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末锦州卫人 明朝铁血忠臣周遇吉简介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末锦州卫人 明朝铁血忠臣周遇吉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末锦州卫人 明朝铁血忠臣周遇吉简介

周遇吉(1600年—1644年),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原名时纯。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为扭转卫所兵士战斗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谦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军队,因为全部驻扎于北京,亦称京营。到了明朝末年,京营将领很多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他们对于出身下层忠厚鲁直的周遇吉颇为轻视,周遇吉曾对他们说:“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纨绔子弟,只怕将来难以征战疆场,平时为什么不勤于操练以抱效国家,而愧对朝廷的俸禄呢?”>>人物生平>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明年冬,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十一年班师,进秩受赉。明年秋,复出讨贼,破胡可受于淅川,降其全部。杨嗣昌出师襄阳,周遇吉从中官刘元斌往会。会张献忠将至房县,扬嗣昌策其必窥渡郧滩,遣周遇吉扼守槐树关,张一龙屯光化,贼遂不敢犯。十二月,献忠败于兴安,将走竹山、竹溪,周遇吉复以杨嗣昌令至石花街、草店扼其要害,贼自是尽入蜀。周遇吉乃从元斌驻荆门,专护献陵。明年与孙应元等大破罗汝才于丰邑坪。又明年与黄得功追破贼凤阳。已而旋师,败他贼李青山于寿张,追至东平,歼灭几尽,青山遂降。屡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当时,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后周遇吉在山西也屡立战功,古典昆曲大戏《宁武关》和京剧《宁武关》表现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马一生,其中戏词中曾多次提到周遇吉在杨柳青大败清军的辉煌战绩。>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此后,明军在与农民军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殆尽,失去了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第二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陕西,准备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去杀贼,为什么反而要做说客?!”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显示自己效忠明朝的决心。>>二月七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代州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宁武关地势险要,而农民军又志在必得,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农民军因为在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较重,曾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攻势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明军火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也曾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于是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农民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农民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农民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农民军放箭,全部被农民军烧死。>城破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历史评价>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福王)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著作也极力渲染宁武关之战,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难觅历史原貌的描述。其实,宁武关之战的相持时间长短、激烈程度、战绩大小都是次要的,这些无谓的争论丝毫不影响周遇吉本人“舍身取义”的价值。 周遇吉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周遇吉墓>周遇吉死后被草草安葬在东门外恢河之滨,到清朝顺治年间才又重修墓地、树碑立传。墓地清朝时因防汛需要迁于今宁武火车站外高地,上世纪30年代修同蒲铁路时,又迁于城北华盖山山麓。墓前立有四通碑,三为清朝所立,一为建国后所立。清碑上文字已斑驳不清,“忠”“义”字依稀可见。>>宁武县里共三处与周遇吉有关的墓地遗址,一处位于人民大街西口县粮食局院内,这里也就是周遇吉的夫人和家人们的殉难之处。第二处位于城东大河堡村外,原为周遇吉本人墓地,后来因为河水冲刷而被迁走。第三处位于东郊火车站北,从周遇吉原墓址迁来,此处遗迹尚存。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周遇吉是谁——李自成称帝路上的克星

明末起义军数量众多,不过名声最大的想必是闯王李自成了。在直捣京城的路程中,各路守将可以说是望风而逃,李自成这个名字,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像根无法拔除的刺,不动难受,动了更难受。>>李自成>不过,在李自成

为何却因一只蝴蝶改变计划 李自成本不想进京

据部分史书记载,代州是进京的捷径之一,李自成率大军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攻下周遇吉驻守的代州。但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取捷径杀向北京,而是往西杀向周遇吉逃亡的宁武关,因为他从心底并不想进京,只想与周遇吉分个高下。

为何却因一只蝴蝶改变计划 李自成本不想进京

据部分史书记载,代州是进京的捷径之一,李自成率大军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攻下周遇吉驻守的代州。但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取捷径杀向北京,而是往西杀向周遇吉逃亡的宁武关,因为他从心底并不想进京,只想与周遇吉分个高下。

明末忠臣、嘉定起义首领候峒曾简介 候峒曾人物结局

  明清朝代更迭,自然是一番动乱。与中国其他朝代更迭不同,明朝和清朝分属于两个不同民族。虽然在今日,咱们都讲究中华民族大一统。但是在当时,明朝是汉族政权,而清朝是女真政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ldq

明末太监王承恩简介 王承恩怎么死的?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太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生卒年不详,幼时因家境贫寒入宫,后在曹化淳名下当值受到提拔。要是说道这儿,对于王承恩大家还没有印象的话,那就再提一个人。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明朝历史 这个人原来是明朝的总兵后来造反 逼得多尔衮亲征

明朝崇祯十六年里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崇祯十七年开始向北京进攻,由于明朝军队主力早已经被歼灭所以一路上势如破竹。除了在宁武关遇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外,其余都不战而逃或者投降,战至大同,时任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大

历史人物 明末忠臣夏允彝简介 夏允彝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夏允彝是明朝末年大臣,忠义之士,是著名民族英雄,抗清志士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松江华亭县人氏,生于公元1596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字彝仲,号瑗公,在万历年间与友人结成“几社”。  明朝末年,

明末忠臣夏允彝简介 夏允彝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夏允彝是明朝末年大臣,忠义之士,是著名民族英雄,抗清志士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松江华亭县人氏,生于公元1596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字彝仲,号瑗公,在万历年间与友人结成“几社&rd

历史人物 差点让闯王李自成进不了北京城的人是谁

  周遇吉:1644年,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占领北京城后,的兵将们除了忙着到处抓人找钱外,经常会说一句话:「要是明朝还有一个周总兵,我们怎么可能进得了北京城!」拿着的工资,夸著老朱家的人,这是典型的吃

祖大寿简介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祖大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