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抗战中唯一一位与日军拼刺刀牺牲的军长是谁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抗战中唯一一位与日军拼刺刀牺牲的军长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抗战中唯一一位与日军拼刺刀牺牲的军长是谁
抗日战场上,曾有一名中国的军长与日寇面对面拼刺刀,最后壮烈牺牲。他,就是王甲本。
王甲本,云南富源人,生于1900年,其父王国栋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范石生同学,曾参加过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在朱德手下任过滇南副镇守使。1918年12月,王甲本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先随顾品珍和范石生转战川滇粤桂,后入中央军。
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王甲本足智多谋,身经百战,屡立战功。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时任第79军第98师副师长的王甲本率部从武汉奔赴上海前线,王甲本率部迎战,并于当日投入战斗。战斗中,王甲本将军身先士卒,亲率官兵与敌浴血奋战,战功显赫,以勇猛著称全军。凇沪会战后,王甲本升任98师师长。
1938年,王甲本奉命率98师转战皖南,赠新四军罗炳辉部子弹20万发,并与新四军配合,攻下孙家铺等车站,占领宣城。1939年3月至5月,王甲本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后转驻湖南湘潭。
在1939年秋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王甲本率部反攻,紧紧地扭住敌人,足迹遍及湘鄂赣3省,歼敌2000余人。战后,王甲本升任79军中将副军长兼98师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王甲本任长沙外围作战总指挥,重创日军精锐。战后因功受奖,被誉为“硬战将军”。这年深秋,王甲本被擢升为79军中将军长兼98师师长,时年40岁。
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王甲本密切配合友军坚守长沙。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师于浏阳河毙敌第三师团第18联队土屋镜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集尸葬之,并立“倭寇万人冢”石碑,“甲本葬敌”在日本一直传为佳话。
1943年10月,率79军参加常德会战,屡出奇兵,战功赫赫。1943年5月,指挥79军参加鄂西会战。率暂6师、98师和194师机动歼敌,重创日军,打了几场漂亮仗,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79军获赠“我武维扬”旌旗。
1944年6月,奉蒋介石之令,王甲本千里驰援衡阳。7月在衡阳外围同敌作战,由于友军配合不力,日军防范严密,无法扩展战果。8月8日,衡阳守军方先觉第十军弹尽粮绝而投降,王甲本遂奉命撤往冷水滩布防阻击日军。
1944年9月7日,日军数千人化装成友军和农民,袭击王甲本军部。王甲本将军本想亲自指挥属下98师292团歼灭该部鬼子,但部下一团长缓报军情,师长拉走部队,致使王将军到达预想作战战场时,不见自己部队,却和日军主力数千人遭遇。危急关头,王将军亲率手枪排掩护军部转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他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后,随即和日军拼起了刺刀,惨死于日军的刺刀之下,时年43岁,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甲本将军牺牲后,举国震动。王甲本将军的遗体被埋葬在湖南省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张家冲后山坡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派人送来挽联: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横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1985年,王甲本将军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王甲本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相关参考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世家。其父王国栋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与朱德、范石生同学,曾参加过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在朱德手下任过滇南副镇守使。1917年
王甲本,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王甲本 19
王甲本,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王甲本 19
抗战初期,在白刃战中,中国士兵要对付1个日本士兵,至少需要3:1。晋察冀军区最精锐的冀西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总结教训时专门讲到“白刃战”,指出日军“体力好、技术好”,八路军“损失甚大”。近距离
抗战中的日军拼刺刀的确是有一套的。自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就用刺刀对付俄国人。日军中特别重视军人的勇敢精神,强调士兵的敢战敢死。战后,白兵精神成为日军的一种文化传统,日军在如何在白刃交锋中胜出下
中将回忆抗战:数次拼刺刀平度战役1次杀敌3人 王成斌,山东莱州人,1928年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师长、副军长、南昌陆军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县人。青年时投身行伍,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师长,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县人。青年时投身行伍,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师长,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
近代人物中文名:郝梦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藁城庄合村出生日期:1898年2月18日逝世日期:1937年10月16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保定军官学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忻口会战壮烈殉国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影视作品中,侵华日军在冲锋肉搏的白刃战中,有日军哗啦哗啦退子弹的描写场景。历史果真是这样吗?我军的史料中也确有日军拼刺刀关保险的记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吴效闵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