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伍子胥灭自己的祖国,到最后为什么还说自己是忠臣
Posted 祖国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伍子胥灭自己的祖国,到最后为什么还说自己是忠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伍子胥灭自己的祖国,到最后为什么还说自己是忠臣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投降吴国,接着引领吴国军队灭亡自己的祖国楚国。照一般的理解,这绝对是一个欺师灭祖的叛国行为,是应该遭到千古唾骂的。>>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对伍子胥的评价,很少有指责伍子胥叛国的。大都对伍子胥抱有同情。而且还不仅仅同情伍子胥,简直认为伍子胥这样做,是非常忠诚的表现。>比如,陈轸说:“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已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比如,桓谭说:“忠臣高节,时有龙逢、比干、伍员、晁错之变。”>比如,范仲淹说:“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比如,李贽说:“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看到没有,古人都在说伍子胥是忠臣!>伍子胥背叛自己的祖国,把别的国家引进来,灭亡自己的祖国。而且还对死去的国君进行鞭尸侮辱。为什么却还被认为是忠臣呢?该怎么来理解这种评价呢?>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先有“孝”,再有“忠”。>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就说说,很多时候,“忠”和“孝”只能二选一。那么,当这两件事需要二选一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呢?>古人普遍认为,应该先尽孝,再尽忠。>比如闻名天下的李密,当晋武帝让他到朝廷去做官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陈情表》,向晋武帝表明,他应该先伺候祖母,等祖母去世后,他才会出来当官。晋武帝不但不生气,对他的做法,竟然还很赞赏。>还有包拯也是,虽然有外出当大官的机会,但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选择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当小官。此举获得后人一致赞扬。>从汉代开始,推荐当官的机制叫做察举制。察举制最重要一项就是“举孝廉”。只有孝道的人,才配出来做官。>由此可见,古人是把“孝”放在“忠”的前面的。>最切实的一个例子。我们一般都会把祖国比喻成“母亲”,但是从来没有把母亲比喻成祖国的。由此可见,母亲显然是比祖国更重要的。>伍子胥为什么要带着吴国回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就是因为他要为他的父兄报仇,这是一种“尽孝”的行为。而“尽孝”之余,才能有忠。所以李贽说他“绝孝纯忠”。>>二、只是灭“王”,不是灭“国”。>伍子胥那个年代,不像后世。那时候,作为最大的王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权威。在周天子失去权威的情况下,君王和臣民就形成了双向关系。这种双向关系,孟子一言道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既然楚平王不讲道理地杀了伍子胥的父兄,那就是把伍家当成“土芥”,伍子胥理所当然就应该把楚平王当成“寇仇”了。这一点,那时候的人都是理解的。>再说了,伍子胥虽然带着吴国军队打回楚国,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灭楚国,而是找楚平王复仇。当知道楚平王已经去世后,他也就是掘墓鞭尸,并没有对楚国王室进行斩尽杀绝,也没有另外扶持一个人起来,代替楚王。>还有一点,当时的楚国人,其实是很同情伍子胥的,是认为伍子胥的做法有道理的。可见人心向背。>当然了,世上从来没有一边倒的事情。关于伍子胥,历史上也有一些人认为伍子胥的做法是不对的。比如明代官员邵宝就曾说:“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当代作家王若虚也说;“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显然,他们说那样的话,是因为所站的立场不一样的缘故。相关参考
伍子胥出生在楚国,是楚国人。但是伍子胥一生主要为吴国服务,并且一直都在为灭掉楚国而努力。对于中国有史以来传承的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往后历朝历代却没有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指责他,这到底是为
相传元顺帝时期,高丽国给他送去了一位宫女,这位宫女特别深得顺帝喜爱,没多久就把她册立为妃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她为奇贵妃。这位外国女子当上中国皇后,竟是促成灭掉自己母国的关键。当时皇后死去后,在中国曆朝
相传元顺帝时期,高丽国给他送去了一位宫女,这位宫女特别深得顺帝喜爱,没多久就把她册立为妃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她为奇贵妃。这位外国女子当上中国皇后,竟是促成灭掉自己母国的关键。当时皇后死去后,在中国曆朝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在敌人手中,而是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
历史人物 此人权倾朝野,曾经把皇帝逼退位,后人为什么还说他是忠臣呢
他有一个很牛逼的同父异母兄弟——霍去病。什么,你不知道霍去病是哪尊大神?>霍去病17岁就率800精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杀敌人2000多人,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19岁时更是率领1万骑兵,6天转战千余
历史人物 刘邦让准备烹杀自己父亲的项羽分一杯羹,为什么还说他是孝子?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内部深刻的含义又是另一回事,这也就是会有类似于“表里不一”这样的词存在的原因。就比如刘邦在项羽把自己的父亲放在大油锅面前,用“烹杀”来威胁自己的时候,自己会大笑让他
50部童年经典动漫,你看过几部?还记得童年看过的动画片吗?那些儿时好朋友是我们一生都会留恋的纯真情怀,手绘的卡通人物,印着logo的文具盒,还有最喜欢的动漫贴纸,都珍藏在记忆深处。一眨眼,我们如今都已
伍子胥本就是个人才,却不料父兄遭戕,家破人亡,故国不容,只有亡命天涯。世道人心,世上的公平、忠义都存在于人的口,伍子胥奔逃吴国为报父仇引吴国君王攻破自己祖国。大仇得报,却遭吴君猜忌,奸臣陷害,终被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