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婚姻只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
Posted 亨利
篇首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婚姻只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婚姻只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
1450年,英国爆发了历时30年的玫瑰战争。“玫瑰战争”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期间,英格兰的政治形势变化莫测,多位君主殒命,王朝不断更替,诸多贵族血溅沙场。而且战争期间女性角色十分突出,特别是亨利六世(Henry VI)的妻子玛格丽特王后。>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处于劣势,法军步步紧逼,无奈之下,1444年,英国国王派出代表团与法国进行谈判,英法最终签订了《图尔协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亨利六世将会迎娶法王查理七世(Charles VII)的外甥女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生于1430年,母亲是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的堂妹,父亲则是被称作“很多王冠但没有一个王国的人”的那不勒斯国王。>所以,面对玛格丽特的身世,英国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不仅通过迎娶法国公主以婚姻来巩固法国王位继承权的计划落空,而且,玛格丽特的父亲也不能为女儿提供地产作为嫁妆,自然也不会为英国来增加土地。可以说亨利六世的婚姻是为了避免进一步丢城失地的耻辱而不顾一切谋求和平的选择。>而对于玛格丽特本人来说,她所能做的只有接受这段婚姻,毕竟她自己没有发言权,她和她的婚姻只不过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1445年,玛格丽特来到英格兰,亨利六世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仪式上,玛格丽特被人们誉为“为诺亚带来大洪水退去消息的鸽子”。但是现实与期望却出现了很大的出入。英国王室为了进一步与法国媾和,双方于1445年就归还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缅因(Maine)与法国国王达成秘密协定。这个消息一传到英格兰,就引起了激烈反对。1449年,法王查理撕毁《图尔协定》,英法战端再起。>缅因问题让玛格丽特饱受质疑和诟病,英国人认为正是玛格丽特的“耳边风”影响了性格软弱的亨利六世。从玛格丽特写给查理七世的信件来看,玛格丽特确实受到来自法国的压力。亨利六世也曾在一封信里写到,将缅因交还法国是在“我最挚爱的王后”的请求下实施的,“她已经多次请求我做这件事了”。但客观来讲,玛格丽特只是一位年仅十五六岁的王后,她的能力不足以左右英国的政策。于她而言,她只是政治斗争的一颗棋子罢了。>不过,英国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玛格丽特王后的婚姻完全没有意义。有人抱怨她“没给英格兰带来一便士的利益和一英尺的土地,英国让诡计多端的法国人给算计了”。> >15世纪的英国成为派系斗争的主战场,包括以萨福克公爵为首的主和派、以萨默塞特公爵为首的贝福特派,以及理查·约克(Richard Plantage,3rd Duke of York)公爵为首的约克派。玛格丽特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其中主和的萨福克公爵与玛格丽特的利益诉求基本一致。二者不断靠拢。亨利六世也十分看重萨福克公爵。不过,当其代表英国就归还缅因与法国达成一致时,萨福克公爵成了民众发泄愤怒的众矢之的。最终,萨福克公爵被议会流放,途中被愤怒的英国水手杀害。>萨福克公爵离世并没有让玛格丽特逃离政治漩涡,很快,她又卷入了约克派与贝福特派之间的斗争。约克派因为亨利六世信任贝福特派,二者积怨已深,特别是1442年,亨利六世派遣萨默塞特公爵远征法国,并授予其对安茹、缅因7年的统治权和军事指挥权,这件事让身为英国最大地主的理查·约克对王廷甚为不满,认为自己总是被排除在权力集团核心之外。>二者最激烈的矛盾来自王位继承问题。亨利六世与玛格丽特一直未有子嗣。从血统上来看,距兰开斯特王位最近的继承人应该是贝福特一支,不过1407年,亨利四世(Henry IV)为维持王位继承的稳定,以议会立法的形式将贝福特一支排除在王位继承序列之外。但是理查·约克却认为亨利六世很有可能改变王位继承法,让贝福特家族继承王位,因而更是把对方视为死敌。1450年9月,理查·约克企图借助议会扳倒萨默塞特公爵,然而最终失败。1451年,理查·约克再次打着“清君侧”之名对亨利实施兵谏,再次失败。亨利六世却只将其囚禁几周,并未严惩。>1453年玛格丽特终于诞下继承人爱德华,但此时亨利六世精神崩溃已经不能主政。玛格丽特与理查·约克就摄政问题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约克胜出。这主要是因为玛格丽特来自法国,势单力薄,英国对其抱有偏见,她也根本无力与财大气粗的理查·约克相比,而且,英国历史上也没有女性摄政先例。但是玛格丽特不甘心失败,继续与约克派进行斗争。1454年,亨利六世病情好转,玛格丽特就鼓动亨利六世清算约克派。>见此,理查·约克决定先发制人,并取得胜利,亨利六世成为俘虏。在萨默塞特公爵成为战争替罪羊之后,约克公爵才表示对亨利六世效忠,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晚年的悲情结局>不甘心于此的玛格丽特又组建了兰开斯特小朝廷,与理查·约克明争暗斗,内战危机越来越迫近。1459年,双方正式宣战。约克派一方处处宣传,爱德华王子并非皇室血脉,而是玛格丽特与他人的私生子。玛格丽特也插手议会,直接宣判了理查·约克的弑君罪,判处约克及其诸子死罪。>1460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理查·约克这次干脆要求议会废黜亨利六世,但是遭到拒绝,议会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亨利六世终身为王;废除爱德华王子的继承权,亨利六世身后由约克及其继承人继承英国王位;约克及其子嗣要保证亨利国王的人身安全及自由。>1460年,再次集结军队的玛格丽特与约克军队决战,约克公爵及其次子死于战场上。1461年3月4日,约克公爵长子爱德华在伦敦加冕,称爱德华四世(Edward IV),约克立朝。玛格丽此后逃亡法国,尽管在那里的处境十分窘迫,但是玛格丽特积极拉拢苏格兰国王和法王,并获得了二者的支持和军事援助。 1470年,约克王朝的沃里克公爵发动叛乱,拥戴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George Plantage,1st Duke of Clarence),失败后逃亡法国。玛格丽特遂与沃里克公爵放下昔日恩怨结为儿女亲家,双方联手。>1470年10月,沃里克攻入英格兰,爱德华四世逃亡荷兰,亨利六世复位,兰开斯特王朝复辟。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爱德华四世就重新打回英格兰,爱德华王子战死,玛格丽特被俘,爱德华四世秘密处死亨利六世,兰开斯特复辟王朝终结。>玛格丽特被爱德华四世囚禁了五年之久,因为丈夫和儿子的离世,她自己也失去了奋斗的希冀。1475年,表兄法王路易十一(Louis XI)将其赎回,玛格丽特意志消沉,回到法国之后就一直住在一家修道院之内,1482年8月25日,玛格丽特王后去世。>与瑟曦一样,玛格丽特也被时人所诟病,认为其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有人认为,是玛格丽特“造成了贵族叛乱和兰开斯特王朝的灭亡”,还有人认为“玛格丽特以女人的方式让灾难蔓延,使一切陷入混乱,终至兰开斯特王朝灭亡”。莎士比亚甚至还将其蔑称为“法国母狼”。这倒与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红颜祸水如出一辙。>反观应负主要责任的亨利六世,却没有受到太对批评。一方面,亨利六世保有君主的尊严,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于法国的愤怒很容易让无法批评国王的他们把玛格丽特看作是替罪羊。>如果我们能够卸下偏见,理性分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战争绝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爆发,对王位的争夺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此外,在当时的英国,庄园制度解体,货币地租流行,货币关系使得封君、封臣间的权利义务纽带弱化,加剧了社会动荡。>玛格丽特王后的一生其实是被战争所毁。正是因为英法百年战争她才不得不嫁往英国,身为王后的她在丈夫软弱的情况下必须在派系之间游走生存,面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想要保全自身,玛格丽特也只能奋起反击,维护王室利益。因此,是历史裹挟了玛格丽特的命运,是玫瑰战争导致了她的悲情人生。相关参考
2013年4月,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带着世人的追念撒手人寰。顷刻间,一阵关于铁娘子的旋风袭来,有褒扬,有诛贬。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从学业到初选议员,再到竞选首相,从婚姻爱情到老公子女,再到
2013年4月,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带着世人的追念撒手人寰。顷刻间,一阵关于铁娘子的旋风袭来,有褒扬,有诛贬。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从学业到初选议员,再到竞选首相,从婚姻爱情到老公子女,再到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婚俗,就像布依族同宗同姓的人不可以结婚。说起布依族文化,最传统的要数布依族婚俗了。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的人通婚,但也有与外族通婚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想知道布依族可以和汉族结婚吗?在布...
毛泽东在这方面颇有真知灼见,他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经过春秋战国数世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民厌恶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这样一股强大的暗流作用下,秦国才捡了一个大便宜。>>
世人都嘲笑“范进中举”,只是因为不知道其结局而已!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倘若说起范进,世人都会想到那个多年科举考试不中,备受打击,并且在中举之时呈现出疯癫之态的人物。很多人都会可怜范进,
藝伎,作爲日本的一種文化符號,每當提及,總讓人浮想聯翩。《藝伎回憶錄》劇照對於西方人來說,藝伎既帶有東方女性的神祕色彩,也滿足了他們對異域風土人情的無限想象。而對於同處於東方的我們來說,藝伎也是一個似
締造明朝仁宣盛世的明宣宗朱瞻基在歷史上卻背負罵名,原因是他喜歡玩蛐蛐。據說他為了滿足自己玩蛐蛐的愛好,竟下詔讓全國各地的官員為他廣徵蛐蛐。如此勞師動眾,只為了滿足朱瞻基這種有些怪異的嗜好,難怪朱瞻基會
...态度十分冷淡,觉得只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已,显然这段婚姻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婚姻”。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1915年十五岁的张幼仪辍学嫁给了徐志摩,三年后生下大儿子徐积锴,而正在追求
历史人物 最开始的刘邦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 他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还不知道:刘邦为何能夺得天下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刘邦这个人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从小生长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混乱的,在刘邦年轻的时候,他只是
說到亦舒,不得不提她那位大名鼎鼎的哥哥倪匡。倪匡是香港文壇著名的作家,與蔡瀾、金庸和古龍並稱爲“香江四大才子”。1957年,剛剛來到香港的倪匡由於前路渺茫,於是一邊打散工一邊撰寫文章向報社投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