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寻淮洲故居_寻淮洲简介_寻淮洲生平

Posted 军团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寻淮洲故居_寻淮洲简介_寻淮洲生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寻淮洲故居_寻淮洲简介_寻淮洲生平

中文名:寻淮洲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浏阳

出生日期:1912年8月29日

逝世日期:1934年12月16日

职 业:红军高级指挥员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获中央军委的特别嘉奖令

  曾获二等红星奖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寻淮洲——革命烈士

  寻淮洲(1912—1934),湖南浏阳社港人,革命烈士。1927年初加入共青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次入闽作战,历任代理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团长。他英勇善战,威震敌阵,战功卓著,是红军将领中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

  民国23年年底至24年年初,原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担任方志敏、粟裕领导的抗日先遣队中的十军团19师师长,在谭家桥战斗中,先遣队受到王耀武重创,寻淮洲伤重牺牲,年仅2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体弱多病,4岁时仍不能站立行走。13岁在高小读书时就立下“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并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由于他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于192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副班长、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龙冈地区将敌前线总指挥、第18师师长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全歼。在这次战斗中,寻淮洲领导的红100团担任左翼主攻,由于他身先士卒,指挥有功,升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接着,他又率领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屡建战功。

  1932年2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寻淮洲奉命率部担任掩护,策应了主力部队的战略行动。

  全力歼敌

  1933年10月,红12军军部和红36师、红22军合编为红22军,他任红22军31师师长。不久,升任红21军军长。此时,正值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寻淮洲率部牵制国民党军数师兵力,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取得黄陂、东陂两役的胜利,据此,他荣获中央军委特别嘉奖。是年7月,红21军与红7军改编为红3军团第5师,他任师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3军团4师、5师和红5军团34师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寻淮洲率红5师随东方军从江西广昌头陂地区出发,向福建进军。9日,歼灭归化守敌1个营,解放归化。19日,以坑道作业,攻克宁化县泉上土堡,全歼土堡守敌。29日,在解放朋口的战斗中,他首先指挥所部歼灭增援的国民党第19路军1个团。继之,与兄弟部队合力围攻朋口,再歼19路军1个团,解放朋口。9月18日,他又率红5师在运动中与国民党第19路军中的精锐“铁军团”第61师366团及78师、52师各1个营在沙县木芹山遭遇。他沉着果断,指挥部队抢占木芹山主峰,经激战,将敌“铁军团”全歼,创造1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全歼敌人1个精锐团、溃敌2个营的记录。

  12月,寻淮洲赴任红7军团军团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4月,在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者发动的广昌战役中,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寻淮洲率部在归化战役战斗中毙伤敌400余人。接着,攻占永安城,歼敌1个正规团和1个县保安团,俘敌团长以下官兵近2000人。缴获甚众。5月29日,又率部在三元附近的湖源歼敌1个旅,毙伤俘敌1300余人。

  忍辱负重

  1934年7月初,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7军团),他仍任军团长,并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

  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到10月转战到闽浙赣苏区休整补充的4个月时间里 ,寻淮洲率部队行程3200多里,转战闽浙皖赣4个省几十个县,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击退其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但“左”倾错误领导者却指责他没有完成任务,在1934年11月4日成立红10军团时,将他降职为第19师师长。忍辱负重,不计得失,奉令先行出击浙皖边,继续率部英勇作战,连连取胜。在击溃尾追的浙江保安纵队两个保安团后,经上坊镇,渡新安江,进军安徽。于分水县击溃蒋介石嫡系部队王耀武旅。1934年12月6日,攻克旌德县城。接着北上,威胁芜湖。

  不幸牺牲

  根据中央军区命令,红10军团第19、20师在太平县汤口(今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胜利会师。这时,蒋介石调兵遣将,以11个团20余万人,兵分4路“围剿”红10军团,还派飞机侦察轰炸。1934年12月14日,红10军团先在谭家桥地区设伏,将敌打乱,但阵地很快即被敌组织的优势兵力所冲垮,军团固守的制高点乌泥关也被敌夺去。

  青年将领寻淮洲,22岁出任军团长,寻淮洲就编为了红十军团的红19师的师长,在红十军团的作战之所以很快失败了,红十军团的军团长刘畴西的责任是很大的,红十军团编成之后,首战谭家桥,谭家桥准备打敌人一个补充旅的伏击,旅长王耀武,当时军团的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在谭家桥打个伏击,地形的选择和作战力量的运用,刘畴西出了些错误。当时作战地域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伏击的地域,第二点关键是部队的使用。他把担任伏击主要的作战任务分配给他指挥的20师和21师,实际上打主力应该让寻淮洲的19师打,主力19师没有放在主攻的位置上。

  王耀武前卫团受到了伏击,后卫部队立即补充,而且迅速抢占两侧的制高点,而后向红军这边压迫,从敌军来说,他的指挥动作是非常快,这一下我们吃了很大的亏,在这个伏击之中夺占双方的制高点,尤其是一个叫乌泥关的制高点争夺成为整个战斗成败的关键。当时19师是主力,但是19师出动太晚了,最后实在顶不住了,终于把19师抽出来,19师又经过行军,然后补充攻击地域,当时19师发动进攻时候为时已晚,寻淮洲作为19师的师长带头奋勇冲锋。

  寻淮洲亲自指挥,率部猛攻,将制高点夺回,但小腹负伤,流血不止,被抬往泾县茂林医院医治。由于伤势过重,16日不幸牺牲,年仅22岁。红十军团一共3个师,师长寻淮洲、刘畴西分别战死、就义,还剩一个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曾经叹息于不能一睹寻淮洲、刘畴西的风采。

相关参考

“给他当参谋长是荣幸”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粟裕在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的参谋长,这两个军团的军团长都是谁呢?红七是寻淮洲,红十是刘畴西,都是传奇人物,但也都英年早逝。寻淮洲咱之前介绍过了,今天再来看看刘畴西。>

此人如果不死,新中国成立后至少授大将,他21岁任红军军团长,

在红军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将领寻淮洲,他是红军历史上年纪最轻的一位军团长。寻淮洲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8岁担任团长,19岁是担任师长,20岁担任军长,21岁升任红7军团军团长,22岁战死。他是红军

历史秘闻 此人如果不死,新中国成立后至少授大将,他21岁任红军军团长,

在红军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将领寻淮洲,他是红军历史上年纪最轻的一位军团长。寻淮洲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8岁担任团长,19岁是担任师长,20岁担任军长,21岁升任红7军团军团长,22岁战死。他是红军

党史上的今天10月28日

党史上的今天:10月28日,党的历史上发生了6件影响深远的大事。10月28日党史回眸1、1933年10月2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红七军团军团长为寻淮洲,政治委员为萧劲光;

军事万花筒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之第一

  长征第一支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党中央派寻淮洲、粟裕等率红七团从瑞金出发北上。10月在赣东北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

他是升职最快的开国将军,3年新兵到军级干部,儿子也是将军

红军时期,军团长是红军中的高级职务,能够担此重任者寥寥无几,而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时,才只有21岁,再看他的人生履历也充满奇迹,他15岁参军,18岁就当上师长,20岁当军长,火箭

历史人物 杨得志故居_杨得志简介_杨得志生平

中文名:杨得志外文名:dezhiyang别名:杨敬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三望冲出生日期:1911年1月3日逝世日期:1994年10月25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南京

历史人物 庞会灭关氏满门_庞会生平简介_庞会后人故居

本名:庞会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参与平息诸葛诞之乱,随钟会伐蜀爵位:列侯、临渭亭侯、会爵乡侯官职:中尉将军评价: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庞会——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庞德之子  庞会,男,

历史人物 唐朝将军何昌期生平简介_岭南第一猛将何昌期_何昌期故居_何昌期后人

中文名:何昌期字:伯唐号:阳严家乡:阳山铜台何昌期——唐朝千牛卫上将军  何昌期,字伯唐(一作伯泰),号阳严(一作阳山),阳山铜台人(一说连州人)。何昌期的祖父何言,字于宣,为唐朝广东云浮镇将;父亲何

历史人物 梁师都和梁师泰_梁师都夏州朔方人也_梁师都生平简介_梁师都后人故居

中文名:梁师都民族:汉族出生地:夏州朔方逝世日期:628年主要成就:大丞相、鹰扬郎将梁师都——隋末梁国建立者  梁师都(?―628年),夏州朔方(今陜西横山县西、靖边县东北)人。世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