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段祺瑞是最廉洁的民国总理?他做过什么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说段祺瑞是最廉洁的民国总理?他做过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说段祺瑞是最廉洁的民国总理?他做过什么
段祺瑞虽然长期出任民国总理一职,为政廉洁,有“六不总理”之称,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他生活简朴,四季穿的都是布制衣服,只有去国务院上班,或遇到参加大典,才会穿军服或礼服,平时在家里时经常是一件长衫,头上再戴一顶没有帽疙瘩的瓜皮帽,别人看见,绝想不到这是权倾朝野、赫赫有名的国务院总理。
段祺瑞任总理时,段公馆请有一流的厨房大师傅,其做菜的手艺比当时北京有名的大饭店,例如东兴楼、福寿堂的还要高,可是这些菜只有段祺瑞陪客人用餐时才用得上,他自己吃东西其实非常简单,一般都是粗茶淡饭,他还有一个习惯,吃山芋经常连皮一块吃,他的妻妾吃山芋是要剥皮的,唯独在他面前吃则不敢剥皮。
后来段祺瑞被吴佩孚等人逼迫下野,这些政敌曾对段祺瑞极尽攻击之能事,其攻击的重点之一就是说段以出卖国家主权为代价,向日本大量借款,藉以自肥,这里面本身就有很多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东西,比如有说段祺瑞在合肥老家广置田产,又在东北边境圈占了荒地20万公顷,还有说他在很多官僚企业中都占有数目不小的股份等等。
吴佩孚入京后一调查,发现这些传说与事实相去甚远,实际上,段祺瑞在合肥既无房产也无土地,而且他向来不做生意,所谓圈地占股份皆为无稽之谈,再深入下去,还能发现段祺瑞简单堪称“官场极品”——他不建别墅、庄园,不收贿赂、礼品,不抽鸦片,不打茶围(即过去的逛妓院),更不徇情卖官鬻爵。
在当时的军人、官僚、政客中,能做到段祺瑞这种样子,是比较少见的,吴佩孚本身在军人中也算廉洁自律的典范,他很自然地产生出了敬意。
吴佩孚对段祺瑞说:“老师总兵符国政很久,因不事家人生产,故素无积蓄。学生本‘束修以上’(即学生向老师馈赠礼物)之意,愿随时为老师家居提供需要。”
段祺瑞婉拒了吴佩孚的好意,吴佩孚随即辞去,之后曹锟、张作霖也先后到京,他们虽未登段公馆的门,但却派人持“沐恩”字样的名帖,联名给段祺瑞送来了一桌燕翅酒席,段祺瑞无法推托,才勉强收下,并给了来使一百元赏钱。
段祺瑞在任时,家里的日常开支主要由陆军部之类的政府机关负担,比如他家里吃的粮食就是到陆军部去领,下野之后,全家人只能单纯依靠以往积蓄维持。
段祺瑞不得不紧缩开支,甚至亲自审查帐目,以减少日常开销,仆人也减到了最少,幸亏老部属邀约一些当年的老兵,自愿轮流前来帮忙打杂,段宅才不致于弄到黄叶满阶无人扫的地步。
相关参考
如果对近代历史比较熟悉的人,看标题应该就知道本文的主角是皖系军阀首领,有北洋之虎称号的段祺瑞。 公元1865段祺瑞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所以又有段合肥的称号。他曾经因为帮助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
历史人物 他是民国最穷的总理,曾经制造惨案,曾发誓一生不吃荤
民国总理段祺瑞是皖系军阀首领,在动荡黑暗的北洋时代,他登上了权力和荣誉的巅峰,尽管身居高位,却一生清正廉洁,堪称当时的异类。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七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被黎元洪告上了法庭。这件事
历史人物 他是民国最穷的总理,曾经制造惨案,曾发誓一生不吃荤
民国总理段祺瑞是皖系军阀首领,在动荡黑暗的北洋时代,他登上了权力和荣誉的巅峰,尽管身居高位,却一生清正廉洁,堪称当时的异类。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七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被黎元洪告上了法庭。这件事
段芝贵,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之后又去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过陆军第三镇统制、督练处总参议等职务。段祺瑞则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北洋之虎”,是皖系军阀的首领,担任过总理。那么段芝贵与段瑞琪之
翻开尘封的历史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政府时期,一大批军阀、政客、名流演绎了一段中国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届内阁总理更主导了时局的走向。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各色人等上演着
皖系军阀首脑段祺瑞是袁世凯心腹大将,在前清即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民国以后特别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北京政坛纵横捭阖十余年,呼风化雨,1920年代中期息影津门。九一八事变后,段祺瑞突然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
袁世凯和段祺瑞1917年一战期间,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总统府和国务院)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在对德宣战这个问题上,充满了火药味,是“府院政潮”的一支小插曲。看似一个外交问题,是国家利益的权衡,
袁世凯和段祺瑞1917年一战期间,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总统府和国务院)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在对德宣战这个问题上,充满了火药味,是“府院政潮”的一支小插曲。看似一个外交问题,是国家利益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