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不愿意与李定国反清

Posted 清廷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不愿意与李定国反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不愿意与李定国反清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郑成功为何不愿与李定国会师反清 只因他有难言之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654年,反清复明事业一片大好。>在东南沿海,坚持反清复明事业的两员虎将,一是李定国,一是郑成功,都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清廷。在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的鼓舞和激励下,广东、广西各地义师和百姓群起响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李定国制定了攻克广州的计划。广州是广东的咽喉之地,广州攻克了,整个广东就指日可待。届时,以广东为坚实的根据地,进可逐鹿天下,退可保得平安。>>但是,李定国深知,凭借一己之力,势单力薄,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计划。于是,他致书活跃于福建沿海的郑成功,邀请他出兵,共同攻打广州的门户新会。在这封书信中,李定国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刻日直捣五羊;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储粮悠资,是用悉所精神,援饷不绝。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故亦合力于斯……”>这实际上不是李定国第一次邀请郑成功出兵。早在一年前,李定国就主动致书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由于路途遥远,通信不便,郑成功耽误了时期,导致会师没有成功。这一次,郑成功会如期出兵吗?>并没有。李定国约定郑成功不得迟于当年10月出兵,郑成功却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当年12月才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姗姗来迟。这时候,李定国已在攻打新会时失利,全线溃败, 20万大军伤亡殆尽,被迫败退南宁。>当李定国狼狈抵达南宁时,身边只有区区6000人。至此,平定广东、进取中原之策已成泡影。>二>李定国对郑成功出兵,寄予了相当大的希望。他在广东期间,先后12次派使者拜访郑成功,书写几十封信件恳请配合作战,甚至以女相许,联姻结盟。>但是,郑成功拒绝了李定国联姻的请求。后来虽然派军响应李定国,但又延误了约定日期。郑成功的爽约,使得李定国被迫孤军奋战,兵败于新会城下,铩羽而归。此战给了李定国沉重的打击,在那以后,曾经“两蹶名王”、威震西南的大西名将李定国一蹶不振,急转如下,在与清军交战时屡战屡败,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直至郁郁而终。>>郑成功没能与李定国会师,自有客观原因,如交通、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更多的却是主观原因,后世史学家批评郑成功“私心自用”,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著名史学家顾诚就在其《南明史》中严厉地批评郑成功,“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然而,这段话对郑成功来说,还是有些“苛责”了。毕竟,从后面的事实来看,郑成功多次抵制了来自清廷的诱降,并没有像他父亲郑芝龙那样,投靠清廷换取荣华富贵,而是始终坚持抗清事业,到死也没有放弃。>其实,郑成功之所以不愿意与李定国会师,共同反击清军,实在是有难言之隐。>三>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如果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后,将如何直面李定国所拥戴的永历帝朱由榔?>众所周知,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一直是隆武帝朱聿键的最大依靠和支持者。隆武帝很欣赏郑成功的才华,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没有女儿下嫁,隆武帝便赐姓郑成功为朱,这可是明朝最尊贵的国姓。人们尊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出处就来自这里。>不幸的是,1646年,隆武帝在逃奔江西时被清军俘虏,绝食而亡。隆武帝死后,他弟弟朱聿鐭在广州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史称“绍武帝”。但与此同时,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朱由榔又在肇庆自立为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大敌当前,南明朝廷却突然出现了两个皇帝。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甚至还闹到自相残杀、兵戎相见的地步,以至于被清军趁虚而入,占领了广州。>尽管朱聿鐭在广州之战中殉国,而且郑成功已经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但他身上始终背负有洗脱不了的“原罪”。>郑成功没有与李定国会师时,永历帝鞭长莫及,奈何他不得。一旦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由于李定国实力更强,郑成功势必处于永历帝的控制范围。到那时,只要永历帝高兴,算起“旧账”来,分分钟能够让郑成功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加之郑成功父亲郑志龙投降清廷,这又是一条置人于死地的大罪。>>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部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数十万精兵在土木堡被也先包了“饺子”。朱祁镇本人,也当了俘虏。也先大军随即挥师南下,直逼京师。>在这危急时刻,大臣于谦拥立朱祁镇弟弟朱祁钰为帝,并积极组织京师保卫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击败也先大军。可以说,于谦居功至伟。>可是,一年后,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来,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取了皇位。朱祁镇不顾于谦的功劳,竟然以“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于谦处死。>这说明,一个大臣,不管为国家社稷立下多大的功劳,只要在皇统问题上站错了队,就不会有好下场的。>李定国是农民出身,对于大明王朝的运转逻辑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才会一再给郑成功写信,请求会师。这不是李定国的错,也不是郑成功的错。>因此,郑成功既要旗帜鲜明的高举反清大旗,又要保持独立地位,不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南明皇帝手里。或许正因为此,郑成功及其后人,才能在东南沿海坚持几十年的抗清事业。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糊不愿意拥护鲁王朱以海监国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张煌言拥护朱以海监国,郑成功为何不愿意辅佐鲁王朱以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明时期,涌现许多著名的抗清将领。其中史可法、何腾蛟、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张同敞等

如何评价张献忠部下孙可望?孙可望与李定国对比?

  孙可望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60年,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下,后来与李定国一道联明抗清,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权臣。  孙可望原本是陕西延长县人氏,后来跟随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因为作战勇猛,人

反清复明的人分别有哪些人 他们都是什么身份呢

还不知道:反清复明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两蹶名王李定国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勇敢善战,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后

孙可望为什么结局凄惨?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

磨盘山之战——南明军事天才李定国反清斗争的最后绝唱

发生于1659年2月21日的磨盘山之战,是明末民族英雄李定国在大西南抗清斗争中的最后绝唱,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朝廷对满清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遗憾的是:由于汉奸出卖了作战机密,此次战役未能达到全歼清

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都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以很多的人就都会不自觉的拿过来相比较,看看谁到

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都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以很多的人就都会不自觉的拿过来相比较,看看谁到

李定国与郑成功谁更会打仗?

李定国军事才能如何李定国,抗击清朝军队的著名将领,在明末清初,李定国在南方边陲对清朝军队进行过多次致命打击,一直坚持和清军作战十几年之久,凭借少数兵力能够多次打破清军的围剿,可以说军事才能是相当卓著的

李定国与郑成功谁更会打仗?

李定国军事才能如何李定国,抗击清朝军队的著名将领,在明末清初,李定国在南方边陲对清朝军队进行过多次致命打击,一直坚持和清军作战十几年之久,凭借少数兵力能够多次打破清军的围剿,可以说军事才能是相当卓著的

历史人物 明朝忠臣朱之瑜,东渡日本改变日本历史

1644年,明朝虽然宣告灭亡,但在南方仍然有许多忠臣义士们起兵反抗,他们打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抵抗清兵南下。在这场战争中涌现除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李定国、郑成功等。其中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