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曾静光天化日进行反清复明的宣传 为什么雍正却对他如何宽容呢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曾静光天化日进行反清复明的宣传 为什么雍正却对他如何宽容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曾静光天化日进行反清复明的宣传 为什么雍正却对他如何宽容呢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宽容罪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平常要形容一个坏人,经常会说这个人简直“十恶不赦”。事实上,十恶不赦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是指十种不能赦免的罪行。>在古时候,遇到新皇帝登基或者其他的什么喜庆节日,有时候朝廷会宣布“大赦天下”,赦免一些犯人的罪行。不过假如犯下了其中十种罪行,是不在赦免之列的,而这十种罪行中的第一种,就是谋反叛国之罪。>按照清律的规定,犯了谋反之罪的人,一经查实,轻则判磔刑,重则要株连家族,很难有转圜轻判的余地。然而在雍正朝,却出了一个例外,犯人被查实谋反之后,雍正顶着群臣反对的压力,不仅没有将其处死,甚至都没有怎么处罚,就将他无罪释放了。>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雍正皇帝这个人有时候对人非常苛刻,甚至连对待亲兄弟都残忍无情,但为何对一个谋反的罪犯竟能如此宽容呢?这个故事非常曲折离奇,我们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分析。> >一、一起奇葩的谋反案件>我们知道,清朝算是满人趁明末天下大乱时入关夺取神器所建立起的政权,关于华夷之辨以及清朝建立的正当性问题,始终是清初广大汉人心中的一个结,以天地会、红花会、朱三太子等各种名目组织起的反清复明活动不绝如缕。雍正年间的这起案件,也同样是汉人所策划的一起反清活动,但与前面提到的反清活动不同的是,这起谋反的过程,显得相当另类。>说起反清运动的首领,我们通常会觉得肯定有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号,但这起事件首领的名字比较文雅,叫做曾静,而且人如其名,是湖南一位文静的乡村教师。>曾静这位教书先生,既不是明朝皇室,也不是遗老,怎么就想到要反清复明呢?原来在他年轻时,曾经读到过明末思想家吕留良的著作,接触到了华夷之辨的思想,认为清朝皇帝为夷狄之君,不具备治理华夏的资格,因此应该将其驱逐出中原之地。>一开始,曾静根据吕留良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知新录》,随后便开始广收门徒,传播反清复明的思想。为了让自己的学说更具有时代性,曾静除了讲授华夷之辨之外,还到处宣传当朝皇帝雍正的黑历史,说他弑父逼母,贪财好色,残害兄弟,来吸引更多的吃瓜群众加入他的队伍。>不过,因为当时曾静还没有实质的谋反举动,当地的官府居然也对他睁只眼闭只眼,任由曾静到处宣扬雍正的黑料,光天化日进行反清复明的宣传。> >二、策反“岳将军”>雍正皇帝即位之初,清朝对地方的管控还不是太严,曾静如果只是在地方官府眼皮子底下宣传他的学说,可能还不会被清廷所发现。但是曾静并不满足于只搞宣传,决定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反清。>然而曾静作为一个乡村教书先生,一没权二没钱,那些被雍正的八卦新闻吸引过来的门徒也打不了仗,如果靠着这几个人揭竿而起,恐怕还没出村就会被当地官府扼杀在襁褓之中。所以曾静想了个办法,既然自己没实力反清,那就策反一个有实力的人来干!>既然要找人帮忙反清,那必须找个掌握了军权的封疆大吏作为策反对象。但是在晚清以前,清廷对汉人持有一定的不信任态度,作为掌握实权的地方督抚职位,基本上都是旗人担任,见不到汉人的身影。这种现象,一直到曾国藩的湘军崛起之后才有所改观。>不过在雍正朝,却刚好有那么一个例外——年羹尧被雍正罢免后,接替川陕总督位子的,刚好就是个汉人,名为岳钟琪。曾静确定了岳钟琪为策反对象,自己还不敢以身犯险,而是派了个叫张熙的徒弟去给岳钟琪送信。>曾静劝说岳钟琪的理由是什么呢?>第一,岳钟琪是个汉人,得保卫自己的江山,不能给外人打工当看门犬。>第二,岳钟琪刚好还姓岳,那可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岳飞后人抵抗女真后人,那就更加天经地义了。> >三、雍正的处置措施>从曾静策划的谋反过程来看,他的计划可以时候非常幼稚,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岳钟琪当着朝廷大官,还是雍正的死党,与曾静非亲非故,怎么可能凭他的一封信就赌上身家性命去陪他反清?所以岳钟琪一面假意答应张熙,一面上奏朝廷,雍正马上派出刑部侍郎杭奕禄到湖南将曾静抓捕归案。>曾静此次谋反计划,虽说刚踏出第一步就宣告破产,但也是证据确凿,理论上还是得按谋反的罪名来定罪。而在曾静一案的处置上,也体现出了雍正皇帝非常拧巴的性格——对兄弟,该法外容情的时候,雍正坚持说是罪无可恕;对曾静,该按律当杀时,雍正又强调说要法外开恩。>当然,不能说雍正是不重视这起案件,恰恰相反,雍正对曾静谋反非常重视,还对其亲自审讯。曾静下狱之后,立马把之前的学说理论丢了个干净,对雍正的讯问有问必答,大意是说自己以前不识好歹,受邪说所惑,误入歧途,如今洗心革面,决定弃暗投明了。>对曾静的审讯完毕之后,雍正做了几件让群臣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第一件事,将自己与曾静的审讯对话辑录成册出版,题名为《大义觉迷录》,意为用大义觉醒了迷途中的曾静。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出版物中皇帝与反贼对话这一类别的空白。>第二件事,以前曾静宣传了那么多雍正的黑历史,如今雍正要给自己正名,于是下令给全国各地学政人手发一本《大义觉迷录》,不仅学官要仔细研读,还要定期给百姓宣讲,让百姓看到雍正以正面形象感化逆贼曾静的故事。曾静本人被无罪释放,而且要全国巡回演说自己洗心革面的故事。>第三件事,因为曾静供词中称自己是被吕留良的学说所误导,当时吕留良都已经去世50年了,雍正却以谋反之罪挖了吕留良之墓,还将其株连九族,顶了曾静的谋反罪名。> >四、故事的后续>虽然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任性的皇帝,但他对这起事件的处理,实在太让人难以理解,做事情不按规矩来,那总得给大家一个解释。对此,雍正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朕之不行诛戮者,实有隐衷。上年曾静之徒张熙诡名投书与岳钟琪,岳钟琪仓猝之间,忿怒惊惶,不及筹算,即邀巡抚西琳、臬司硕色,坐于密室,将张熙严加根究,问其指使之人。张熙不肯供出真实姓名,旋即加以刑讯,而张熙甘死不吐,岳钟琪无可如何。越二三日,百计曲诱,许以同谋,迎聘伊师,与之盟神设誓,张熙始将姓名一一供出。彼时岳钟琪具奏前来,朕披览之下,为之动容。”>雍正说,当时抓曾静的时候,为了让张熙供出主谋,岳钟琪曾经对天发过誓,若果现在把曾静杀了,担心岳钟琪会因为违背誓言而遭到天谴,自己于心不忍。相信大家都没想到,雍正居然是这么一个暖男,还有点小迷信,岳钟琪听了这话应该会感动不已。>除了不想让岳钟琪背誓以外,雍正还解释说,曾静之所以反清和抹黑自己,一方面是被吕留良所误导,另一方面肯定是受到了胤禩和胤禟那些胡言乱语的蛊惑,所以曾静其实也是受害者,如今祸根已除,没有必要再把曾静也杀掉了。>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雍正这些说辞实在站不住脚,如果硬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因为雍正偏执的性格,认定了的死理,不管谁劝都要固执地执行下去,因为他是皇帝,当然也没人敢阻止。>然而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刚登基没多久,就下令将曾静处死,并将已经颁行多年的《大义觉迷录》全部收缴销毁。自诩孝顺的乾隆都如此公然打雍正的脸,可见当年雍正对曾静谋反逆案的处置方式,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参考资料:《东华录·世宗录》《清实录雍正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大义觉迷录》等相关参考
曾静是谁?为何雍正要保他乾隆却要赐死他?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曾静是清朝永兴县人,平日主要以收徒为业,喜爱谈论道学。雍正皇帝即位后,曾静有了反清思想,他曾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
有没有反清复明成功的电视剧没有反清复明成功的电视剧。因为清朝有了以后,明朝就没有再恢复的情况。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电视剧呢!谁能够胡说八道,编这种假的,就算是编了,怎么可能能够通过呢!推荐几部好看的古装武
反清复明的古装电视剧,找一部古装电视剧,貌似是反清复明那时候的
有没有反清复明成功的电视剧没有反清复明成功的电视剧。因为清朝有了以后,明朝就没有再恢复的情况。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电视剧呢!谁能够胡说八道,编这种假的,就算是编了,怎么可能能够通过呢!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
核心提示:杨文纳认为,孙中山前一次到美国宣传反清革命收效甚微的关键,在于他没有参加革命的源流组织洪门。而保皇党机关遍布美国各地,如果缺少洪门人士的合作帮助,就难以与保皇党抗衡。其次又指出,保皇党将会设
还不知道:反清复明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两蹶名王李定国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勇敢善战,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后
导读:天地会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秘密会党,关于它的起源,据学者们考证,已可归纳为十二种之多,即: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天地会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说;天地会始于雍正十二年甲寅说;福建藤牌兵创立天地会说;天地会
导读: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因曾静反清案件而刊行了《大义觉迷录》一书。全书共四卷,由雍正皇帝钦定编纂,内收有雍正皇帝本人的十道上谕、审讯词和曾静口供四十七篇、张熙等口供两篇,后附曾静《
反清复明口号是什么?天父地母,反清复明反清复明什么时候结束反清复明是中国的明朝被外来侵略者满清灭亡以后,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侵略者满清满洲统治而要求恢复中国明朝的汉族正当性政权的运动。其中明郑在台湾的郑
好看的反清复明的电影我记得cctv6上演过一个片子好像是反清复明的最后一些反清复明的人触动机关划着船走了我记得右下角还下着电影人生·狄龙这个我记得好像叫大明忠义传是不是有一个男的中药箭死了,一个好的流
什么是反清复明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朝政权恢复明朝的行为。自从清朝入关之后,明朝拥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地方割据政权,譬如弘光朝、鲁王监国、隆武朝、绍武朝、永历朝。但最终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