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余秋里的左臂是怎么断的
Posted 政治委员
篇首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余秋里的左臂是怎么断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余秋里的左臂是怎么断的
贺炳炎升任红五师师长以后,接替他任十八团团长的是成钧。新中国成立后,成钧成为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被授予中将军衔。成钧多次回忆说:“长征时,我们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是主力团,我是团长,秋里是政治委员。要不是秋里那条胳膊,我早就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去啦!”并叮嘱家人要铭记“救命恩人”余秋里。
1936年春,国民党军对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进行围追堵截。二方面军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与敌军展开了一场历时月余的千里迂回战。当红军通过云南镇雄西北的大山时,敌万耀煌纵队的两个师向镇雄方向追击红军。万耀煌率第十三师正欲经过威宁县则章坝向镇雄推进。红军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前往则章坝截击敌军。
3月12日,作为先遣团的十八团兼程疾驰则章坝,赶到干沟梁子时,万耀煌率十三师师部正沿山坡由西向东开进,成钧、余秋里当机立断,乘其不备,率部猛烈开火。战士们呐喊着向谷底俯冲,消灭了行进中的一部分敌人。剩下的敌军有的聚在谷底顽抗,有的爬上了对面的山坡。为消灭谷底的敌人,成钧站起来查勘地形,选择进攻线路。余秋里突然发现对面山坡上的敌人正朝成钧瞄准,他大喊一声:“危险!”一把将成钧拽倒。敌人一排子弹打来,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鲜血顿时浸红了他的左袖,被打伤的臂骨白茬穿出肉皮,两根筋骨露在外面微微颤动。由于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余秋里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指挥战斗直至结束。此战歼敌300余人,缴获重机枪7挺、长短枪数百支、弹药300余挑。余秋里这时才感到伤口剧痛难忍,六师政委廖汉生下令用担架把他送到师卫生部治疗。
余秋里活动左手手指,只有1指能动,其余4指没有一点知觉,“不怕骨折肉绽,只怕神经打断”,他意识到伤势的严重。受伤神经的疼痛,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有人喊他一声,或用手指动他一下,他都感到伤口疼痛难忍。嘴不敢张,一张就痛;牙不敢咬,一咬就疼。一天,贺炳炎来看他,说长痛不如短痛,劝他干脆把胳膊锯掉算了,像自己一样当个“一把手”。余秋里摇摇头说:“不能锯,我还要留它更好地干革命呢!”
长征途中不是打仗,就是行军,根本没有条件治疗。余秋里伤口开始溃烂发炎,高烧不退,是被战友们抬到船上渡过金沙江的。部队到达中甸地区休整时,贺龙、任弼时来看他,要求卫生部把他的伤好好治一治。可过金沙江时,医疗器械全掉进江里了。任弼时惋惜地说:“失掉了一次治疗的机会。”
此后,部队向甘孜前进,身负重伤的余秋里随队翻越大雪山。雪山上狂风卷着积雪扑面而来,令饥寒交迫的红军将士一个个呼吸困难,不少人一坐下去,就再没有起来。余秋里不管伤口怎么疼,体力怎么透支,总是咬牙硬挺着,同时他还不忘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党中央离我们不远了。我这个伤病员能挺过去,你们更能挺过去!”他和战友们相互搀扶,征服了3座大雪山。
抵达甘孜后,余秋里住在一个喇嘛庙里。卫生员弄来1公斤腊肉,想给他和其他伤员补补身子。他问肉是从哪里弄来的,卫生员沉默了。余秋里明白了,他就耐心开导卫生员:“这里是藏区,我们拿了群众的肉,不仅违反了群众纪律,而且违反了党的民族政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卫生员心悦诚服地把腊肉送了回去。
到达哈达铺后,医生给他检查,发现他的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条一条地夹出来,用盐水清洗、包扎,并说保住胳膊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余秋里仍关心着部队,对走出草地后发生的少数人开小差问题很是担心。他向贺炳炎反映说:“在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环境下,我们重视思想工作;现在环境稍好一些,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贺炳炎说:“你这个意见很好,我回去和廖汉生政委研究,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长征到达甘南时,余秋里的左手发黑,左臂红肿、疼痛难忍,人越来越消瘦。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友诚向贺龙、任弼时报告:必须截肢。贺、任商议后拍板:尽快手术,保命要紧。9月20日,侯友诚给余秋里打上麻药,先刮掉他臂上的腐肉,再用自制小锯锯断其坏骨。余秋里从3月12日则章坝战斗负伤开始,一直拖着一只伤臂,在长征路上度过了192个日日夜夜,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走了两万里,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在这次完成手术苏醒后,余秋里的第一句话是:“这一觉睡得真香啊!”
此后,余秋里任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一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8年,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书写出独臂将军的另一种人生辉煌。他成功地组织了大庆石油会战,为实现国家石油自给和石油工业的崛起,做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称赞“余秋里是个帅才”。
余秋里还担任过党、政、军的重要领导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相关参考
余秋里中将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是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成为了“独臂将军”,连毛泽东都称他是老实人。余秋里为何成“独臂将军”1936年长征
相关疑问一:“阐教”和“截教”道教史上并没有这两个教派,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详。鲁迅解释说: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截教”或者就是佛教中所谓断见外道。小说
余秋里怎么成了独臂将军,军史上说他是为了掩护战友,至于到底掩护谁?就没有太多叙述了。其实,余秋里掩护的这位战友后来也一样成了开国中将。此人是谁?此人就是跟许世友同样当过和尚的成钧中将。这还要说到193
提起“铁人”王进喜,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句豪气冲天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实,这句口号最早是开国中将余秋里提出来的。余秋里当时是石油工业部部长,发现大庆油田后,直接兼任大庆石油
中国的皇帝不少,但有作为的实在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里,汉武帝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汉武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他母亲阴险善断。倘若没有他母亲巧妙地应对宫中你死我活
*相遇是缘!很愉快能碰到列位新老同伙^_^幺幺比来爱上了听小说,并且稀奇喜爱听古言小说。小说里有个情节,就是某个女子要生孩子了,这时产婆会嘱咐女子家里人“快,去烧水,开水不克断......”这段情节蓦
*相遇是缘!很愉快能碰到列位新老同伙^_^幺幺比来爱上了听小说,并且稀奇喜爱听古言小说。小说里有个情节,就是某个女子要生孩子了,这时产婆会嘱咐女子家里人“快,去烧水,开水不克断......”这段情节蓦
我们在生活中都看到过古装剧,里面但凡描述到女人生孩子的场景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画面,那就是不断的催要热水,烧热水,而为什么生孩子要烧热水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些什么作用呢?想了解关于这些疑问的话
余秋雨个人简介 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
*相遇是缘!很愉快能碰到列位新老同伙^_^幺幺比来爱上了听小说,并且稀奇喜爱听古言小说。小说里有个情节,就是某个女子要生孩子了,这时产婆会嘱咐女子家里人“快,去烧水,开水不克断......”这段情节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