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最后怎么死的
Posted 宦官
篇首语: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最后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最后怎么死的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顺宗李诵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
1.位居储君时间最长。
2.无论当皇帝还是太上皇的时间都非常短。
3.“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
4.唐朝皇帝里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
5.初次所加谥号字数最多: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据史料记载,唐顺宗李诵只做了186天的皇帝,但是,在他短短的帝王生涯中,却推出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
唐朝沿袭到李诵这一代,已经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君权旁落了,面对唐王朝的这种腐败黑暗的现象,李诵下定决心要革故鼎新。805年,李诵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旨在治贪、治宦和削藩,也就是整顿朝廷风气,打击宦官专权,抑制藩镇割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从唐玄宗时期宦官高力士擅权开始,发展到唐顺宗时,宦官已经掌握了军事大权。手握军权的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专权乱政日益严重,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对于唐顺宗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皇权旁落,所以,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唐玄宗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藩镇曾独霸一方,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直接与中央抗衡。地方乱政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抑制藩镇割据势力,重建中央集权,就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整顿贪官污吏,清除朝廷不良风气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时的唐王朝,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大小官员为讨好皇上,都会向皇上进贡,而这些进贡财物又都是从民间掠夺而来,官吏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苛政如虎,百姓涂炭,朝廷腐败之风盛行。
那么,针对唐王朝如此黑暗的社会形势,唐顺宗的“永贞革新”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说起唐顺宗李诵,不得不说李诵是唐朝历史上最为悲情的一位皇帝了,光在父亲唐德宗一朝就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并且,还中风失言,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却只做了一百多天的皇帝,就被迫禅位于太子李纯,自己称太上皇,可惜太上皇也没做几天就郁郁而终。
不过,李诵身为太子时就非常关心朝政,年轻有为的他立志要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以此来挽救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统治。他与同样有着变革新政之志的大臣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革新党派。唐顺宗一即位,时机成熟,这些革新党人就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永贞改革。
当时的唐顺宗虽已中风,口不能言,但是,他重用革新派的核心成员来变法:
首先,取消了宫市和五坊,百姓不再被宦官无端掠夺和讹诈;
其次,又取消了进奉制度,除规定的常贡外,官员不许再向皇帝进贡,不得以进贡为名来搜刮百姓财富。
革新派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打击贪官污吏,制裁藩镇,抑制宦官,革除弊政。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遭到了宦官、藩镇、贪官的强烈反对。俱文珍等人纠集宦官集团,胁迫唐顺宗退位,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在宦官势力挟制下的新皇帝,开始大肆诛杀改革人士贬斥拥护改革的朝臣。
最终,历经一百多天的永贞革新终以失败而告终。而唐顺宗的死因,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是病死的,长期以来人们都这么认为。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史学界经过对正史和笔记小说的研究后,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唐顺宗是被暗算致死的。
那么,导致永贞革新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改革的领军人物,唐顺宗中风失音,失去执政能力,面对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的政变,没有能力反驳,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太子李纯对父亲唐顺宗心存积怨,唐顺宗发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太子的利益。太子非常仇视革新派,以致于,一当上皇帝就将改革人士诛杀殆尽,革新派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也是改革失败的主要方面。
到唐顺宗即位时,国家权力已经长期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唐王朝统治基础薄弱,改革派势单力薄。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改革者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这也是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改革的节骨眼上,唐顺宗的身体状况非常的糟糕,改革人士担心其将不久于世,于是,就加大了改革力度,仅仅100多天内就推出了33条改革措施,结果,欲速而不达,这同样也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永贞革新失败了,但是,它是唐朝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改革,也是一次轰轰烈烈的爱国革新运动。革新党人改革的精神和勇气非常值得敬佩,他们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打击了地方的割据势力,抑制了专横的宦官集团,客观上改变了中唐以来的许多弊政,给老百姓也带来了一些实惠。改革期间,国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也有所提高,为以后唐宪宗的中兴局面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永贞革新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革新运动被扼杀后,唐朝的政治变得更加黑暗。但是,我们不能以失败来否定永贞改革的成就,永贞革新是历史发展的需求,非常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相关参考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
唐顺宗李诵怎么死的?唐顺宗李诵墓在哪?公元805年,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唐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因此常居深宫,并以帘帷遮挡,亲信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侍奉身边,百官奏事,就由他俩帮
唐顺宗李诵怎么死的?唐顺宗李诵墓在哪?公元805年,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即位,就是唐顺宗。唐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说话,因此常居深宫,并以帘帷遮挡,亲信宦官李忠言和昭容牛氏侍奉身边,百官奏事,就由他俩帮
唐顺宗李诵,汉族,唐德宗的长子,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
唐顺宗李诵,汉族,唐德宗的长子,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
如何评价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怎样一个皇帝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
如何评价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怎样一个皇帝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
顺宗安孝帝李诵,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805年在位。1.王琅琊,庄宪皇后,正室、良娣、太上皇后、皇太后805年—816年,生唐宪宗李纯、汉阳公主、梁国公主。庄宪皇后王氏简介王氏(753—816),琅玡临
顺宗安孝帝李诵,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805年在位。1.王琅琊,庄宪皇后,正室、良娣、太上皇后、皇太后805年—816年,生唐宪宗李纯、汉阳公主、梁国公主。庄宪皇后王氏简介王氏(753—816),琅玡临
请简介一下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德宗的长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出生于长安。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