“菜调子”,主人前来敬酒。
客人边吃,边上菜。接着出第二碗,端大盘子的人高喊“顺——”,“菜调子”又吹起。直到上第十碗,大盘子一声“齐——”后,吹鼓手便吹“下席调”,客人饭就吃完了。
上花
办婚筵时有“上花”的习俗,即在上头子碗时,用一只碗反扣在菜上,碗顶放一朵用胡罗卜和青菜做成的花(现在也有放鲜花的),做菜师傅亲自上这道菜,一名厨师随后捧一只碗。上菜后,大师傅便对宾客说道:“各位,菜弄得不好吃,请多包涵。”客人须掏钱(不论多少)放于碗中,以示对厨师们的慰劳和谢意。
摆法
十碗菜在桌上摆放也有规矩,或摆“四角扳爪”或摆“三元及第”。除十碗菜以外,还要配四个腌菜,以为客人解酒解腻。
十大碗
第一碗:农家贺菜(原料:肥痩肉丝,黄花,红薯粉)具有抗衰老、治疗高血压之功效。
第二碗:千张贺菜(原料:墨鱼、千张,胡罗卜,肥瘦肉丝,青红椒丝)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
第三碗:木耳土鸡(原料:土鸡、木耳)具有滋补、强体、提高人的智力和抗疲劳等功效。
第四碗:海带炖猪脚(原料:海带、猪脚)具有美容、补肾、养血、润噪的功效。
第五碗:粉蒸肉(原料:鲜猪肉、米粉、山药)具有清热补血、消肿解毒、抗衰老、化痰之功效。
第六碗:土家扣肉(原料:五花肉,豆豉)肥而不腻,具有滋补强肝、健脾宽中、润噪利水等功效。
第七碗:米辣子扣小河鱼(原料:酸黄豆辣子,小鱼)口味鲜嫩,营养丰富。
第八碗:黄豆炖老鸭(原料:大豆,老鸭)具有强身补肾、降气提神、补血补气疗效。
第九碗:四季长青(原料:时蔬)富含维生素
第十碗:土家和欢(原料:韭菜、豆酱)具有补脾益气,健美之功效。
相关参考
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一个总和。它是一个民族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同时一个地方的饮食也受到环境,生产力的影响。在土家族文化中饮食这方面就有着较重的地域色
土家族糯米糍粑加工制作方式:一、材料筹备1.要挑选阳光照射多的农田栽种的优质糯谷,通过脱壳加工后,用温水浸泡5--6个小时,再用山泉水多次搓揉,达到一定白亮程度后,反复用清泉水淘洗沥干。2.洗净蒸米的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这是我们从小开始老一辈就经常教导我们的话,不过如今的快节奏生活让学生或者是上班族都不一定有时间吃早餐,这时候随手一份的土家酱香饼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土家酱香饼又
土家石磨合渣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主要工具是用土家人家家户户必置的石磨。合渣的制作其实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要极有耐心,因此,土家人称制作合渣又为“推合渣”。在磨的过
土家美食油茶米子是怎么制作的?制作油茶米子的工序较为复杂。首先要将精选的上等糯米在清水里浸泡二至三天,浸到米粒圆润饱满后,将糯米捞出来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糯米团阴干。糯米团阴干到水分快尽之时,得细心的用
牛头宴又名土司宴,原本是送迎将士的出征和凯旋的犒赏,现在逐渐演变成了土家族接待贵宾的盛大礼仪宴会。相传,唐代末年,江西彭氏土司征服了五溪诸蛮以后,建都城于永顺县会溪坪。第十一代土司彭福石于公元1135
土家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有802.81多万人,集中散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的武陵山区和湖北宜都以上的长江沿岸,其中主要在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
土家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有802.81多万人,集中散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的武陵山区和湖北宜都以上的长江沿岸,其中主要在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永定、古丈...
通常嫁人是一件喜事,本来是要高高兴兴出嫁,但是在土家族文化中,哭嫁却是一种习俗,如果土家族姑娘不哭的话,是不允许出嫁的。土家族哭嫁的由来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
傩愿戏又叫做土地戏,是土家族的人民祭祖还原的仪式衍生出来的一个戏种,具有三十多个曲牌,二百多个曲目,发展也比较成熟。那么,在土家族文化中,傩愿戏是如何发展的呢?土家族傩愿戏的由来土家族傩愿戏具体从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