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聚寨群居简介 布朗族建筑
Posted 布朗族
篇首语: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布朗族的聚寨群居简介 布朗族建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布朗族的聚寨群居简介 布朗族建筑
布朗族也是一个山地民族,聚寨群居是其民族特征之一。布朗族村寨多建于海拔2000余米的山间,选建寨子的主要条件是要方便种地。因此,大多数布朗族村寨的房舍顺山坡密集建盖,村民聚寨群居。住房是一楼一底的干栏式竹楼。房屋为竹木结构,楼上供人居住,楼底无墙,用于堆放杂物。楼上居室用竹篱或木板围建,仅留一门,室内光线较暗。屋面分四面两台,呈重檐状,下檐很长,直伸至距地面4米~5米处。楼前面大门前搭架着木梯。
楼上设有阳台,摆放装水的土锅土罐,是洗漱和晾晒衣物的地方。屋顶盖草或瓦片,楼板用竹笆或木材铺设。楼室分堂屋、火塘、卧室三部分。火塘设于中央,既用语做饭,又用于取暖、照明,并一般在火塘边接待客人。堂屋与卧室用竹笆或木板隔开,卧室内不搭床架,按性别分别于左右两边,席地而卧。粮仓一般盖在屋外或村外,搭高台架堆放。
布朗族居住的村寨一种叫“拥”,一种叫“邦”,区别在于建寨时是否举行过建寨的仪式。建寨之前不仅要认真挑选寨址,而且要占卜选择位置。寨址选定后,便举行建寨仪式。
仪式由寨主或佛爷主持,按他们的指点,群众用茅草绳与白线先把寨子的范围圈起来,主持人围着念经滴水,村民尾随其后跳建寨舞,并把围寨子的草绳串联起来,表示大家齐心合力,愿意团团结结地居住在这个地方。
然后建四道寨门,人们才在圈内破土建房。这样建起来的寨子叫“拥”。“邦”的含义是棚房,在布朗族人心中并非村寨,而是歇脚的临时居住的房子。
相关参考
小乘佛教传入滇西南和滇西的时间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最初曾遭到抵制和排斥,后几经发展,布朗族开始信仰小乘佛教,逐渐接受了佛教教义,以至形成全民性的宗教。布朗族地区小乘佛教的制度(教阶、戒律)、建筑、设
小乘佛教传入滇西南和滇西的时间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最初曾遭到抵制和排斥,后几经发展,布朗族开始信仰小乘佛教,逐渐接受了佛教教义,以至形成全民性的宗教。布朗族地区小乘佛教的制度(教阶、戒律)、建筑、设
布朗族服饰布朗族服饰特点简介 布朗族穿着简朴。 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一般,女子上着左右两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91891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的布朗族兼通傣语,多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保山市的布朗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
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一般,女子上着左右两祚斜襟窄袖黑色小褂,小褂为圆领、紧腰、宽
茶是大自然馈赠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在布朗人的生活中时时事事离不开茶。千百年的茶缘,布朗人说茶、吃茶、唱茶、用茶……可谓到了及至。布朗族是中国古代“濮人”的后裔。有专家指出,茶叶是云南古代“濮人”最
茶是大自然馈赠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在布朗人的生活中时时事事离不开茶。千百年的茶缘,布朗人说茶、吃茶、唱茶、用茶……可谓到了及至。布朗族是中国古代“濮人”的后裔。有专家指出,茶叶是云南古代“濮人”最
布朗族又被称为帮、阿瓦、或是翁拱。主要分布在云南,保山等地。作为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年节和洗牛脚最具民族特色。布朗族在许多传统和习俗上都与傣族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古代永昌郡范围内的濮人,由于分布地域广阔,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分布在城镇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渐融合于周围先进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汉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狩猎和采集
布朗族信仰万物有灵,普遍崇拜鬼神,凡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火水山石等皆认为有灵魂而加以崇拜。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直接崇拜形式。他们把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看做是鬼灵在作祟,对一切不可知现象也认为有神或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