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何只看好李鸿章

Posted 湘军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为何只看好李鸿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为何只看好李鸿章

曾国藩成功的秘密:为何只看好李鸿章?

  对于曾国藩而言,如果是别人的建议,他可能就不理不睬了,但是李鸿章的建议,他是一定要听的。

  要知道,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那真是桃李满天下,以至于到了最后,但凡是一个官员,就敢称曾国藩为老师,并且以其学生的身份而备感自豪。但是,在这么多的学生里,被曾国藩真正承认的,仅有李鸿章一人而已。

  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赏识与信任。

  对于李鸿章这句“决不可入川”的话,曾国藩困惑不已,他好奇地问道:“此言何意?”

  李鸿章回答道:

  “第一,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虽然太平天国有回光返照的迹象,但是其势力只在苏南、皖中这两个地方。如果在安徽打败李秀成,则太平天国大势去矣。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恩师却要去那个西陲四川,这是要舍近求远、见利忘义,把消灭太平天国,光复南京的千秋伟业、万世功劳让给别人呀!这绝对是下下策!”

  “第二,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虽然石达开勇猛无比,但其部队是一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流寇,根本兴不起什么大浪。只要四川各地坚壁清野、拼命死守,石达开早晚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李鸿章的这番话,让曾国藩茅塞顿开、欣喜不已。是呀,与其去四川穷折腾,不如结束这个太平天国,去建立不世之功。每每想到这些,曾国藩都会为有这样的部下而暗自高兴,他更是对李鸿章佩服不已。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于是曾国藩继续问道:“如今皇帝命令我湘军入川,咱们总不能抗旨吧?”

  对于这个问题,李鸿章不假思索地说道:“一个字,拖。”

  “如何拖,怎么拖,咱们有的是办法。可以用湘军入川,安徽势必兵力空虚,太平军一定会反击为由,向皇帝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还可以说石达开就是一条丧家之犬,不用湘军入川,四川守军足矣;等等。总之,只要恩师做出入川的样子,估计走到半途,咸丰皇帝就会收回成命了。”

  后面的事情,完全不出李鸿章的预料。湘军上路没过多久曾国藩就收到了命其延缓入川,与胡林翼共同进攻安徽的上谕。而石达开的遭遇,也完全应验了李鸿章的预言。自入川以后,石达开处处受阻,最后在大渡河兵败被俘,在成都慷慨就义。

  至此,这位转战了大半个中国,被称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的石达开,终于结束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时年仅仅32岁。

 

  从那以后,曾国藩彻底对李鸿章刮目相看,同时也对其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李鸿章自己那辉煌的一生,也就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相关参考

曾国藩一生为何只信任李鸿章一人真相盘点

导读:对于曾国藩而言,如果是别人的建议,他可能就不理不睬了,但是李鸿章的建议,他是一定要听的。要知道,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那真是桃李满天下,以至于到了最后,但凡是一个官员,就敢称曾国藩为老师,并且以其

历史人物 曾国藩一生为何只信任李鸿章一人真相盘点

  导读:对于而言,如果是别人的建议,他可能就不理不睬了,但是的建议,他是一定要听的。要知道,一生位极人臣,那真是桃李满天下,以至于到了最后,但凡是一个官员,就敢称曾国藩为老师,并且以其学生的身份而备

袁绍曹操争霸天下,张燕为何看好势单力薄的曹操

不过,袁绍最强大的时候,也就是袁绍开始衰弱的时候。在袁绍夺取幽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袁绍已经拥有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大州,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而曹操也在巩固兖州的势力之后,夺取了刘备(

为何最后光复君士坦丁堡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尼西亚帝国

公元1204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在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的支持下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当「”圣徒们”前进到威尼斯的时候,由于钱粮供给不足,支付不起渡海的费用,这支非正义的军队在一位东罗马王子的怂恿下,利用拜

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中国晚清光绪皇帝有心变法革命,只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光绪皇帝在变法中,可谓倾其所有,他连死敌伊藤博文都接见了,为了变革也算是拼尽全力了。伊藤博文,曾四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与李鸿章签订清日

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中国晚清光绪皇帝有心变法革命,只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光绪皇帝在变法中,可谓倾其所有,他连死敌伊藤博文都接见了,为了变革也算是拼尽全力了。伊藤博文,曾四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与李鸿章签订清日

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拿着带血的黄马褂回国,慈禧只说了这8个字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当时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关于清朝惨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但战前慈禧却忙着准备她的六十大寿,甚至将原本用于购买新的战舰的军费

历史秘闻 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拿着带血的黄马褂回国,慈禧只说了这8个字

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当时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最终却几乎全军覆没。关于清朝惨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但战前慈禧却忙着准备她的六十大寿,甚至将原本用于购买新的战舰的军费

曾国藩身为一代名臣,为何在京城做官时,却要借50两银子才能过年

说起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人们自然会想到两个人,李鸿章和曾国藩,此二人可以称得上是清末权臣,手握重权。不过,人们一般只会看到一个人辉煌的时刻,却忽略他们过得凄惨的时光,比如曾国藩,此人便曾经经历过穷困潦

只琢磨事 恭亲王奕訢的悲剧

在晚清的历史上,洋务运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晚清的精英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并且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奋起直追的一次壮举。我们熟悉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