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婚礼中的“踩麻袋”和“推木雁”是啥样的
Posted 朝鲜族
篇首语: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朝鲜族婚礼中的“踩麻袋”和“推木雁”是啥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朝鲜族婚礼中的“踩麻袋”和“推木雁”是啥样的
朝鲜族婚礼形式较多,各不相同。在结婚古俗中以踩麻袋和推木雁比较有趣。在结婚这一天,新郎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骑马来到新娘家。
女方在新郎下马的地方放一条麻袋,麻袋里装的稻谷之类的粮食,新郎下马时第一脚必须踩在这个麻袋上,意味着将来新郎新娘婚后稻谷满仓,生活富裕,表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新郎到新娘家之后,被引到“新郎房”前院,地上铺有席或者毯子。当伴娘把系有白绸布坠子的扇子交给新郎,把木制雁放在新郎面前时,新郎要行一次礼,然后跪下来用右手握扇,用扇推雁,一直将雁推到“新郎房”台阶为止。推雁时如不小心,把雁推翻,说明新郎不机灵,蠢笨。
新娘家铺席时往往有人在席子暗处搞些名堂,想让新郎把雁推翻。
所以新郎推雁时往往假装用扇子推,实际用手推,以免推倒,但不能让人家看出来。
推完雁,进“新郎房”就坐。吃过饭,新娘和新郎一起向父母与亲戚行礼告别,新郎骑马前行,新娘坐轿随行。
朝鲜族在婚礼上为何要让新郎推木雁,说法比较多,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据说,雁一生只配偶一次,以后形影不离,不管是雄还是雌,如一方先死,另一方不再配偶。在婚礼上推木雁,象征着爱情忠贞不渝,白头到老。
相关参考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门楼即大门,白族很注意修建和装饰。大门的方位,正房面东的一般开在东北角,正房南向的一般开在东南角。大门的取向不能正对着堂屋,一般进大门后,要由西向南先转一个弯角进入院内。若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回避的,进
动物图腾崇拜龙(鱼)图腾崇拜。龙,黎语叫“党”,它居于深深的水中,不易被人眼看见,是美丽的动物。有“党”就有水,有水天不旱,庄稼有好收成,黎人崇拜之。东方哈应方言的黎族姓氏中有“龙的孩子”,他们认为自
阿佤人有很强烈的护粮意识。所以粮仓房是佤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较有特色的佤族建筑。粮仓房一般建于离寨、离住房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寨头、寨脚或寨边是设置粮仓房的最佳位置。有的村寨粮仓房较分散,有的村寨粮仓
新疆继发现历经九代,传承千年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熊舞”之后,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最近又发现了传承年代久远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山羊舞”和“天鹅舞”。吉木乃县文物局干事谢交汗向记者透露,濒临失传的哈萨克族
亲,古代女子是不穿内裤的。给一篇关于古代女子的内衣的吧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古代
维吾尔族的天文学知识源远流长。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乐智慧》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许多天文学知识,并在第五章《论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中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作者介绍了七曜的名称、
维吾尔族的天文学知识源远流长。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乐智慧》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许多天文学知识,并在第五章《论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中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作者介绍了七曜的名称、
满族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大致从完颜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由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创立的女真文字,后世谓女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