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铁马红颜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Posted 太后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铁马红颜契丹族第一女英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铁马红颜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大辽太后: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 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有方、且又情意绵绵……> 然而,由于正统的尘封和世俗的偏见, 在庙堂上的鸿篇巨制,在疆场上的神来之笔,在爱河里的风情万种,都被染上了另一种色彩。> 耶律贤即位之初,面对的是一个酒鬼皇帝迷迷糊糊统治过十几年的国家。为了彻底改变穆宗留下的混乱局面,耶律贤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契丹帝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立志要做治世贤君的辽景宗,整日捧著《贞观政要》研读,倒是颇有乃祖之风。可惜天不遂人愿,没给他一个好身体。> 当年他的父亲耶律阮在火神淀被耶律察割杀害时,年仅4岁的耶律贤也成了叛军追杀的对象。幸亏一个叫刘解里的厨子用毡子将他裹起来藏在了厨房的柴火堆里,耶律贤才逃过一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目睹了父母被杀的场面,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吓出了一身毛病,身体一直不好。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严重的时候,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了。>> 就这样,萧燕燕适时地走到了前台,每逢耶律贤犯病时,萧燕燕都代他上朝处理国事。一开始,萧燕燕还仰仗父亲在朝中的支援,但时间一长,她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内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游刃有余了。耶律贤发现了妻子的才干,干脆放心地将朝政交给她,自己以养病为由开始了休闲娱乐。> 萧燕燕大权在握后,父亲萧思温也迅速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树大招风,这种显赫引来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萧思温随景宗出外行猎时,遭到了政敌的刺杀,猝不及防,一命归西。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燕燕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却还有丈夫的支持。她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力协助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不仅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得到了群臣由衷的钦佩和效忠。> 两年之后,19岁的萧燕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燕燕更是宠爱无比。> 在萧燕燕的努力下,几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朝野上下,对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景宗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军政大权,彻底交到了萧燕燕手上。> 到景宗之时,阿保机创立的契丹王朝已经立国六十多年。其间,内忧外患,血雨腥风,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国。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拍著胸脯说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后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的豪言壮语:「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于是,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强大的辽国。>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为了教训赵光义的无端挑衅,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韩德让是汉族人,祖父韩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因此,韩德让有着「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韩德让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后又代父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韩德让坚守南京(今北京)十五个昼夜。在援军到达时,韩利用原来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配合耶律休哥大败宋军。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韩德让以守御之功誉满朝野,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 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为了笼络群臣,萧燕燕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多次亲自审决滞狱。还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的旧俗,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及时调整了两族关系。>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这是一次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提供种种重要启示的伟大战例。三十五万大军,分两路进发。一路五万人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牵制宋军。另一路三十万大军在萧燕燕的亲自率领下,直逼北宋京师。>相关参考
第一位:红颜薄命“第一女间谍”金秀琳朝鲜战争时期,“金秀琳”这个名字是邪恶的代名词。战后,韩国政府每次发布黑名单、“邪恶轴心名录”,金秀琳都是惟一上榜的女性。她貌美如花,是上层社会有名的交际花,被认为...
近代人物中文名:南造云子别名:廖雅权国籍:日本民族:大和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42年4月职业:间谍主要成就: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有日本第一女间谍之称性别:女南造云子人物生平南造
冷战期间曾有这样一幅图片:赫鲁晓夫高举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和保持着在太空停留时间纪录的宇航员瓦莱里·别克维斯基的手。这是那个时代美苏太空竞争的一个缩影,为了压对方一头,也为了创
顾太清,又名西林春,顾春,被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清代第一女小说家”,还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女子「”秋红吟社”的发起者和代表诗人之一。她是乾隆曾孙、宗室才子、风流倜傥的贝勒奕绘的侧妃,他们之间拥有
第一位:红颜薄命“第一女间谍”金秀琳朝鲜战争时期,“金秀琳”这个名字是邪恶的代名词。战后,韩国政府每次发布黑名单、“邪恶轴心名录”,金秀琳都是惟一上榜的女性。她貌美如花,是上层社会有名的交际花,被认为
叶挺独立团是中共建军早期的一个里程碑,这支中共第一次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中国革命,特别是大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挺独立团中有非常多的名将,从这支军队中走出的革命英豪数不胜数,本文就为读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的船舰利炮敲开了紧闭的国门,随着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社会结构松弛,沿袭了数千年的专制制度被打破。在许多率先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启蒙之下,社会氛围逐渐开始弥漫起一股自由之风,犹如黎明前
她本是书香门第、钟鸣鼎食之家千金之躯,却不料横祸来临,祖父上官仪因得罪武则天被处死,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为奴。岁月静静流逝,如果上官婉儿长相一般,资质平庸,那她也许就像后宫的众多婢女
揭秘民国第一女杀手:曾经暗杀袁世凯和良弼 郑毓秀(1891年3月20日——1959年12月16日),别名苏梅,女,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今属深圳市)人,清末、中华民国革命家、政
一 提到上官婉儿,则无法回避武则天,因为是武则天残酷地改写了上官一家的命运,更直接影响了上官婉几的一生。 当年,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上官一族被满门抄斩。不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