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曾抗清18年,两次错过皇位的明朝王爷
Posted 皇位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曾抗清18年,两次错过皇位的明朝王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曾抗清18年,两次错过皇位的明朝王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以海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末清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或善或恶、或正或邪,均在史书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其中,两度错失皇位、以监国身份坚持抗清18年的明朝王爷朱以海,堪称典型代表。
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世孙,鲁荒王朱檀(朱元璋第十子)的后代,鲁肃王朱寿镛第六子,鲁安王朱以派之弟,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闯入关内劫掠并攻陷兖州,朱以派为免遭羞辱,便与四弟朱以衍、五弟朱以江一起自缢而死,唯有朱以海藏身于死人堆中,侥幸地躲过清军的屠杀。
由于朱以海的兄长们或早逝或自杀,所以等到清军撤出关内后,崇祯帝便册封他为鲁王,时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然而,仅仅过了1个月时间,李自成便攻陷北京,并开始向山东用兵。朱以海得到消息后,赶紧乘船向南逃窜,一直跑到浙江的台州,才算是安稳住心神。南明建立后,弘光帝安抚逃到南方的诸王,朱以海被委以防守台州的重任。
弘光小朝廷建立后不久,便陷入内讧当中,由此给清军大举南侵提供良机。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被清军攻陷,逃亡未果的弘光帝被俘获(次年被斩首),南明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了完成消灭清军、北伐中原的目标,兵部尚书张煌言、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人在浙东起兵抗清,并拥立朱以海在绍兴出任监国,时在同年七月。
朱以海之所以出任监国而没有称帝,是考虑到弘光帝还在世,只有等到他遇害后登基,才能显得名正言顺。但让朱以海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出任监国之前,唐王朱聿键(隆武帝)已在福州称帝,时在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当消息传至浙东时,朱以海大失所望,自知若贸然称帝的话,必然会落下“僭逆”的骂名,因此只能被迫取消称帝的计划,就此与皇位第一次擦肩而过。
隆武帝登基后,派人安抚朱以海,并命令他退位归藩。对于隆武帝的要求,朱以海表示顺从,但大学士张国维、熊汝霖等人却坚决反对,并杀死朝廷派来的使者陆清源,由此导致鲁王跟隆武帝之间矛盾激化,史称“唐鲁之争”。这场持续近1年时间的内战不仅严重消耗了南明实力,而且给清军大举南侵提供良机。
次年(1646年)五月,绍兴、台州相继失守,朱以海在张煌言等人的保护下,仓皇地逃往舟山避难。两个月后,清军兵不血刃地攻取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虏,不久便被杀害。“唐鲁之争”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而朱以海也因主动挑起内战,个人形象为之大损。
朱以海丢失浙东根据地后,在大将张煌言、张名振等人的辅佐下,以舟山为根据地继续抗击清军。在此期间,朱以海向永历帝朱由榔称臣,并自请撤销监国的称号,态度异常恭顺。然而永历帝出于笼络朱以海及其部众的考虑,特意允许他依旧使用“监国”的称号,并鼓励他在浙东一带继续对抗清军。
朱以海在浙东一带抵抗清军数年,终因敌我实力过于悬殊,最后败下阵来,连大本营舟山也被攻占。永历五年(1651年)九月,舟山被清军攻陷,朱以海在张煌言、张名振等人的保护下,仓皇地逃往厦门避难。作为隆武帝的心腹爱将,郑成功虽然痛恨朱以海当年挑起内战的做法,但念及他的宗室身份,所以依然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安排在金门居住。
因为金门不产稻米,所以朱以海寓居当地期间,不得不食用番薯来充饥,因此被民间戏称为“番薯王”。不仅如此,朱以海自知郑成功对他猜忌甚深,所以出于避祸的考虑,在迁居金门的次年(1652年),便被迫取消监国的称号。此后,朱以海仅以鲁王的身份自称,并命令张煌言、张名振等人全力配合郑成功的军事行动,由此让后者消除戒心。
永历十六年(1662年)六月,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缢杀,消息传至金门后,郑成功等人无不惊骇失色。此时,张煌言等人以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说朱以海早日称帝,以便统领南明的抗清事业。但是,张煌言的建议却遭到郑成功、郑经父子的坚决反对(郑氏父子早有割据自立的想法),最终未能付诸实施。就此,朱以海第二度与皇位擦肩而过。
朱以海此时已抱病在身,而郑氏父子坚决反对他称帝的举动,让他的情绪和身体变得极差。同年十一月十三日,郁愤难平的朱以海带着对皇位的渴望,病死在金门岛上,就此结束坎坷的一生,终年45岁。虽然朱以海因主动挑起南明内战而饱受指责,但他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18年,比之那些只知道逃亡的皇帝或王爷们,依旧值得后世的肯定。
相关参考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崇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思陵简称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回顾大明朝历代的皇帝,崇祯帝其实还是一个比较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皇帝的王爷也不是好王爷。出身在皇室,说对皇位没有觊觎是假的。但在没有实力前,很多王爷都不敢暴露自己的野心。而在明朝时期,有位王爷曾三次被人
溥伟 爱新觉罗·溥伟是恭亲王奕之孙,也是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不过尽管他一生都对皇位趋之若鹜,但他三次机会都没能如愿以偿,冥冥之中也许自有定数。 如果溥伟当皇帝溥伟三次错过皇位? 戊戌政变之后,
导读:眼见横行于东西洋海面上的荷兰船不断地劫掠中国商船,更激起了把盘踞了数十年的「荷夷」驱逐出去、尽快收复台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了必胜的斗志和决心。> 水路正面迎战。五月一日早上,揆一
导读:眼见横行于东西洋海面上的荷兰船不断地劫掠中国商船,更激起了把盘踞了数十年的「荷夷」驱逐出去、尽快收复台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了必胜的斗志和决心。> 水路正面迎战。五月一日早上,揆一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武神赵子龙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武神赵子龙》赵云浑身是胆,武功高强,终成一代武神,但是在历史上赵云一生却不被重用,到底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是谁?赵子龙一
清朝八王爷爱新觉罗胤禩为什么登不上皇位 在清廷政权从康熙帝国向雍正王朝转接的峥嵘岁月中,历史戏谑般描绘了悲悯的“九王夺嫡”画面,期间乱起萧墙、风云跌宕、良知泯灭、骨肉亲离,离皇位仅一步之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是最好的了,不愁吃不愁喝,不但能花天酒地,还不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仔细分析之后,就会觉得并不现实。王爷也有很多担忧,面对诸多困境。一、皇帝权力太诱人。中国封建
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时期最为传奇的皇帝(曾2次座上皇位)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明英宗朱祁镇,明朝时期最为传奇的皇帝(曾2次座上皇位)”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今年一部《女医明妃传》可谓是火了明朝的两位皇帝,第一个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个就是明代
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