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蒋复璁上海征书遇日本特务 联系爱国人士购得国宝级善本

Posted 图书馆

篇首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蒋复璁上海征书遇日本特务 联系爱国人士购得国宝级善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蒋复璁上海征书遇日本特务 联系爱国人士购得国宝级善本

直到1940年8月,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才结束使命,图书馆正式成立,并由蒋复璁担任代理馆长。1941年初,耗资10万元兴建的国立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落成并启用,分馆共三层,坐落在重庆两路口复兴路(今长江路)56号,也就是两路口通往佛图关方向左侧的半山坡上。

当时,图书馆在册的职员只有65人,分散在特藏组、编目组、采访组、阅览组等职能部门。图书馆开放后,比起人手少,更大的问题是藏书量受到重创,长此以往难以满足当地市民的阅读需求。此时,错过西迁开头的蒋复璁决定重新搜集因战乱散出的典籍,甚至不惜深入敌后抢购书籍。

 “文献保存同志会”四处收集藏书

  蒋复璁购得几万册古籍全部运抵重庆

购入新书该从哪儿下手?蒋复璁为此特地去请教他的老师胡适,胡适说:“北平图书馆有古董,你们中央图书馆却没有,我劝你先搜集新古董,因你在南京,可去搜集政府机构出版的多种公报及官方文书,惠而不贵,都是将来的头等史料。”

蒋复璁用了2年,当真就基本补齐了各种公报,但“北平图书馆有古董”的话始终缭绕在他心里。抢救古籍是一项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为了充实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古籍存量,他改名换姓,避开敌人耳目潜赴上海购书。

据说,1940年元旦蒋复璁奉命从重庆飞往香港,联系书画艺术家叶恭绰收购广东等地散出的古籍,接着去当时的“沦陷区”上海。尽管变换了姓名,在离港前一日蒋复璁依然被人跟踪;在上海办完事后已近春节,蒋复璁未与寄居上海的家人团聚就返回重庆。事后才知道日本特务机构当时已侦知他在上海,正四处缉拿。

抗战初期,江浙皖沪一带的藏书世家迫于生计,又担心先代的珍藏和自己多年的心血随时会遭人劫掠,决意出让手中的善本书籍,因此大批善本图书集中流入上海的书肆。郑振铎、何炳松、张寿镛等5位爱国人士痛惜国宝散失,组成“文献保存同志会”请求教育部拨款收购书籍。

得知这一消息,蒋复璁很快联络到这5人,向他们秘密购书。吴兴张钧衡适园、刘承干嘉业堂、金陵邓邦述群碧楼……江苏和广州一带的著名藏书楼拥有的万册旧藏珍籍,都被蒋复璁收入了国立中央图书馆。

到1940年末,“文献保存同志会”购得的沦陷区散佚古籍超过了30000部,其中更有宋刊本《礼记》《后汉书》《五臣注文选》《中兴馆阁录》等国宝级的善本。但要在当时妥善保存这批古籍,最好的方法是从上海抢运出去。次年7月,80多箱甲类古籍被运往上海,经改装后空运到了重庆,香港大学的一个临时办事处成了抢运的“中转站”。

战争期间,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些书籍会在路上耽搁多久。所有的古籍都用油纸包裹防止水浸,然后整齐地码在大木箱中,书籍间还夹着樟脑丸驱虫,几万册的书籍就在这样严密保护下,安然无恙地分批收入图书馆,上万册的书籍在抗战结束后才流入库中。

  抗战后前往台湾一生和书籍打交道

  以“图书馆人”书写自己墓志铭

相比在大陆,蒋复璁在台湾的名气更响亮,人们所熟知的并不是一位奔走在战火中的图书馆人,而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1949年,蒋复璁将几批书籍安顿到台湾后,随国民政府移居台湾,并于上世纪60年代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台北故宫前院长周功鑫曾担任蒋复璁的秘书10年。

记者从台湾辅仁大学找到了周功鑫的E-mail,向她咨询蒋复璁生前为图书馆奔波的旧事。回信中,周功鑫不无遗憾地写道:“蒋复璁院长于1937年前后服务图书馆界这段历史,台湾目前图书馆同行几乎都不太熟悉蒋院长,而且资料也不易找。”

1965年9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蒋复璁同年辞去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职务,似乎就此断开了和图书馆的缘分。尽管如此,蒋复璁依然评价:“盖棺定论,我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死后名字旁边刻上‘图书馆某某人’。”

蒋复璁终其一生都在和书籍、图书馆打交道。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罗益群称赞这位同行“以一个图书馆专家的学识和眼光来建设和管理博物院”,把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图书馆打造成了台湾收藏艺术书籍和善本图书最多的地方。

有人说,在蒋复璁的坚持和公众的舆论支持下,大陆迁往台湾的大部分书籍才得以在台湾公开阅览。如今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书店几乎和咖啡馆同样密集,公园、捷运甚至是便利店临窗的吧台前,总能看到有人在低头阅读。这样的氛围,想来和蒋复璁等人的努力不无关系。

幼子蒋祖怡至今保存着蒋复璁的著作,由于分别时太过年幼,国立中央图书馆西迁的这段经历,蒋祖怡主要是从这本《我与中央图书馆》里翻出来的。他说:“这篇文章后来在台湾发表过,记录了蒋复璁从中央图书馆成立到1965年辞去馆长职务这30多年的经历。”

更详细的资料被收录在长达5卷的《珍帚斋文集》里。在蒋复璁的作品里,对图书馆西迁或迁回南京的经过始终没有太多记载,也不曾抱怨国立中央图书馆一路走来的难处,书里只有简单的时间和数字,每一笔都见证了图书馆人的心血。也许这就是文人的固执,是炮火和硝烟中,一场无须兵戎相见的战斗。

相关参考

徐志摩因为拿错信“误”娶了陆小曼?阴错阳差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世人皆知,笔者最近读到台湾版《不容青史尽成灰》(刘绍唐著)一书,内有一篇名为《从蒋复璁之逝谈到徐志摩的感情世界》,涉及徐志摩的“阴错阳差”拿错信的往事,煞是令人品味。蒋复璁(189

梁启超病危之时,学生徐志摩是如何表达关切之意的

两年来,徐志摩虽说一直未曾北上,但他仍然惦记着老师的病情。1928年12月3日,他游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之后,刚刚回到上海,马上写信给表弟蒋复璁,劈头便说:“第一事急于要问的是梁先生的病,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就在上海设立了多少特务机关

上海,在日军占领,孤岛期间及全面占领时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情报总机关地区,最高峰时,也是各方杂陈,派系林立。在战后研究中,也未能究得其详。粗略的梳理,可分为三个方面八大系统。一方面是军方直接指挥的军事间

藏在中国34年的日本特务,曾混进中国军队,前年才被抓捕

在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中日两国虽有一些摩擦,但总体上来看还算友好,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双方人民也和睦共处,虽然日本有时候蛮不讲理,但中国竭力采取和平手段对待,毕竟中国是爱好和

上海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是怎样一个机构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指挥上海战地抗日间谍活动首先是从特务处与上海日本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的斗争开始的。戴笠1937年9月中旬,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向戴笠推荐了两名上海大学毕业的高

说谍突破伪满的‘钢铁国防线’的中共情报战线领导人钟子云

1934年,上海中共中央留守的机构组织遭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满洲省委和哈尔滨特委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加之东北业已沦陷,由上海经哈尔滨、满洲里去苏联的交通线中断。1935年9月,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当局

历史人物 丁默邨的早年经历介绍

丁默邨(1901—1947),出生于1901年。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靠中国国民党,在上海进行特务活动,抗战期间叛投日本侵略者,组建76号特工总部,血腥镇压爱国志士,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

说谍国共都欲除掉华北五省特务机关总头子,日本皇族吉川贞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拉开了帷幕。其后,日军动用了近30个精锐师团达86万总兵力,相继攻占了平津、上海、武汉、广州等诸多战略要地。然而在中国军人的顽强抗击下,其速战速决‘三个

历史人物 国民党特务怀疑沈安娜的身份,为什么有不敢查她

1937年年底,杭州沦陷后,沈安娜夫妇随着浙江省政府迁往山区,因此,与上海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又该如何继续执行潜伏任务呢?就在这时候,沈安娜的“贵人”——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出现了。>>沈安

历史人物 汉奸丁默邨简介 丁默邨的早年经历介绍

丁默邨(1901—1947),出生于1901年。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投靠中国国民党,在上海进行特务活动,抗战期间叛投日本侵略者,组建76号特工总部,血腥镇压爱国志士,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