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取名都有辈分讲究,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们没有按“承”字辈分取名
Posted 武德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古代取名都有辈分讲究,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们没有按“承”字辈分取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古代取名都有辈分讲究,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们没有按“承”字辈分取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们没有按“承”字辈分取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只有废太子李承乾一个儿子采用了“承字辈”而其他儿子却没有使用的问题,史籍没有给出答案!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亦或是《资治通鉴》等等,几乎都没有提到唐太宗的其他儿子使用过“承字辈”。但史籍没有记载不等于没有!个人认为,唐太宗年龄较长的几个儿子应该还是使用过“承字辈”的,只不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后来改名了……
叔伯兄弟皆为“承字辈”
史籍有明确记载,隐太子李建成共生六子——李承宗、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除长子李承宗于武德三年早殇之外,全部在“玄武门之变”时被二叔唐太宗诛杀!巢剌王李元吉共生五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全部在“玄武门之变”时被二大爷唐太宗诛杀!
以上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唐高祖李渊除了唐太宗一脉之外全部的孙子。因为唐高祖的嫡出第三子李玄霸和庶出第五子李智云皆十几岁早殇,都没有留下子嗣;庶出第六子李元景生于武德元年(隋大业十四年),武德九年时尚未成年,自然也没有子嗣。因此,武德九年时,唐高祖只有三位嫡子有子嗣存在,简单说就是唐太宗杀绝了彼时唐高祖除了自己一脉之外的所有孙子!
中国古代不同于现代,古人极其讲究“孝道”,尤其是贵族、帝王之家,不管真孝假孝,表面文章都必须做起来!只要祖父在世,给孙子取名历来都是祖父的专利,不是父亲……这一点在帝王之家表现得尤为明显。换言之,武德九年之前,唐高祖所有孙子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或者儿子和有司拟好了,由他拍板!那么,问题来了,时任皇太子李建成和时任齐王李元吉的儿子们都使用了“承字辈”,时任秦王李世民的儿子们凭什么“与众不同”?要“与众不同”也应该是时任皇太子李建成的儿子,不是吗?否则也太不符合正常逻辑了,与制度也不相符!因此,个人认为,武德九年之前,唐太宗的儿子中不仅李承乾一人是“承字辈”,其他已经出生的儿子应该也是“承字辈”!
既然武德九年之前唐太宗的其他儿子也是“承字辈”,那么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有为何要给儿子改名呢?又为何独独留下了李承乾的“承字辈”原名?
刻意淡化诛杀亲侄的事实
“玄武门之变”时,唐太宗杀绝了自己在世的所有亲侄子,这是唐太宗一辈子也无法洗刷的污点!如果儿子继续使用“承字辈”,提起他们的名字,人们自然时不时会想起他们那十位被唐太宗诛杀的“承字辈”叔伯兄弟,这显然是唐太宗不愿意看到的。为了淡化这一污点,唐太宗自然希望越少人提及越好……给儿子改名不失为一个让人淡忘“承字辈”的好办法。
既如此,唐太宗为何不索性将时任皇太子李承乾的名字一起改了?唐太宗不给李承乾改名,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淡化诛杀亲侄之事。中国古代虽然只有“避帝讳”、没有“避储君讳”的说法,但时人、除了帝后之外直书或直呼储君名讳恐怕也是太不可能的!如此一来,“承字辈”反倒是成了“禁忌”。时人不能直书或直呼李承乾之名,“承字辈”自然更加容易被史籍与众人淡忘,不是吗?久而久之,人们只知道有皇太子李承乾,谁还会想到他那十一位“承字辈”的叔伯兄弟?
为将来“避帝讳”提供方便
除了淡化处理诛杀亲侄之事,唐太宗或许还有另一重考量。“避帝讳”历来都是中国古代的大事,新帝即位之后,不仅百姓不能使用皇帝名讳中出现的字眼,连皇帝的亲兄弟也不能使用!如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后,他二十多个兄弟名字中的胤字就全都被改为了允字。唐太宗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兄弟中没有世这个字辈,前几位兄弟名字各异、没有字辈之说,后几位兄弟除了李灵蘷之外,一水儿都是“元字辈”,根本没有“避帝讳”的需要。但臣下还是要改名的,如英国公李世勣,后来就删掉了名字中的世字,改名为了李勣!
虽然后来李承乾因为“谋逆”被废,但在贞观元年刚刚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唐太宗不可能预知后来的一切。换言之,在彼时的唐太宗心目中,李承乾就是未来的皇帝!既然是未来的皇帝,将来其他儿子为“避帝讳”改名几乎是必然的!与其等到将来改,倒不如趁着儿子们都还年幼、自己代劳算了,还省下了将来不少修改文字记录的麻烦……至于为何唐太宗不将巢剌王李元吉曾经使用过的“元字辈”索性一起改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彼时唐高祖还活着,虽然手里已经没有实权,但毕竟还是太上皇!唐高祖想给儿子取什么名字,恐怕唐太宗还做不到“越俎代庖”……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几个武德九年之前已经出生的儿子很可能也曾经都是“承字辈”,“玄武门之变”后出于政治原因,才被唐太宗改为了后来的名字。当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进行合理化推测,至于这种推测是否就一定是事实,无法确认……只能一家之言!
相关参考
李世民的儿子们 李世民的长子承干、三子吴王李恪、四子魏王李泰、五子齐王李佑和九子晋王李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就这样也是资料之间很矛盾啊!例如吴王李恪,一般的说法是他是最象太宗的儿子,英明精干,但
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其实对于古代的开国皇帝来说,为自己创立下的国家取名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国号只有一个字,但是往后的千百年都会叫这一个字。但是细数所有朝代名字和皇
...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在三国时期,董承的身份就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论的问题,董承为什么叫国舅?是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儿子们的简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子:李承乾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
历史秘闻 中国一奇葩姓氏,怎样取名都像在爆粗口,至今仍有12万人在用
中国的姓氏,是历史上一直沿用下来的,作为炎黄子孙,这些姓氏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种传承,标志着一整个家族血脉的相传。姓氏从最早沿用至今,都有着不一样的标示,很多时候,同姓氏的人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
大家好,我是营哥,今天介绍一个本家的顶级豪宅。王姓在中国是一个大姓,讲究辈分渊源。营哥也属于王姓,其实我的辈分是「”功”是属于王氏中的琅琊王氏,始祖公认为是周朝的姬晋。我的辈分在本支中算是中等的,「”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李镇宗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江夏王李镇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按辈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年纪和李世民相仿。早年跟随李世民破刘武周、王世充,后又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承乾造反事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差点就要重新上演“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却是爱子心切,并没有处死李承乾,只是将他充军到黔州。其实李承乾有这个胆量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