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华阳真逸顾况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那些惊艳了你时光的人,不一定能温柔你的岁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华阳真逸顾况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华阳真逸顾况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
顾况,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生猝年月不详),海盐人士(现浙江海宁),唐朝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 生平简介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 >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而根据最新蒋寅、赵昌平诸人的研究,顾况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 历史成就> 绘画成就 >顾况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比较有名的画家。《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顾况传记载:唐顾况字逋翁。文词之暇,兼攻小笔。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仍辟画者王默为副。(出《尚书故实》)译文:唐朝人顾况,字逋翁,每在写文章、词赋之余,还练习画小品。>顾况曾有一次请求让他担任新亭监(按:相当于知县),有的人询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画海中的山而已!”后来,还是举荐他给擅长绘画的王默作副手。顾况作画前要做准备工作,他是画巨幅画的,几十幅画绢拼在一起,小了不足以放开手脚。>这么大的画布只能放在地上,而且要贴牢了,因为一会儿画家要在画布上折腾。画墨和各种颜料的用量也很大,用盆子和桶这一类的容器来盛装。顾况作画前要大造声势,参加造势活动的有鼓乐队和啦啦队,鼓乐队有十几个人,啦啦队就要大一些,有上百人。>随着现场指挥敲响第一声鼓点,鼓乐队吹起号角擂响鼓,啦啦队则齐声呐喊,书上说这种呐喊是“叫”,看来是可着嗓门喊,古今的造势都差不多。就在这一片鼓角呐喊声中,顾况出场了。>他先用锦缎料子的袄子缠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开始喝酒。酒出性情,但要适量,喝的太多就醉成一摊泥了,即丢人又误事。一般来说喝过酒的人是不宜转圈的,越转越晕乎,顾况则不同,他要围着画布连续转上十多圈儿,情绪就是这样酝酿出来的。>圈子转完了就正式作画,只见顾况舀起墨汁和其他颜料随意的泼到画布上,然后拿出一条长的绢布,一头放在刚刚泼过色彩的画布上,找出一名志愿者坐在绢布上面压住,画家自己则拽住绢布的另一头来回拖动。>绢布那一头坐着一个人,这种拖动是个力气活,而且还要有技巧。画布上的颜料在拖动的过程中被抹开,一副画作的雏形展现在众人眼前,但仅仅是有雏形还不够,在众人眼中那只是一摊一摊色彩,关键还在后一道工序,就是勾勒。>这时候才用的上画笔,顾况拿起画笔在一摊摊大快色彩上勾勒,山峰出现了,溪流出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出现了,这是在点睛,往画布上泼色彩谁都会,但点睛却大有学问。最终,一幅大型的山水画宣告完成。相关参考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左思,字泰冲(约公元250年—公元305年),齐国临淄人士(现山东淄博),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人物生平>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
屈原,字原,灵均(公元340~公元278),丹阳秭归人士(现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
朱熹,字元晦(1130年—1200年),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人士(现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
朱熹,字元晦(1130年—1200年),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人士(现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
范仲淹,字希文(公元989-1052),苏州吴县人士。北宋时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 &
皇甫湜(777—835),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淳安)人。十多岁时就漫游各地,投梁肃,谒杜佑:后又结交顾况,师从韩愈,还求见江西观察使李巽,作书献文,希图荐举,未成。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湜在长
葛洪,字稚川(公元284~公元364),东晋著名化学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39~公元1112)北宋时期重权之臣,官至宰相,著名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
裴矩,字弘大,本名世矩(547年-627年),河东闻喜人士(现山西闻喜),隋末唐初时期时期外交家、政治家、地理学家、战略家。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裴矩自幼丧父,由伯父裴让之抚养成人。他勤奋好学,文章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