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_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语录_林语堂晚节不保
Posted 诺贝尔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_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语录_林语堂晚节不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_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语录_林语堂晚节不保
中文名:林语堂
外文名:Lin Yutang
别 名:和乐、玉堂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76年3月26日
职 业: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国际笔会副会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
血 型:AB
政 党:中国国民党
配 偶:廖翠凤
林语堂——中国作家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 [1] ,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相关参考
苏东坡出游品茶写下一诗, ”人间有味是清欢”,感动千古无数读者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曾经在他的《苏东坡传》序言里,这样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
知名人物 林语堂生平故事简介,林语堂历史评价,林语堂怎么死的?
林语堂,原名和乐,入大学时改名玉堂,又改名语堂。1895年10月1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龙溪板仔村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六岁在本村从师启蒙,十岁入鼓浪屿一所基督教教会办的小学就读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有非常多林语堂的故事都表现出了林语堂的幽默。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就算自己对某件事非常不满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他
民国大师们的婚姻多有不如意之处。最典型的就是胡适,这暂且不叙。一代文学巨匠林语堂,也逃不过这个怪圈。虽然他们深深相爱,但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能够在林语堂身上上演。尽管如此,林语堂,与他跨越一生所爱的人,
民国大师们的婚姻多有不如意之处。最典型的就是胡适,这暂且不叙。一代文学巨匠林语堂,也逃不过这个怪圈。虽然他们深深相爱,但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能够在林语堂身上上演。尽管如此,林语堂,与他跨越一生所爱的人,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有非常多林语堂的故事都表现出了林语堂的幽默。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就算自己对某件事非常不满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他...
林语堂故居 到台北,有一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那就是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1966年,在美国居住了30年的林语堂准备回台湾居住,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块地,然后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而建,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
191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林语堂回到母校上海圣约翰大学演讲。演讲前,学校先安排了二十来个学生代表在小会议室里和林语堂见面,林语堂亲切地和每个同学握手并逐一问候“你好”。这个问候挺正常,但其中有一个名
对于林语堂的爱情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佩服廖翠凤的坚持一方面也对林语堂一生都记挂着自己的初恋情人感到疑惑。在林语堂的爱情故事中有两个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才能算得上是林语堂的爱情,两
对于林语堂的爱情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佩服廖翠凤的坚持一方面也对林语堂一生都记挂着自己的初恋情人感到疑惑。在林语堂的爱情故事中有两个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才能算得上是林语堂的爱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