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旧俗吃糕喝酒现在还保留着吗?

Posted 重阳节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阳节的旧俗吃糕喝酒现在还保留着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阳节的旧俗吃糕喝酒现在还保留着吗?

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戴茱萸……这一系列重阳节特有习俗,描绘出秋日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昨天,是传统的重阳佳节,民俗学者王娟介绍,古代,这个节日又叫“菊花节”,“很多习俗都是围绕菊花展开的,比如搭建菊花山、灯下赏菊等。古代各家商铺还会买很多菊花装饰庭院。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也很少有时间去实践,这些旧有节俗已经消失很多了”。

节令饮食不可少: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在中国节俗中,节令食品往往占有特殊位置。古人习惯以岁时节日作为向神灵献祭的专门时间,用新收获的黍稻制作而成的重阳糕是重阳秋祭的祭品。民俗专家萧放说,唐宋时重阳食糕俗流行,宋人已习称“重阳糕”。

“糕在汉语中谐音‘高’,是生长、向上、进步、高升的象征。”萧放介绍道。

而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亦记载,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

饮菊花酒是重阳节另一重要习俗。据公开资料显示,菊花酒用菊花杂和黍米酿成,“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代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菊花酒虽然达不到令人不老的神奇效果,但的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的药用价值。”王娟笑着说道。

重阳节与菊花:古时搭菊花山、灯下赏菊

如前文提及,重阳节与菊花的联系较为密切。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古时候,菊花被认为是君子的象征,古人对其评价极高。重阳节首先是一个关于菊花的节日,过去又叫‘菊花节’。”民俗学者王娟解释道,菊花还是道教修炼、养生的象征,“过去民间还认为喝菊花水能使人长寿”。

正因如此,古代与菊花相关的娱乐活动也不在少数。王娟说,除了登高望远、佩戴茱萸等现代人熟知的习俗外,古人还会在街道两侧点菊灯、搭菊花山,还流行在灯下赏菊。

古代的官府也会与民间同乐。明清时期,每逢重阳节,各地官方会办一些“菊花展”,让百姓观赏。王娟说,商铺也会买很多菊花,装饰自己的门户庭院,整条街都非常漂亮。

“不过,目前重阳节的旧有节俗已经消失很多。原本附加在菊花上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未来如果社会和人们一同努力,组织一些与有益重阳节俗有关的活动,情况也许会慢慢发生改观。”王娟表示。

相关参考

黎族的钻木取火术至今还保留着吗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

羌族人在节日的时候是怎样进行礼祭的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

中国历史 改革鲜卑旧俗

改革鲜卑旧俗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便积极推行汉化政策。规定: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员在朝廷上必须讲汉语,否则免官,三十岁以上者,也要逐步改说汉话。还规定鲜卑人要改用汉姓,改穿汉服,并让皇族和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

历史新知 重阳节

  重阳节,一个旧有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很少人庆祝了。有者甚至是不懂这个节日的存在,他们所知道的也不过是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皇爷大诞。   九月初九,是我们传统节日中其中一个已经鲜为人知的节日。每一年

三国魏晋 拓跋宏改革旧俗

拓跋宏改革旧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经过三代,传到拓跋宏,他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的长子,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五岁时继承皇位。祖母冯太后因他生母去世

现在看古代某些律法真奇葩,考试不合格喝墨水、喝酒不能聚众

只要有国家就有法律出现,而各种法律又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需要所制定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些法律的出台在今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奇葩无比,甚至好笑。黥刑乱扔垃圾,脸上刻字。如今我们走在大街上乱人垃圾,最

清朝皇后服饰 清朝皇太后皇后礼服介绍图文

清代女贵族穿着的礼服较为繁琐,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保留的许多满族服饰旧俗。以皇后礼服为例,除朝冠、朝服外,额上束金约,颈下饰领约,朝服内衬朝裙,外罩朝褂,朝珠戴三盘,又胸前所垂彩与耳上所饰耳坠等皆在礼制之

为何印度还保留着元帅军衔

我们知道,元帅是军队里最显赫耀眼的头衔,在中国古代,元帅通常指的是统帅全军的军事一哥。文字记载的元帅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的「”谋元帅”,就是考虑军队

历史秘闻 为何印度还保留着元帅军衔

我们知道,元帅是军队里最显赫耀眼的头衔,在中国古代,元帅通常指的是统帅全军的军事一哥。文字记载的元帅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的「”谋元帅”,就是考虑军队

至今还保留一妻多夫制度

本站网导语:女人在婚后会有长者告戒对丈夫们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某一人,如贡觉县丁卡村的松那讲,她与四兄弟结婚,婚后老人对她讲,对几兄弟要平等相待,搞好团结。因此对多夫的妻子来说,也把这一点看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