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尹嘉铨文字狱案,只因为四个字他被绞刑

Posted 文字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尹嘉铨文字狱案,只因为四个字他被绞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尹嘉铨文字狱案,只因为四个字他被绞刑

尹嘉铨,是乾隆年间的一位道学先生,专门讲授《诸子集注》,当时小有声名,官至三品朝臣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尹嘉铨退休回到老家博野县。>犯案经过>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尹嘉铨退休还乡的第二年的四月,乾隆皇帝西巡五台山,驻跸保定。道学先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接驾盛典,近在咫尺,何况自己又是乾隆帝的一名老臣。”无奈当时直隶总督那些地方官都不愿他出场,谁愿意多一个人来分享一份“皇恩浩荡”。>>最后,尹嘉铨为了见上乾隆皇帝,为有生之年再为吾皇尽一份犬马之劳,竟然昏了头想出个办法:就是作为孝子,得为自己已经入土的老父亲——尹会一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一,父亲曾经得到皇上的褒奖,请求皇帝赐给谥号。二,让父亲与开国名臣范文程一起从祀文庙。如果乾隆帝恩准,那自己不是既做了孝子,又可以大出风头,在博野的父老乡亲面前风光无限。>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叫起大儿子,叫他火速前往保定府,呈上自己为老父亲请谥的奏折。这一下,尹嘉铨,怎么也不会想到,乾隆皇帝大为恼怒,当即下令革去尹嘉铨的顶戴,交给刑部审讯,指定官员前往抄家,而且特别嘱咐一定要留心搜索检查“狂妄字迹、诗册及书信”。既然圣旨已下,开始抄家,那些落井下石的承办官员绞尽脑汁给他罗列罪名。比如说他强娶50岁的节妇为妾等等,于是尹嘉铨一个前三品顶戴大臣,著作颇丰的道学家,成了大逆不道的伪君子。而且道学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不仅光耀门庭的美梦破灭,竟还招致一场杀身之祸。>果然,在尹嘉铨的文章中查到“为帝者师”的字句,乾隆皇帝咬文嚼字地批驳道:“尹嘉铨竟俨然以师傅自居,无论君臣大义不应加以妄语,即以学问而论,内外臣工各有公论,尹嘉铨能否为朕师傅?”显然由此人们看到了一向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的另一面:阴险、凶残、狠毒。他对文字挑剔之苛刻令人防不胜防。当然这对于妄想沽名钓誉的尹嘉铨是怎么也不会料到的。>许多的清史学家认为,尹嘉铨的文字案,是因为他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称为“古稀老人”,而这一称呼乾隆皇帝早已使用过,他又来用,惹得天子大怒,差一点被凌迟,后经人百般劝谏,才免了凌迟,免了株连全家。这也算是他不幸中的万幸。>鲁迅先生在《买小学大全记》中,谈到尹嘉铨的文字案,自有他的见解:“乾隆时代的一定办法,就是: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查抄,这并非看中他的家产,乃是查看藏书和另外的文字,如果别有‘狂吠’,便可以一并治罪。因为乾隆的意见,是以为既敢“狂吠”,必不止一两声,非彻底根治不可。”>显然这是皇帝的强词夺理,尹嘉铨不过妄想以光耀门庭的奏折去保定府接驾皇帝,分享一份浩荡龙恩,见上乾隆,喊上几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借以在父老乡亲面前显露风光罢了。并没有想东山再起去当乾隆皇帝的老师,他万万没想到也就是这一招竟然送了自己的性命。>在严刑逼供下,70多岁的尹嘉铨不得不认罪:“只求皇上将我立置重典,以为天下后世之戒,这就是皇上的恩典。”乾隆皇帝亲自做出裁决,处以绞刑,销毁他的著作及有关书籍93种。

相关参考

从 ”尹嘉铨案”入手,探析满清科举制度真正的弊端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有过辉煌的康乾盛世,也有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诸多不平等条约,让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个政权出现如此大的衰退往往与其吏治问

历史人物 乾隆要杀尹嘉铨 为什么听过他吃饭之后就免去死刑呢

乾隆皇帝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国富民强,在那个时候清朝也可以说是处在巅峰时期。不过任何一个人肯定不是完美的,虽然乾隆皇帝非常的精明能干,但是乾隆皇帝身上也有着很多缺点。就比如说他比较

历史人物 乾隆为什么要杀尹嘉铨 后来又为了什么事情放了他的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很多朝代的国家,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今天如果让你选出其中的一位皇帝来说一下他的优缺点,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一个人物也是高得票的,他就是清朝的统治者乾隆。这个统治者我想大家一定都

乾隆时期文字狱大案中最冤的冤案

  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中,尹嘉铨为父请谥案可算得一个典型。尹嘉铨乃直隶博野人,业已致仕,是个告老还乡的大理寺卿。只因未看破红尘,被名缰利锁所惑,执意要为其父请谥,这下可招了祸,被乾隆帝”从宽”推上了

刘备竟然只说了这四个字! 探秘张飞被害之后

然这个好兄弟死了之后,刘备却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当然,咱们都知道,他不可能只讲了四个字,他肯定是嚎啕大哭、呼天抢地、一把鼻涕一把泪——我的好兄弟啊,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呀,张达范强天杀的呀,老子不

将军舍命保护赵匡胤,他被奸臣诬陷时,赵匡胤只冷冷说了2个字

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

北宋一将军,曾舍命保护赵匡胤,当他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2个字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如果某人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即使他犯下什么过错,基本不会有性命之忧。北宋初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舍命保护赵匡胤,为此差点被敌

历史秘闻 北宋一将军,曾舍命保护赵匡胤,当他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2个字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如果某人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即使他犯下什么过错,基本不会有性命之忧。北宋初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舍命保护赵匡胤,为此差点被敌

清朝最后的文字狱案 慈禧欲杀一儆百反惹麻烦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序》交

清朝最后文字狱案,慈禧本想杀一儆百,没想到反惹麻烦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文章,阅读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文章。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