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国"魏蜀吴"的实力谁更加强劲

Posted 政权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国"魏蜀吴"的实力谁更加强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国"魏蜀吴"的实力谁更加强劲

汉末三国乱世枭雄之间割据纷争的局面,三国"魏蜀吴"的实力谁更加强劲,在政治、军事、经济上进行对比,谁更强? 政治上基本承袭汉制。丞相作为百官之长,总揽朝政,三公中司徒协助处理国家事务。虽然丞相和司徒两官并立,但是司徒政治级别和权力远不及丞相,更多以丞相副手身份上朝理政。蜀汉政权最引以为傲的应该是《蜀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法典,作为割据势力能够草创制度实属难得。《蜀科》由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五人联合创立。虽然规章制度严苛,但是法律公正,执行公平,深得蜀地老百姓拥戴。军事上以北伐为主。自建兴六年(228)诸葛亮首次北伐开始,至景耀五年(262)姜维兵败。蜀汉政权进行了长达34年的北伐之路,最终导致蜀汉国库空虚,兵败国亡。蜀汉后期没有可用的良将也是其灭国的一大原因,这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经济上空前繁荣。蜀汉政权本身地处天府之国,农耕文明十分发达,加上诸葛亮对农业和水利的精心管理,使得蜀汉的经济和人口达到空前的繁荣。益州的户口已经过百万,比起中原地区十户仅存一户的现状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稻田一直保持亩产三十斛以上的记录。历史界曾评价蜀汉政权的农业"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畜积饶。">曹魏政权一直饱受诟病,理由是曹家的皇位来路不正。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客观存在的实事。曹阿瞒本人一世枭雄,能文能武不必多说,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文官: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满宠,杨修,许攸,司马懿;武将:于禁,许褚,典韦,李典,乐进,张辽,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张郃,徐晃。如此庞大的幕僚集团,曹魏理所当然在三国之中坐稳老大。>政治上曹操开创 "唯才是举"的制度,以更好地服务于广揽人才的政治需要,"唯才是举"打破汉朝举孝廉制度的诸多弊端,可以使得大量的人才由底层通往上层。曹魏政治上的第二大贡献是削减法律,去繁就简。太和三年(229),魏明帝重新修改法律,制定出《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和《军中令》加起来不足百篇。曹魏的《新律》使得封建社会法律由繁入简,对后世特别是晋律和唐律影响深远。>军事上多边防御。曹魏一方面要面对来自蜀汉北伐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巩固边防军事,南匈奴、乌桓、鲜卑、羌、氐、高句丽、倭国等周边诸多政权势力。>经济上平稳发展。三国中毫无疑问属曹魏人口最多、农耕区域面积最广,封建社会地广人多是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由此使得曹魏实力最强。曹魏政权同样注重农业生产,逐步推行屯田制,大量收纳因战争造成四处游逛的农民给他们分田种。史料记载,曹魏在籍人口至少443万人,灭蜀后加上蜀地户籍,人口多达537万人,再加上黑户人口,则曹魏政权人口将多达1300万。>低调的东吴好像在整部三国史中忽隐忽现,可有可无。作为盘踞江东的一股势力,东吴政权一没有匡扶汉室的决心,二没有统一天下的理想抱负,除去孙策孙权一代雄主尚有雄才大略,后世子孙个个习惯偏安一隅。>政治上受士族影响颇深。除却基本的官制与魏蜀大致相仿,东吴地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当地士族,这些士族人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部曲,特别像顾陆等江东士族极力排斥朝廷官兵,族内收纳大量的人口,东吴政权为了争取到政治支持,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军事上,东吴地面上几乎没有遭受战火洗礼,唯独一次赤壁之战,使得东吴有机会展示一下军事实力。另外,便是与蜀汉和西晋的几场小规模战役。>经济上由于东吴占据长江天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吴的人口增长极快,新开辟出的农田呈现倍数增长,加上东吴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广泛的兴修水利。鼎盛时期,登记在册的人口有256万人,其中普通百姓五十三万户、官吏三万多户,如果加上士族手下的私人部曲,东吴人口保底550万。>从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来分析,魏蜀吴都有自己的优势,从综合性来看,曹魏第一,蜀汉第二,东吴第三。>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

相关参考

魏蜀吴斗了几十年,为何最终谁也没能统一中国

原标题:魏蜀吴斗了几十年,为何最终谁也没能统一中国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汉)、孙吴(吴

历史人物 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谁更加有谋略呢

还不知道:司马师和司马昭谁更有谋略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三国》,除了魏蜀吴,其实还有一股很重要的势力就是司马家。事实上最后得渔翁之利的也正是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

历史人物 魏蜀吴的三次托孤,分别是什么结果?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死,这是谁都没办法避免的。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掌权人也总会有离开人世的一天,他们的天下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会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能力的人,把后继者交给他们,让他们继

历史人物 “辽东皇帝”公孙氏竟与魏蜀吴共处多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末年天下诸侯并起,后来经过战争的兼并天下大体上分为了三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其实如果严格的来讲当时应该是四国鼎立,只是这个割据势力地处偏远而且实力较差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这个不起

历史人物 “辽东皇帝”公孙氏竟与魏蜀吴共处多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末年天下诸侯并起,后来经过战争的兼并天下大体上分为了三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其实如果严格的来讲当时应该是四国鼎立,只是这个割据势力地处偏远而且实力较差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这个不起

算得真准

三国时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迹让后人谈论不止。时至今日,人们对三国这段历史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作为历史上的大乱世,这一时期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不能够安居乐业。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为强

三国魏蜀吴的军队分别以什么见长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魏蜀吴发展,三国其实各有特点,也各有手段。三足鼎立时期,天下间的人才也大致分布在魏蜀吴三国,这也是曹魏与孙刘联盟能互呈犄角之势的根本原因。就比如

三国历史 魏蜀吴三分天下预言解密

万年歌:魏蜀吴三分天下预言解密  一枝流落去西川,  三分社稷传两代。  ——《乾坤万年歌》  前半句,透着强烈的三国演义人文观念,隐含着一个前提——与

晋朝历史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三国演义最后一章的末尾曾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纷纷乱乱扰不休的魏蜀吴三国都归了晋朝,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之后对于如何处置

晋朝历史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三国演义最后一章的末尾曾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纷纷乱乱扰不休的魏蜀吴三国都归了晋朝,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之后对于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