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

Posted 皇位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登基称帝,并将国号由“唐”改为“周”,史称“武周”。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为期十五年的女皇统治时期。>武则天登基时已年届六十七岁,按古人的标准来说,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寿星”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来日无多。因此,早日为她的武周王朝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不过,立谁做太子这个问题对武则天来说却显得特别艰难。> >当时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共有三人,分别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唐中宗,后被废黜皇位降为庐陵王)、第四子李旦(唐睿宗,690年被迫让位于武则天,并以皇嗣身份软禁于宫中),以及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按照正常流程,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便女皇也不例外。但问题在于,武则天的皇位本来就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而且她还把李唐的江山改成了武周。如果让儿子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那这一切就等于白白瞎折腾了一场,用她的侄子武承嗣的话来说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可如果立武承嗣为太子不仅不合情理,而且武则天自己也心有不甘,毕竟儿子再疏远也是儿子,侄子再亲近也只是侄子。> >因此,武则天在位初期就被选择继承人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到底是照顾武氏家族的利益,还是照顾自己亲生儿子的利益成为她最犹豫不决的问题。朝廷大臣依据各自的立场也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彼此势同水火。>692年,大臣李昭德劝武则天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他进谏道:“自古帝王,父子之间,都会为了权力互相争夺,何况姑侄?”武则天此时也意识到了让家族成员拥有过多权力的危险性,因此她立即下令升任武承嗣为太子少保(虚衔),并借此罢免了他的一切实权职务。后世不少人认为武则天此举就表明了她决定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其实不然。武则天明升暗降夺取武承嗣的权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朝廷不同利益集团的势力保持平衡和分裂。因为任何一个集团过于强大对皇帝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是所有精明帝王的惯用手段,与立储实在没什么必然联系。>真正让武则天下定决心将儿子立为太子是一件发生在698年的事件。当时武周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底层百姓对女皇的不满情绪也在逐渐上升,不少人开始怀念当年大唐盛世的光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关系,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吉顼等大臣的建议,将她的儿子李显从流放地召回洛阳,这是武则天打算由李氏家族继承皇位的明显信号。>不过,信号总归是信号,还没确定下来的事情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最终促使武则天付诸行动是源于一个突厥可汗的突然捣乱。> >698年秋,默啜可汗率突厥大军进犯,并宣称:“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为了抵御突厥入侵,武则天立即派出军队前往迎战。同时又在国内进行紧急征兵,准备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突厥骑兵的机动能力。然而过了一个月时间,征募到的兵员却不足千人。由于军情迫在眉睫,武则天只好打出了最后的“王牌”。她宣布任命李显为太子,并担任河北道元帅之职,统领大军讨伐突厥。此令一经宣布,应征入伍者络绎不绝,没多久就征召到了五万大军。同年九月,新募集的军队开赴前线,默啜可汗认为战机已失,于是主动选择了退兵。>一场意外入侵却促成了武则天正式决定将江山归还于李家,要说谁是李显复位的功臣,突厥默啜可汗应当被记上一功。

相关参考

武则天为何选立李显为帝 李显两度被废立

  武则天位高权重与并称为“二圣”。大家都知道,母亲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氏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以皇后身份参政时,“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因患风

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

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

韦后之乱,韦后之乱是什么

韦后之乱是什么?唐中宗皇后韦氏(?—710),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高宗永隆元年(680),武则天废太子贤为庶人,送京师幽禁。立李显为皇太子。继而纳韦氏为太子妃。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裴

神探狄仁杰是如何成为“中国福尔摩斯”的?

...政治家。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不畏权贵,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作为旷世奇才,狄仁杰一生政绩显赫,刚正严明,其主要功绩有:一、劝说武则...

唐朝历史 唐中宗唐中宗李显的四个儿子的简介

   嫡长子李重润,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韦皇后(后贬为庶人),立为皇太孙、684年1月立为皇太子,2月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李重润一同被废。701年

张、崔复唐的历史

公元705年,已称帝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コ没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帝,恢复唐国号,是

武则天为何没有把王位传给侄子而是传给儿子

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王朝如何延续,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在自己的侄子和儿子之间权衡了很久。当初武则天废除太子李显为庐陵王之后亲自登基,做了武周的皇帝。当时武则天就曾经想过立武三思为太子

唐朝 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

韦氏唐中宗李显皇后□□档案:姓名:韦氏生卒年:?~710年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婚配:唐中宗李显封号:皇后韦氏,京兆万年人,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正妻。李显为太子时纳韦氏为太子妃,高宗驾崩以后李显

唐朝 酷史当道

酷史当道在一个男权社会,武则天这样一个女人当政自然会引来很多的反对。公元684年,武则天废黜李显,另立李旦为皇帝,并亲自临朝听政。就在这一年,徐敬业等人在扬州以匡复大唐、拥立庐陵王(李显被废后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