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世贞的脾气如何

Posted 官场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世贞的脾气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世贞的脾气如何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书生大致相同的认知,是有坚守,能担当,重名节,不随波逐流,同时又有空疏、迂腐、不识时务的一面,为争一时是非,可以不计后果,甚至不惜身家性命。活跃于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大名士王世贞,官场、文场两栖。他做过高官,又是文坛领袖。他要坚守书生本色,又要适应官场规则,由此,在矛盾、纠结甚至痛苦中度过了一生。>王世贞19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读书人走出书斋,步入社会,如泉水出山,必定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王世贞偏要做股清流,不染尘埃。在朝中任职的父亲也告诫他,“士重始进,即名位当自致,毋濡迹权路。”王世贞仕途起步,亮出个大格局。>>他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初任刑部,接手一个棘手的案子:锦衣卫一阎姓军官犯法,通过皇帝身边的宦官,找到锦衣卫头头陆炳求情,陆炳大包大揽,但王世贞却不买他的账;陆炳又找到首辅严嵩讲情,王世贞仍然不松口;陆炳无奈,只好把罪犯藏匿家中,王世贞搞个突然袭击,将罪犯抓捕归案。>他不畏权贵,伸张正义。权相严嵩虽奸恶,却重才,想把王世贞罗致门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事。但是,王世贞的态度是,“数近,而数远之”。他写诗明志,讲读书人要有气节,不与权贵拉拉扯扯。严嵩专权祸国,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上书弹劾,被打入大牢。王世贞入狱看望,送去汤药,并多方奔走营救。杨继盛妻子上书为夫诉冤,他代写诉状。杨继盛被杀,他凑钱为其买了墓地、棺木,张罗葬礼,还组织文学社团写诗悼念。>王世贞激怒了严嵩,个人付出了沉重代价,也给父亲引来杀身之祸。吏部两次拟议他任提学,皆被严嵩否决,去了个盗贼猖獗的青州任兵备副使。父亲作为蓟辽总督,御敌失策,“嵩构之,论死系狱”,“竟死西市”。>个人的磨难,父亲的冤死,使他对官场彻底失望。他发誓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人生险途,回归“同学少年”时代的初衷,做一个文士,“策名艺苑”,“立不朽之盛举”。>王世贞所处的时代,是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商品经济发达,思想空前活跃,文化市场高度繁荣。古董和书画收藏、戏曲观赏、图书刊刻,文人结社,成为一时风尚。同时,社会上盛行奢靡之风,那些王公贵族、达官贵人,费尽心机营居室、筑园亭,养优伶,事博弈,《金瓶梅》一书,就是当时一幅传神的世情画。这样一个时代,王世贞铁了心做个文人,日子会过得很风光、很滋润。明史《王世贞传》载:“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像他这个身份地位,题个字,作个序,写个墓志铭,或者逢上重要会议、论坛,出个场,说几分钟无比正确、又不着边际的话,数万、数十万“人民币”就会进入囊中。王世贞已经相当富有,开始建造园林,他自己记载就有八园,其中弇山园与上海豫园为同一人设计、督造,营造时间也差不多,堪称国中第一园了。他作为首屈一指的文人,居于首屈一指的园林间,享受着读书人的尊崇,良朋美姬,诗酒相娱,不是神仙般的日子吗?>但中国的读书人,走仕途是条大路。在这条路上走得不顺,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或者身心疲累之时,也往往生出些“种豆南山下”的心绪。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那是极少数。一旦有了机会,不管德才是否配位,不管天赋、志趣与位子多么忤逆,就忙不迭带上行李上路了。严嵩倒台,嘉靖死,父亲的冤案平反,同学、同事纷纷得以起用,王世贞的用世之心又萌动了,忍不住再入官场。>>王世贞重出江湖,做事风格变化不小。他收敛了锋芒,懂得了人情世故。但是,骨子里的东西难以改变,书生本性难移。他任职郧阳巡抚,辖区内的荆州,是操控着国家政权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家乡。荆州府学生员闹事,冲击县衙,凌辱知县,带头人是张居正的小舅子。他依法处理,“论奏不少贷”。你张居正高兴也好,怨恨也罢,我做得没错!还有荆州发生地震,朝廷要求各地官员“修省”。王世贞查阅了西汉著名易经学者、占卜大师京房的著作,并进行了占卜,得到的结论是“臣道太盛,坤维不宁”,“用以讽居正”。结果,惩罚又一次落到头上。他被任命为留都大理寺卿,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是名列前茅的“小九卿”。但是,在上任的路上,却遭到言官弹劾,只好打道回府了。一说,这是张居正背后指使。不过,他接到了张居正的来信,安慰他说,待舆论平息,“旋当复公”,就是任职很快会落实。>走仕途,理政事,要守经,还须知权,处理经权关系实难。万历五年,王世贞在名节上栽了个跟头。这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国家规定,他要辞去官职,回家丁忧二十七个月。但皇帝年少,其他内阁成员支撑不了局面,皇帝三番五次下诏,让张居正夺情,也就是不丁忧,不赴丧。对此,清流派举着维护纲常伦理的大旗,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张居正挥舞大棒,对强硬分子残酷打击,大批官员被罢官、杖责、贬谪、发配。在这场惨烈的政争中,王世贞必须选择怎么站队。经过官场历练,他有了大局观,处理事情,不再汲汲于虚名而注重于实际。因此,他站在了坚定地支持张居正一边。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向张居正送去厚礼,频致书信,还为张家祠堂写了《世德庆源祠记》,核心内容是颂扬张家祖德,为张家出了张居正这位伟大人物而庆幸。你王世贞出于什么动机?是为了“旋当复公”的留都大理寺卿吧?王世贞此举,被言官、清流视为严重失节。大节一亏,则此人无足道矣。此后,王世贞每有升迁,必有言官弹劾,什么贪腐、淫佚,大节已亏,小节不拘,恶言秽语,让他颜面丢尽。>>封建时代,不乏闪耀于精神星空的杰出人物,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多数的读书人,则被那只看不见的“历史之手”玩弄于股掌之中,走向共同的宿命:终其一生,纠结于宦途,官越尊,棱角越平,是非心越模糊,不少人甚至逐渐泯灭了良心,成为大奸大恶之徒。王世贞难入杰出人物之列,也非凡俗之辈,一生基本保持了书生本色。对他的所谓“失节”,不必过于上纲上线。留给历史的遗憾是,他没有沿着人生转型的路走到底,像他的同时代人李开先、汤显祖,写出《宝剑记》《牡丹亭》,为民族文化大厦的建设多添些砖瓦。

相关参考

如何评价王世贞这个人?王世贞的诗词

  王世贞明朝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为琅琊王氏余脉太仓王氏之后,字元美,号凤洲。嘉靖五年,王世贞在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出生,十七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进士,此后开始进入仕途。  王世贞为官

王世贞写了那些著作?王世贞的个人影响

  人物档案  姓名:王世贞  字:元美  号:凤洲、弇州山人  民族:汉族  国家:中国  出生地:太仓州  所处时代:明代  官职:南京刑部尚书  本经:《易经》  出生时间:嘉靖五年(1526年

历史人物 王世贞的家境如何

谈到王世贞,由他所著的《弇州山人四部稿》,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著作。我们也会想到他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序,促成了南京书商胡承龙印刷发行这部医学经典。作为历史上文人士大夫阶层中的代表性人物,王世

历史人物 严嵩为什么要杀掉王世贞的父亲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弹劾严嵩,列举“五奸十大罪”,但是此时的严嵩已经权倾朝野,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被严嵩迫害。作为杨继盛的朋友,王世贞给自己的朋友收了尸,并在葬礼上大哭一场。严阁老听闻这一件事后非常生

历史人物 严嵩为什么要杀掉王世贞的父亲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弹劾严嵩,列举“五奸十大罪”,但是此时的严嵩已经权倾朝野,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被严嵩迫害。作为杨继盛的朋友,王世贞给自己的朋友收了尸,并在葬礼上大哭一场。严阁老听闻这一件事后非常生

历史人物 王世贞简介,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m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三十八年,父王予以滦河失

“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是怎么死的?

  “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其中王世贞是“后七子”的领袖,在李攀龙

历史人物 “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是怎么死的

  “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其中王世贞是“后七子”的领袖,在李攀龙去世之后,文坛二十多年他一人独领风骚。  “后七

王世贞和李时珍有什么关系?王世贞与杨继盛交情好吗?

  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李时珍则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医药学无论是和史学,还是文学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王世贞和李时珍这两个人到底哪里有关系呢?又是什么关系?  说到王世

历史百科 问王世贞之事迹

问王世贞之事迹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太仓人。嘉靖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下狱,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既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世贞父仔以滦河失事,嵩乃构忬于帝,系狱;世贞与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