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申培公简介_申培公与鲁诗
Posted 大夫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申培公简介_申培公与鲁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申培公简介_申培公与鲁诗
中文名:申培公
别 名:申公
所处时代:西汉
性 别:男
申培的人物介绍
申培(约前219-前135)名培,亦称申公、申培公。鲁(今曲阜)人,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少年时代跟浮邱伯学诗,前201年,任楚国中大夫。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过鲁时,申培等人随师浮邱伯在鲁南宫受到召见。吕后执政时,浮伯在长安,申培再次前去学诗。文帝继位后,听说申培对诗研究精深,遂拜为博士。申培为诗作传,号称鲁诗。远方慕名而来学习的弟子先后达千余人。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不久,赵绾向武帝推荐年已80岁的老师申公。武帝派人前往鲁国迎接申公。到长安后,武帝询问治乱的关键,申公说;“治理国家,不在多说话,而在多做事。”,于是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参与研究有关兴建明堂,厘定天子出巡规章,改变历法及服装颜色等事。后弟子赵绾等因事案发而自杀。申公被免官遣送回鲁国。几年后,卒于家。申公一生新教弟子中成才者甚多,其中为博士者十余人,为大夫、郞、掌故者以百数。著名的有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缪生、徐偃、庆忌等。
相关参考
鲁诗学派创始人申公,名培,申公时期,鲁地(今山东南部)人。申公少年时与刘邦四弟刘交从师齐人浮丘伯学习《诗经》。汉初,申公以弟子师浮丘伯曾在鲁国南宫见过刘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刘交为楚元王。
四家《诗》之传授人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又毛亨、毛苌传《毛诗》,是谓四家《诗》之传授者。
本名:周昌字号:培公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介庵草》主要成就:劝降王辅臣籍贯:湖北荆门官职: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周培公的人物介绍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
生平故事家族背景解忧公主的先祖是刘交,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弟,因其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显赫功劳,被封为第一代楚王。刘交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国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刘交的同窗学友,
?诗经》被焚毁之后,民间仍有一些儒生暗中传诵。汉初用今文(隶书)本《诗经》传授生徒的共分三家。鲁国申培公所传的称为鲁诗,齐国辕固生所传的称为齐诗,燕国韩婴所传的称为韩诗。古文《诗经》是河间人毛亨所注释
周培公剧照 周培公是清朝年间著名的大臣之一,为人低调不失文采,是当时难得的良将谋臣。周培公十分受康熙赏识。周培公虽被皇帝重用,但最终也难逃宿命,那么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
【周培公简介】历史上周培公怎么死的周培公之死是怎样的 周培公出生于1632年,所以他是清朝时期的人物,在当时他是康熙皇帝身边重要的一个谋臣,康熙也十分看重他,而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视,一直为清朝奉
周培公是康熙帝时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后世人常以“周培公”称之。周培公生于公元1632年,去世于公元1701年,是湖北荆门人氏,少时双亲离世,倚重权贵从而来到京城。 周培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
康熙谋臣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为什么敢去劝降王辅臣?他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康熙帝时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后世人常以“周培公”称之。周培公生于公元1632年,去世于公元1701年,是湖北荆门人氏,少时双亲离世,倚重权贵从而来到京城。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周培公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