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比郑和早了六百年

Posted 公元

篇首语: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比郑和早了六百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比郑和早了六百年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杨良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郑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西洋的人,从永乐三年即公元一四零五年首次航行,到宣德八年即公元一四三三年的最后一次航行,前后一共是七次,这七次远航,大约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就目前已知的,郑和率领的舰队最远已经到达了东非、红海两地。>毫不夸张的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同时,这也是十五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时至今日,早已被载入史册。>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唐代,有一个人已经开启了下西洋的远航,按时间算的话,比郑和整整早了六百二 十年,这个人的名字叫杨良瑶,陕西泾阳人,他是唐肃宗时期的一个宦官,此后又历经代宗、德宗、顺宗三位皇帝,可谓是四朝元老。>那么,为何一直以来没有人提到杨良瑶下西洋的事迹呢?这主要是因为,关于他的记载,是最近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对泾阳县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时才发现的。>从形制上看,该碑体形高大,额篆“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九个篆字,周正圆浑,苍遒大气,碑文以楷体书写,间以行书,结体活泼,字迹劲秀,线条华畅,文气通透,具有相当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不失其为中晚唐书法中的佳品制作。> >据宋佚名《宣和书谱》卷一载:“唐代宗宵旰之暇,留心翰墨,于行书益工。大抵有唐自太宗以还,世相祖袭,至代宗家学 未坠。”唐德宗时,“观其行书笔意,亦不愧前人云”,至宪宗初年,宫廷崇尚“集王圣 教序”之风,仍不稍潜,足见中晚唐右军行楷书体之兴盛,当披靡于朝野上下。>在唐德宗时期,杨良瑶曾多次受命出使各地,久历疆场,功劳突出,到了贞元元年即公元七八五年四月,他受命出使黑衣大食,也就是“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接到命令以后,时年五十岁的杨良瑶率领使团开始出发,经过海路出使印度洋沿岸的南亚和中东国家,正是这次的出访,让杨良瑶成为了目前已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持国信诏书也就是国书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杨良瑶这次出使的政治目的,主要是为了开辟与阿拉伯、印度列国之间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便共同对抗新崛起的“吐蕃王朝”,据 《新唐书大食传》记载:“贞元中,(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可以说,杨良瑶这次下西洋的外交结果还是颇见成效的,因为此行收获颇丰,也让他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回国之后,不但备受唐德宗的青睐,还得到了厚赐,公元八零六年,杨良瑶去世,享年七十岁。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传统学术界认为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因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但是,根据泾阳县近年新出土《唐故杨府君(良瑶)神道之碑》(现藏泾阳县文庙)的记载,我国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

历史人物 唐朝下西洋第一人杨良瑶比郑和早620年 曾到伊拉克

  六百多年前,作为明朝外交使节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而也一直被认为是下西洋的第一人。近日,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对泾阳县的一座神道碑研究时发现,早在唐代就有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目的不纯,却成就了后世美名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七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

历史人物 比欧洲开辟新航路早一百年,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路

在欧洲新航路还没开辟前一百年,世界东方的大明帝国就已经开始开辟新航路了。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夺去了朱允炆的皇帝宝座后。因为,朱允炆下落不明,传言这个朱允炆凭借朱元璋留下的暗道逃出南洋去了。>>这可不得

宋朝这位科学家发现潮汐的原理比牛顿早了六百年

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相互配合而形成,在海洋上表现为海水涨落、进退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由于潮汐对于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潮汐

历史秘闻 宋朝这位科学家发现潮汐的原理比牛顿早了六百年

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相互配合而形成,在海洋上表现为海水涨落、进退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由于潮汐对于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潮汐

历史人物 还是摆平群体事件的高手

  说到中国人向远洋拓展,都要提到明朝的郑和,认为他是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相信很多人会怀疑,郑和之前难道就没有中国人漂洋过海?>  实际上,我们小时候读的历史书编出来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一块足以推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为何带了一船的老奶奶,原来是这个作用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太监,他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率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航行,比麦哲伦哥伦布之流都要早了一个世纪。>>因此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出生于1371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郑和就成了这一时期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因为得到了明成祖的信赖,郑和被任命下西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到1433年,历时2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

  的意义:(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意义何在?>  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