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战国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

Posted 造纸术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战国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战国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这是一个历史错误,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法的“纸”,是指用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便于书写的薄片,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大致上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制成的纸,基本上是现代纸张的前身。>而在蔡伦之前,实际上已经有纸了,甘肃天水放马滩曾经就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纸,上面绘着地图,这种纸就是用纸浆制成的。>所以我们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在古埃及有一种莎(suō)草纸,但本质上来说,这种所谓的纸,跟中国早期使用的竹简是一个意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仅仅是一种书写的载体而已。>当然了,无论是东汉、西汉还是古埃及,离赵括生活的战国都差的太远,纸和赵括是扯不上关系的。>>长平之战后,赵括同学的名声一落千丈,确实有很多因他而创造出来的成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这样说道:>“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胶柱鼓瑟,是形容一个人拘泥城规,不懂变通的成语,带有贬义,和刻舟求剑之类的成语差不多一个意思,熟悉长平之战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懂变通、拘泥城规,正是对赵括最好的形容。>>纸上谈兵这个词,是后人提炼出来的成语,用来比喻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跟赵括按部就班遵照兵书指挥打仗有一些联系,但绝不是特指赵括的。>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和赵括扯上关系呢,是后来某些不负责任的书商,在讲到长平之战时,十分笃定地把这个成语按在赵括身上,且不论这个词合适不合适,但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会误导很多人。>如果小朋友读到“纸上谈兵的赵括”,然后问父母“纸不是东汉发明的吗?”,多数父母估计会一脸懵。然后上网感叹现在的作业真是太tm难做了。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历史人物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

历史人物 赵括难道是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这个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

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不仅同样的字在不同语境有各种解释,简单的一句话能够诠释一个现象或事情,还有四字成语耐人寻味,往往四个字就能表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成语的来历都有特定的故事,并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失败真的是因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的真实情况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一场著名的战役。赵括也因此战成为众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因他产生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也因此让人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应对长平之战负全责吗

纸上谈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

历史人物 赵括真的没本事吗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

赵括真的没本事吗?长平之战为何会用赵括代替廉颇?

《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快要结局了,决定战国七雄格局的长平之战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上颇有些不同的将军赵括,剧中是这样形容赵括的“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壮埋长平”。剧中的赵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