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壮族女英豪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壮族女英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壮族女英豪
在明朝中期,出过一位抗击倭寇的壮族女英雄,她姓岑名花(公元1496~1555年),是归顺州(现在的广西靖西县)人。岑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的武将,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后嫁给田州府(现在的广西田阳县)岑猛为妻,改称为“瓦氏”。因丈夫和儿子在反抗封建压迫时被官军所杀,便由年仅30岁的瓦氏夫人代理主管本州政事。她深明大义,招集流亡人口,发展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各方面均有所成就,赢得了族人的爱戴和拥护。
花甲之年 请命剿倭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骚扰。他们大肆掠夺商船,抢劫民财。烧杀奸淫,成为当时的巨大祸患。而朝廷腐败,官军无能,多次派兵征剿都一触即溃,望风披靡,致使倭寇越来越猖狂。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朝廷不得已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广西壮族土官所属的“俍兵”(因为壮族人古时候自称“很”,所以当时人们称壮族人组成的军队叫“俍兵”)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部队前往江浙沿海抗倭。当时,年已58岁的瓦氏夫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自告奋勇,毅然请命出征,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率军6800余人,浩浩荡荡奔赴东南沿海剿倭。
英勇杀贼 倭寇丧胆
瓦氏于嘉靖三十四年农历3月13日来到抗倭前线。东南沿海人民久闻壮族兵骁勇善战,民心大振。总督大臣张经也在选将练兵,准备一举剿灭倭寇。瓦氏夫人一到,就被派驻金山卫(上海金山区金山卫境),归属总兵官俞大猷指挥。
过了半个月,有一批倭寇窜到泾漕镇,瓦氏夫人奉命率领俍兵前往迎战。这批倭寇过去很少打过败仗,气焰很嚣张。他们一见俍兵人数不多,就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使兵的好几名将领都在战斗中受了伤。瓦氏夫人两手各拿一把大刀,一马当先冲进倭寇阵中,俍兵们也排山倒海般向敌人冲去。倭寇不敢再战,只好仓皇撤兵。瓦氏夫人初来乍到,就给敌人一个下马威,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4月中旬,倭寇3000余人突然侵犯金山卫,总兵俞大猷带领一队明军悄悄绕到倭寇后边,想截断他们的退路,没想到被倭寇察觉。他们突然掉头杀回来,明军措手不及。在这危急关头,瓦氏夫人率队迎击,杀得倭寇四散逃命,教出了俞大猷。数日后,敌人再犯金山卫,明将白都司率兵迎击,被围数重。瓦氏奋身独援,纵马冲锋,于重围之中救白脱险。
在短短的数月间,瓦氏夫人和倭寇一连打了三仗,每一回都把倭寇打得大败而逃。在作战中,瓦氏夫人逐渐摸清了倭寇的战法。她知道倭寇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打起仗来特别凶猛,也没有固定的阵形,对付这样的敌人,照搬明军的传统战法是不行的。她就用祖传的“岑家兵法”训练俍兵。俍兵每7人编成一个小队,作为两军交战时的基本单位,最前边的人手持长枪,左右两边是弓箭手。作战时,7人一块儿行动。长枪手从正面进攻,弓箭手从两旁夹击,其余的人保护长枪手和弓箭手的安全。一个小队冲向敌人,两边的小队也要配合行动。她还下令:战场上不服命令者斩,后退者斩,扰乱军心者斩,争抢战利品不追赶敌人者斩。命令发出后,俍兵同倭寇交战时,没有得到命令,谁也不敢后退,地上丢着各种战利品,也没有人去捡。俍兵的战斗力又提高了不少。
相关参考
“板鞋舞”起源于明朝广西那地土司的木枷练兵法。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明王朝要广西出兵,广西要那地土州出三百兵士灭倭寇。土司罗武杰立即征招三百人进行训练,新兵初次操练,步伐很难一致,土司下令用
明朝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战力恐怖的地方部队,史书上称之为“狼兵”。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狼兵跋涉千里,杀得倭寇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为明朝的“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狼兵”,最早出现于《明英宗实录
明朝抗倭大将戚继光无人不知,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北御蒙古后金侵犯,南征北战二十余年,“戚家军”更是声名远扬,令敌军闻风丧胆。如此感动大明的最美武将,却有很多说不清的财产,按现
历史人物 明朝历史上的抗倭女将,让倭寇死伤过半,巾帼不让须眉
明朝由于推行海禁政策,压抑了海上的贸易往来,刚开始倭寇基本说的就是日本人,后来也有故意冒充倭寇以反抗海禁政策的海民,长期以往,沿海倭寇猖獗,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兵屡次打击,但收效甚微。但后来的一个巾帼
历史人物 明朝历史上的抗倭女将,让倭寇死伤过半,巾帼不让须眉
明朝由于推行海禁政策,压抑了海上的贸易往来,刚开始倭寇基本说的就是日本人,后来也有故意冒充倭寇以反抗海禁政策的海民,长期以往,沿海倭寇猖獗,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派兵屡次打击,但收效甚微。但后来的一个巾帼
1523年,发生在宁波的争贡之役堪称明朝历史上最知名的事件之一。由于肇事者的日本属性与后来的倭寇风暴,让这场积蓄已久的意外都显得格外刺眼。然而,仅从事件本身的过程而言,明军战斗力的虚弱同样暴露无疑。畸
1523年,发生在宁波的争贡之役堪称明朝历史上最知名的事件之一。由于肇事者的日本属性与后来的倭寇风暴,让这场积蓄已久的意外都显得格外刺眼。然而,仅从事件本身的过程而言,明军战斗力的虚弱同样暴露无疑。畸
李如松,辽东人。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侵略计划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
李如松,辽东人。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侵略计划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
大辽太后: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