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洋三杰”之中为何只有段祺瑞备受重用
Posted 北洋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北洋三杰”之中为何只有段祺瑞备受重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北洋三杰”之中为何只有段祺瑞备受重用
北洋系有三杰之说,段祺瑞在三杰中被称为“虎”,冯国璋是“豹”,王士珍是“龙”,若就才能而言,三杰各有千秋,可为什么民国政府成立后,只有段祺瑞一人得到袁世凯的重用呢?
这事说来话长。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和革命党人虽然合力推翻清廷,建立了共和,但自合作初期开始,相互之间就不是完全信任。清帝退位后,为了对袁世凯进行约束和限制,孙中山在实践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同时,又提出了附加条件,要求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以及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暗中指使第三镇统制曹锟在北京制造兵变,对来京接他南下的使团进行恐吓,从而迫使孙中山不得不放弃了这一附加条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开始组阁。既然在定都上已经占尽便宜,他在组阁问题上就不能不做出一些让步,内阁中相对不太重要的一些部的总长职务,都被让给了同盟会。
只有那些真正掌握实权的部,仍被袁世凯紧抓不放,尤其是陆军部。兵权重要,大家都知道,所以对于陆军总长一职,南北双方都极力争取。南方推荐黄兴担任此职,袁世凯坚决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就是黄兴还不够资格。
虽然辛亥革命带来了改朝换代、时势造英雄的机会,可是“国体虽非清社稷,朝纲仍是汉官仪”,在袁世凯主政时期,仍然特别强调资格。这种所谓的资格,又主要侧重于前清官阶,因为袁世凯自己在前清就已经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像他这样资格的人本来不多,就算有一两个资格较老的遗老,由于缺乏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也难以成为他假想中的政敌。
以前清官阶作为资格,袁世凯便给同盟会以及其他新进官僚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黄兴等人就这样被“卡”掉了。
袁世凯的“资格论”倒不是只用于对付政敌。事实上,他对自己的嫡系人马用的也是同一标准:一般文武官僚即便什么错都没犯,也得按部就班地进行升迁,要想平步登天是不太容易的。这么做的用意,就是为了在部属的脑子里奠定根深蒂固的“旧属”意识,以巩固和提高他“袁宫保”作为老上司的威望。
以资格来衡量,段祺瑞虽然在辛亥一役中表现突出,功勋卓著,但要当陆军总长,还得排在王士珍后面——王士珍为前任陆军大臣,段祺瑞此前则从未进入过内阁。
王士珍也是“北洋三杰”之一。“三杰”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武备生,同时充任新军要职,又都是在袁世凯的栽培下才迅速得以发迹。不同之处则是三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各异,王士珍为人大度雍容,深沉内敛,不孜孜于名利,经常扮演卧龙先生的角色,故被时人称为“龙”。
相对于“段虎”的锋芒毕露,“冯豹”的木讷迂钝,“王龙”的低调和淡然显然更让袁世凯放心。
问题是,“王龙”在政治态度上与“段虎”截然相反,却与“冯豹”完全一致。王士珍也是一个保皇派,在段祺瑞发出逼宫通电后,他曾致电责备段祺瑞,称皇恩浩荡,作为清廷高官不应发那样大逆不道的电报。
清帝退位之后,王士珍便向袁世凯递交了辞呈,虽然袁世凯对他百般挽留并退回了辞呈,但王士珍执意不肯再留于朝中。
王士珍一走,袁世凯只能属意段祺瑞,调他来北京就任北洋政府第一任陆军总长。
作为军人出身的军界要人,段祺瑞绝非一介武夫。实际上他在辛亥革命中所展示出来的,也不是用兵打仗的才能,而是过人的组织能力以及在权力场上咄咄逼人、舍我其谁的气势。
段祺瑞履职时,国内军制比较混乱,北方军队沿用的是前清旧制,比如部队编制中有镇、协、标、营、队。段祺瑞仿照南方革命军的体制,相应改称师、旅、团、营、连,军官官阶也从原来的都统、参领、军校分别改称将、校、尉。此外,地方军政长官一律改称都督,并设都督府。
袁世凯看到段祺瑞办事有主张有魄力,且善于体察自己的心思,对段祺瑞也更加信任。有关军事方面的重大措施,像各省裁军、改革军事官制、决定各省军民分治等,几乎都要先与段祺瑞商量,然后再作决定。
相关参考
皖系军阀首脑段祺瑞是袁世凯心腹大将,在前清即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民国以后特别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北京政坛纵横捭阖十余年,呼风化雨,1920年代中期息影津门。九一八事变后,段祺瑞突然
北洋军阀是清末民初军阀势力势力最大的军事集团。在北洋军阀势力中,有著名的“北洋三杰龙虎狗”之说。其缘起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署理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曾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
...至琉璃河。正在北京城里的段祺瑞眼看政权不保,赶紧请北洋元老、闲居在家的王士珍出来“调停”。王士珍字聘卿,在北洋军阀中声望很高,被称为“北洋三杰”之首(其他“两杰”是冯国璋和
153年前的今天,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北乡太平集一带(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段祺瑞>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
1、他和冯国璋同为“北洋三杰”,却素来不和。有一次,他曾不无恶毒地骂冯国璋:“冯华甫(冯国璋字华甫)本来是狗。现在看来,简直连狗都不如!”冯国璋死后,他亲自前去吊丧,痛哭流涕。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他
[卒]83年前,1936年11月2日:data-filtered="filtered"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在医院病逝。段祺瑞民国时期六不总理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
1、他和冯国璋同为“北洋三杰”,却素来不和。有一次,他曾不无恶毒地骂冯国璋:“冯华甫(冯国璋字华甫)本来是狗。现在看来,简直连狗都不如!”冯国璋死后,他亲自前去吊丧,痛哭流涕。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他...
段祺瑞虽然长期出任民国总理一职,为政廉洁,有“六不总理”之称,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他生活简朴,四季穿的都是布制衣服,只有去国务院上班,或遇到参加大典,才会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里
段祺瑞虽然长期出任民国总理一职,为政廉洁,有“六不总理”之称,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他生活简朴,四季穿的都是布制衣服,只有去国务院上班,或遇到参加大典,才会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里
段祺瑞为何把四姨太以女儿之理嫁了出去?段祺瑞家原先也是名门望族,可在他还是弱冠之年时,祖父、父亲、母亲相继离去,留下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给他照顾。本来安安稳稳在山东威海做着一个小小的司书,现在要支撑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