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曹操为什么不把刘备囚禁到死?是他大意了吗
Posted 公孙
篇首语: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曹操为什么不把刘备囚禁到死?是他大意了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曹操为什么不把刘备囚禁到死?是他大意了吗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把刘备囚禁到死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布被杀后,刘备与曹操一同回到了许都。当然,刘备的本意是拒绝的,因为他知道,一旦进了许都,身家性命便从此不由己。可他拒绝不了。>刘备虽身在许都,但却一直在等待机会,一个可以逃出去的时机。他没有想到,这个机会来的如此之快。>>1.美妙的时机>《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记载,吕布被杀后,刘备随同曹操回到了许都。不久,就发生了煮酒论英雄之事。>而在煮酒论英雄的第二天,感觉不够尽兴的曹操又再次请刘备一道喝酒。喝着喝着,突然进来一个人前来汇报军情。>原来,袁绍刚刚攻破了劲敌公孙瓒,声势一时无二。与此同时,南边的袁术称帝后骄奢过度、不体恤民心,导致众叛亲离。自知大势已去的袁术便打算往北投奔袁绍。>如果袁术北归袁绍,情形自然会对曹操有所不利,这是曹操不愿看到的。刘备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主动请缨前往阻拦袁术:>“术若投绍,必从徐州过,备请一军就半路截击,术可擒也。”>曹操一听,正和自己心意,便当场允诺了刘备的请求。第二天,刘备便和朱灵、路昭两人一同出军徐州以阻击袁术。>这一下,刘备终于龙归大海。>第二十一回所记载的这件事于史有征,虽然细节是虚构的。对于曹操让刘备率军阻拦袁术一事,《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如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下邳即徐州的治所,即州政府办公所在地。“要”通“邀”,在这里表示拦截、阻拦之意。术指袁术,公即对曹操的尊称。>所以,简单翻译下便是:袁术想要从下邳往北走,曹操派遣刘备和朱灵前去阻拦。>这件事也记录在《三国志·刘备传》中,内容与《武帝纪》所说的大体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在《刘备传》里,曹操一共派了两个人跟随刘备,一个是朱灵,还有一个是路招。>问题于是来了。>在被吕布二次打败后,刘备投降了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一眼看出刘备不是甘居人下之人,所以立劝曹操除掉他。然而曹操以“杀一人而失天下英雄”的缘故没有听从。>在当时的情形下,不杀刘备是曹操所做的英明决策,但他明知道刘备是个有野心的枭雄,为什么敢派他去阻拦袁术呢,这不是明摆着给对方龙归大海的机会吗?>2.曹操犯二?>通常的说法是,曹操犯了糊涂。>他在没有与谋士郭嘉、程昱等人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做出了派遣刘备出征的决定。事后,郭嘉、程昱听闻此事,赶紧来劝曹操:刘备不能放。>曹操此时才恍然大悟,于是赶紧派人去追,但是“追之不及”(《武帝纪》)。显然,为时已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不犯错呢?曹操也是人,犯错也情有可原嘛,这样看来,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没毛病。>>然而,未必。>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件事情。>先是,袁术在扬州混不下去了,于是想要北上投奔袁绍。但如此一来,袁绍的势力会变得更雄厚,这是曹操所不愿见到的。>因此,曹操派了刘备和自己的亲信朱灵、路招两员将领前去徐州进行阻击。>刘备大军顺利到达徐州等待袁术的到来,然而不成想,袁术还未走到下邳便病死了,如此一来,任务算是自动完成了。>刘备便下令让朱灵、路招回军许都,他自己则趁机杀掉徐州刺史车胄。就这样,徐州重新回到了刘备的怀抱,刘备也因此正式与曹操公开决裂。>仔细阅读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大疑点:>阻击袁术是一件大事,曹操为此还特意派出了两员大将,这样的事件曹操真的会不跟重要的谋士商量便擅自做主?>史书上只记载了郭嘉、程昱反对此事,然而,我们知道,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还有荀彧与荀攸两人,他们的态度如何史书上却只字不提,这其中有没有猫腻呢?>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虽然郭嘉、程昱反对刘备出征,但荀彧或荀攸却持赞成态度,权衡利弊之下,曹操最终听从了后一方的建议。>那么,曹操是基于什么考量而放任刘备出征袁术呢?>3.曹操的算盘>>曹操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地响。在他看来,选择刘备有三大好处:>第一,在名义上,曹操和袁术仍是盟友,双方没有正式决裂。一旦自己亲自出征或派手下亲信阻击袁术,很可能会激化与袁绍的矛盾。>如此一来,双方的决战很可能会被大大提前,但此时的曹操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他尽量避免这样做。>选择刘备则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刘备曾经是徐州牧,现在是豫州牧,名义上也是一方诸侯,并不属于曹操的亲信部下。出了事,中间有缓和的余地。>第二,刘备与袁术有仇。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不久后,袁术便起兵攻打徐州,而正因为这件事,刘备才失掉了徐州。>因此,两人早有仇隙,让刘备去攻打袁术正是让他去报仇雪恨的。于情于理,刘备都不会放过袁术。>第三,袁术此行是去投靠袁绍的,让刘备去阻击袁术,无论成败,刘备都会得罪袁绍。>加之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两人曾经过从甚密,而公孙瓒与袁绍是死敌,所以刘备与袁绍本来就有怀疑的底子。>这样一来,刘备即便想要脱离曹操,他也不能投奔袁绍,进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容身之所。到最后,刘备就只能乖乖地待在曹营为自己所用。>可见,对于刘备的出征,曹操是颇费心思的。当然,不止如此。>>在实际操作层面,曹操还专门派遣了朱灵、路招两员大将。再者,此次出征的士兵都是曹操阵营的部队,刘备没有群众基础。>这样一来,刘备即便有野心,他又能翻出什么浪花呢?>然而,曹操还是失策了。他严重低估了刘备的野心与胆量。>事在人为,能为人所不能为的正是英雄。刘备就是这样的英雄,或者枭雄。>曹操没有料到,刘备这样一个在军事上屡遭失败的人,竟然有勇气在自己眼皮底下举兵叛乱,而且还是那个去年刚被自己攻破的徐州。>虽然口头上称呼刘备是个英雄,但从心底里,他对自己的手下败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正是这一失误,造成了在与袁绍备战的关键时刻后院失火。徐州被刘备所夺,紧接着,许多郡县纷纷叛曹归备。一时间,曹操处在了多面受敌的危险境地。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项羽不杀刘邦,曹操不杀刘备,石勒不杀石虎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不杀刘邦,曹操不杀刘备,石勒不杀石虎,其中的原因都一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石勒起初只是为了生存,顺便报复下晋王朝。但随着其实力越来越强,势力越来越大,石勒
说到三国里面的故事啊,其实有很多网友也知道还真的是有点意思的,你们看吕布那么厉害为什么曹操不把他收服了,还要把他斩杀,你说郭嘉那么厉害为什么那么早就死了,你说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偏偏要帮助最弱的刘备
东汉末年,正逢乱世,各路英雄英雄大显身手,贪图金瓯无缺。俗话说得好“英雄忧伤丽人关”三国时期就有好多英雄一怒为朱颜。首当其冲的就是倾心于貂蝉的吕布。要知道其时的吕布在三国中身手了得,在虎门关与刘备、关
刘备大半辈子都是个军事流浪汉,先后依附过陶谦、吕布、曹操、袁绍还有刘表,就是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后来,刘备很快就打败了刘璋,拥有了西川之地,蜀汉国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说起来,刘备能够代替刘璋拥有西川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和魏国的奠基者曹操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一时人杰,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最后追随了刘备而不是曹操,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而闻名三国的大枭雄曹操为什么会错过诸葛亮呢?
孙辅字国仪,贲弟也,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三郡。策讨丹杨七县,使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余民,鸠合遗散。又从策讨陵阳,生得祖郎等。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辅为庐陵太守,抚定属城,
汉室后裔刘备,一直骂曹操为篡汉之奸雄,但客观来说,曹操能文善武,综合能力比刘备要强不少。年轻的时候,曹操就开始行走江湖,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且行侠仗义,为人放荡不羁。东汉末年南阳的名士何颙,见到
说起曹操,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旧戏剧里将其刻画成奸臣,古代又只有戏剧可以广为传播,所以奸臣的形象就深入了人心。只有鲁迅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大意是曹操其实是个英雄。但我不把曹操视为官场上的人,在三国那
曹操不喜奢华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位大权在握的领导者的生活却是俭朴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节俭的呢?曹操当了魏王后,吸取历朝亡国的教训反复强调节俭。他规定后宫嫔妃与丫环
诸葛亮进川的时候,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并嘱咐他一定要联孙抗曹。可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硬是把孙权推到曹操那边去了。 早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曹操就派人约会孙权,共同夺取荆州。孙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