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用了两百年的黄金 换他12代镇守边疆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用了两百年的黄金 换他12代镇守边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用了两百年的黄金 换他12代镇守边疆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1389年冬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奉天殿请一名风尘仆仆的客人吃饭。这名客人叫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来自遥远的西南边陲云南。>朱元璋上一次见到沐英,还是在8年前。那次,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三人领兵征伐云南。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命令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留下沐英镇守云南。沐英知道朱元璋的用意,他在云南一边继续平叛,一边让民众休养生息。在沐英的治理下,云南社会恢复了生机,人民逐步安定下来,有了安居乐业的气象。沐英随即应召回到京城,向朱元璋汇报云南的情况。>听到沐英的汇报,朱元璋龙颜大悦。他表扬沐英:“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沐英千里迢迢回到京城一趟不容易,光是口头表扬还不行。于是,朱元璋慷慨大方地赏赐了沐英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两、钞五百锭、彩帛百匹。> >有明一代,官员的俸禄是比较低的。朱元璋时期,朝廷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一次性赏赐沐英这么多财物,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和厚爱。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沐英当得起朱元璋对他的重视和厚爱。>朱元璋的接见结束了。沐英离开京城,又回到云南,继续为大明王朝镇守西南门户。虽然3年后,沐英就因为皇太子朱标去世,过度伤心,英年早逝,但他的子孙后代一直镇守云南。甚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自缢身亡后,沐家还在西南地区坚持了10多年的抗清事业。直到1661年,沐家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进入缅甸时被缅甸军队杀害,以身殉国,才为沐家的镇守云南事业划上一个悲壮的句号。>总体来说,自沐英以下沐家12代,为大明王朝镇守云南达270年之久,堪为奇迹。>平均下来,一年还不到一两黄金,你看,朱元璋这二百两黄金,是不是给得挺划算?> >众所周知,自明朝初期以来,就不断发生朱元璋清洗开国功臣、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等大事件。沐英家族属于开国功臣,又与朱元璋有着特殊的关系,如何能够躲过这些劫难,历经270年屹立不倒?分析一下,大体上有下面三点原因。>一、云南与京城相距太远,远离权力中心。这就使得沐英家族得以在政治斗争中置身事外,明哲保身,安全过关。从朝廷来看,沐家从不与大臣勾结,也不拉帮结派,他们守的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犯不着修理他们。顺便说一句,沐英本人虽然是皇太子朱标一派,但他运气不错,在朱标死后不久,就病逝了。朱元璋自然用不着处理沐英。>二、云南是大明王朝的西南门户,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安排其他大臣前去镇守,朝廷不免担心他们长期手握大权、养虎为患;要是安排藩王前去镇守,又无人愿去。毕竟,在600多年前,云南还处于半开发状态,夷汉杂糅,民风彪悍,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藩王谁都不愿去云南受苦。沐英及其后代不是血统意义上的明朝皇族,却能坐收藩王镇边的好处,因此,朱元璋、朱棣以后的明朝历代帝王自然乐见其成。> >三、沐英及其后代自身也谨小慎微,尽量不去触碰朝廷的底线。沐英本人不苟言笑,但他礼贤下士、待人谦和。对待下属和士兵,他都极为爱惜,从不滥杀无辜。不仅如此,沐英还留下一条祖训:“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沐英的后代良莠不齐,时有腐化之辈出现,但他们基本上遵循了这条祖训,尽职尽责地为大明王朝镇守边疆。在他们镇守期间,云南也没有发生重大变故。所以,朝廷很放心、皇帝很满意。>【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相关参考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瓜代之期) 《左传。庄公八年》 齐襄公为了防备周兵,派连称和管至父带兵去守卫边疆葵丘这个地方。 可是镇守边疆的任务艰巨,生活清苦,所以这两位大将在受命之余,心里都有点不太乐意
古代边疆是距离政治权利最远的地方,为了不让匈奴进犯边疆,皇帝就会派人带着军队驻扎在边疆,保护边疆百姓的安危和国土的完整。为了让镇守边疆的将军能够安心地镇守在边疆,为皇帝卖命,所以就会让这些将军手握重权
在晚清东三省建立前的200多年间,清廷以军府建置统治东北,其中吉林将军占有重要地位。吉林将军前身是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宁安一带)昂邦章京(满语音译,汉语意为总兵官),康熙元年(1662年)升为镇
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很有想法的。建立大明之后,他先是把功臣杀了个七七八八,随后又把长大成人的儿子们封王,让他们替大明镇守边疆。老朱认为自己的做法简直天衣无缝,高兴地对皇长孙朱允炆说,有你这些叔叔镇守边疆
李成梁李成梁是明朝后期名将,世人称其有大将才,曾经多次反击蒙古、收服女真、镇守辽东,战功显赫,时人称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交好,人们都说努尔哈赤乃至后金的崛起、甚至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故宫没有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北京故宫是明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北京故宫来的可不简单。>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发动叛乱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
范雎用了将近8000两黄金,解除了六国的合纵,秦王没有理由不惊喜
范雎作为秦国历史上的一位智谋远虑,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他的一些计策,的确是让人称奇的,而且也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天下的策士聚集于赵国,想联合六国实行合纵,来和强秦进行对抗。六国如果进行合纵成功了
历史人物 明史中记载了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
>元朝末年,一群来自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的小伙伴,迫于元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这群小伙伴里,为首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登基当皇帝后,为了确保千
一农夫拿着朱元璋的1件东西,向崇祯索要3万两黄金,崇祯尴尬不已
崇祯皇帝登基后,明朝经过万历怠政、魏忠贤之祸等持续几十年的摧残,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交织、糜烂不可收拾的地步。外有辽东皇太极强寇临边,内有西北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揭竿而起,崇祯皇帝虽然力图振作,竭力想要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