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顾命大臣用什么方法来阻止慈禧垂帘听政

Posted 大臣

篇首语: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顾命大臣用什么方法来阻止慈禧垂帘听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顾命大臣用什么方法来阻止慈禧垂帘听政

为阻止垂帘听政 顾命大臣用了什么方法要挟慈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崩于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因咸丰只有载淳一个儿子,所以用不上雍正所创的那套秘密立储制度,直接立下遗诏,封6岁的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另外,咸丰还指定了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顾命大臣,并“赞襄一切政务”。>但究竟如何“赞襄一切政务”,之前并没有先例,因而对此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对“顾命八大臣”而言,赞襄一切政务,自然是总理一切朝政。但慈禧太后却不愿意让他们独揽大权,便联合慈安太后与八大臣谈判。双方协商的结果,是当皇帝要下发谕旨时,由顾命八大臣拟旨,然后由两宫太后分别在谕旨前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圣旨方能生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用人行政,圣旨都由顾命八大臣拟写,并在两宫太后认可盖章后施行。>表面上看,朝廷下发谕旨的最终决定权在太后手上,但过了不久,慈禧便发现了问题——慈安太后识字不多,而慈禧虽然有帮助咸丰批阅奏章的经验,但政治能力还是相对薄弱。顾命大臣奏什么,她们也只能准什么。>比如,顾命大臣在朝廷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的人马,但只要在文字上做些手脚,就能蒙混过去。慈禧渐渐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自己和慈安将变成顾命八大臣手中的傀儡,因此在暗地里谋划推翻顾命制度,由太后垂帘听政。>由于顾命大臣中的肃顺向来专横跋扈,朝中对其不满的大臣大有人在。因此无需等皇帝梓宫回京,京中便有人提出了太后垂帘听政的建议。首先发难的,便是山东道御史董元醇。>董元醇上疏称:>>“现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冲龄践阼,所赖一切政务,皇太后宵旰思虑,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臣以为即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感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董元醇这份奏折,讲“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完全是针对八位顾命大臣而说的,但也正中慈禧下怀。所以,当这份奏折送到热河行在后,不出意料地引发了两宫太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的激烈冲突。>先是,两宫太后召见八位顾命大臣,就董元醇所上折子,商讨垂帘之议。但一旦垂帘,相当于收回顾命大臣的一切权力,八位大臣自然不允,当场与太后大声辩驳。此外,他们还写了一份批驳董元醇的谕旨,要两宫太后钤印,结果“非两宫意,抑不下”。两宫太后不肯在谕旨上盖章,双方陷入了僵局。>顾命八大臣这边,为了迫使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就范,使出了非常厉害的一招要挟手段。《清史稿》中记载,“载垣、端华等负气不视事。”用《热河密札》中的隐语来说,就是顾命八大臣“搁车”了。>所谓“搁车”,是停车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八位顾命大臣为了要挟太后,决定罢工了。>>当时两宫太后预闻政务,必须要通过军机处。当时的五位军机大臣里,有四位在“顾命八大臣”里面,还有一位远在北京。故八大臣“搁车”,相当于剥夺了两宫太后参与政务的权力。最后两宫太后只能乖乖就范,在他们批驳董元醇的谕旨上盖了印,痛斥了董元醇关于太后垂帘的请求。>顾命八大臣以“搁车”二字相要挟,短期内收到了成效,却也因此更加激怒了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原本两宫太后对八位顾命大臣的看法,慈禧比较反感,而慈安则相对温和,不主张用过激的手段对待咸丰留下的重臣。但经历此事后,慈安对顾命八大臣的看法也有了转变,如王闿运在《祺祥故事》中所记载:“欺我至此,我家独无人在乎?”这成为了后来两宫太后与恭亲王通力合作的导火索,同时也为载垣、端华和肃顺三人日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祸根。

相关参考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

揭秘为什么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却从未称帝?

...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势力,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1908年11

慈禧的“老佛爷”外号,是谁给她起的

导读:咸丰皇帝去世后,年仅6岁的同治继承皇位,原本咸丰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但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政变,废掉了顾命八大臣,夺取了大权,从而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

历史秘闻 慈禧的“老佛爷”外号,是谁给她起的

导读:咸丰皇帝去世后,年仅6岁的同治继承皇位,原本咸丰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但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政变,废掉了顾命八大臣,夺取了大权,从而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

是什么原因? 慈禧临终留下令人迷惑的遗言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在热河,年仅5岁的皇子载淳继承大统。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慈禧太后因不满八大顾命大臣的专权,乘机发动辛酉政变,与慈安太后一起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开始了她对大清朝长达半个世纪的铁腕

历史军事 慈禧太后为何不顾一切向西方列强宣战

公元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自光绪年间,

慈禧太后执政时间,控制的两个皇帝是谁

慈禧控制的是同治与光绪两个皇帝。慈禧为咸丰皇帝妃嫔,1861年咸丰帝驾崩,授命八大臣辅佐新帝,后来大权掌握在这八个大臣手中。慈禧联合慈安皇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垂帘

顾命八大臣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据《清史稿》,咸丰六年,咸丰宠妃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名叫载淳(后来的同治帝)的娃娃,也是皇长子,当立为太子,可是大臣肃顺等人担心其母将来专权,劝咸丰学学汉武帝,「”立子杀母”以

慈禧太后是怎么重新从恭亲王奕手中夺得权利的

恭亲王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强强联合,一举击败了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这次胜利为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赢得了“垂帘听政”的特权,更为恭亲王赢得了无尚的荣耀和权力。恭亲王被封为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