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又要罢黜这个人 马谡失街亭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为何又要罢黜这个人 马谡失街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为何又要罢黜这个人 马谡失街亭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
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故,向朗转投为刘备手下。同年,刘备平定荆南,派向朗督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的军政民事。,刘备入主益州,任命向朗为巴西郡太守,不久转任牂牁(zāngkē)郡太守,又被调往房陵任职。
在后主刘禅继位后,升任向朗为步兵校尉,又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留向朗统领善后事务。
建兴五年(227年),向朗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参与第一次北伐。次年,因马谡街亭之败,使得北伐失利。马谡逃亡,向朗因与马谡是朋友,于是知情不报,诸葛亮十分忿怒,罢免了向朗的官职并让他回到成都。数年后,向朗复职,被任命为光禄勋。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向朗转任左将军,追论旧功,被封为显明亭侯,赐位特进。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张氏为皇后(张皇后),命向朗以左将军职务代理丞相持节授予其皇后玺绶。同月,刘禅又命向朗代理丞相持节册封刘璿为太子。
延熙十年(247年),向朗去世,由其子向条世袭其爵位。
相关参考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为何不给机会将功赎罪?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8年,三国时期的蜀汉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大事。参军马谡被丞相诸葛亮斩首示众。原来马谡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未被作战指令。当时魏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和将领,马谡的才器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而且马谡也喜欢讨论军计,常常与诸葛亮彻夜长谈,也因此为诸葛亮器重。也是因为诸葛亮对马谡太过信任,三国马谡失街亭了。武林军事今日主要讲述三国马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他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他也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代言人,马谡其人&ldquo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他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他也是“纸上谈兵”、“言过其实”的代言人,马谡其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见《三国志。蜀书。马谡传》)马谡在军
首次北伐时马谡失了街亭到底造成多少损失?(一)首先先来分析一下第一次北伐的形式。很多人都说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容易成功的一次,因为“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其实关中一带的空虚是不假的,但是如果说诸葛亮这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这个人是因失街亭而出名,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部署和指令,而导致街亭失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这个人是因失街亭而出名,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部署和指令,而导致街亭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到马谡,最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挥泪斩马谡”。讲的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为了抵挡张郃,派马谡前往要地街亭进行驻守。
刘备在临死之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此,人们在探讨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时,往往都认为是诸葛亮“大用”了马谡。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让马谡去守街亭,并不是什么“大用”,而
马谡是三国有争议的人物。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评价为“匡世奇才”。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使得一向倚重马谡的诸葛亮对其有所疑惑。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