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样的
Posted 氢弹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样的
人物轶事>求学生涯>黄祖洽幼年受家中藏书的影响,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考入长沙兑泽中学之后刚刚一年半,日本侵略军逼近了湖南。长沙大火以后,黄祖洽离开家乡到江西河口(今铅山县)进入当时迁到河口的九江中学。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步步深入的时代,黄祖洽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国家的患难和家境的清贫,使他从小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但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养成了在困难面前不服输、不信邪、自立奋斗的倔强性格。高中时,每星期的作业在一个晚上便可以全部完成,其余的时间就用于自学。>>1943年暑假高中毕业后,黄祖洽只身离开江西去内地,途中几经辗转,还在西昌做了半年小学教师,第二年才到达昆明,考入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两年后西南联大结束,他被分发入清华大学。在大学里,黄祖洽得到不少学识渊博的教授的直接教诲和热情鼓励。例如,教微积分的程毓淮、教高等代数的蒋硕民、教电磁学和物性论的叶企孙、教力学和热力学的王竹溪,都曾给予他深切的关怀和切实的帮助,特别是王竹溪,不仅介绍他读一些数学和物理学的名著,还在假期为他改习题并教他法语。有一段时间,黄祖洽消化不良,而学校食堂的伙食又差,以至腹泻经久不愈。王竹溪了解到他的病情以后,就让他每天到自己家里吃饭,让夫人特别为他做可口又易消化的软食,连续一个多月,直到他痊愈为止。在这些严格而又慈祥的教授的指导下,黄祖洽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跨入了近代物理学的殿堂。>文学少年>在黄祖洽出版的一本名为《三杂集》的书中,收录了他中学时期所写的“少年作文十篇”。这些作文均来自60多年前的两本作文簿,由黄祖洽的母亲留存、珍藏下来,直到母亲辞世前才最终转交给他。>《月明之夜》《爱国贵于自爱说》《论建设心理国防之重要性》……单从篇名来看,当年那个心系天下的少年黄祖洽便已跃然纸上。>>作文簿上,一篇题为《读庚信小园赋书后》的文章后,语文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骈散一炉,文情俱胜。使季绳而专研文学,不难出人头地也。勉之望之!”>“季绳”是黄祖洽的字,老师建议他专攻文学,并寄予极高期望。然而,初露文笔锋芒的黄祖洽其实对理科更感兴趣,特别是物理。>车祸姻缘>1950年8月27日,黄祖洽与从清华一同分来的同学一起回清华园去玩。归途中骑过海淀西街的时候,黄祖洽被从后面驰来的一辆汽车撞成脑震荡,晕倒在地。黄祖洽在医院病房昏迷不醒有两个多星期之久。在养伤期间,黄祖洽学会了织毛线,伤势逐渐康复。当时有几个大学毕业后新分配来的女青年,她们都很同情黄祖洽,特别是一位叫张蕴珍的,她作风正派,办事认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家就在北京,常从家里做些酱牛肉之类的食品带来给黄祖洽增加营养。黄祖洽也常和她谈心,帮助她学习俄语。慢慢彼此有了好感,成了朋友、恋人,1952年年底,结成了终身伴侣。>>张蕴珍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曾经从事原子能化学方面的研究,1984年开始参加《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科学院卷的编辑工作,改任编审。他们共有子女三人。>半导体研究>为了加速核武器研制,原子能所按领导指示成立了“轻核理论小组”,由黄祖洽带领十几个年轻人进行氢弹预研工作。不久之后,为了加强原子弹和氢弹预研工作的联系,黄祖洽又被要求用一半时间在核武器研究所兼职,一方面参与设计原子弹研制所需的“状态方程”,一方面仍继续参加氢弹预研。>>由此,黄祖洽得了一个“半导体”的绰号——按保密要求,他在原子能所的工作情况可以提供给核武器研究所,以促进他们的工作;但核武器所关于原子弹的研制,却绝不能向外界有丁点透露。>文革经历>1969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越来越严重,核武器研究所也进驻了工、军宣队,知识分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黄祖洽也在刚刚领导完成了一种型号氢弹的设计,把设计方案提交生产部门后,就被送到河南上蔡县的一个“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黄祖洽以豁达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度过了那段岁月,在“干校”里,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播种和收割高粱、收割麦子、种菜、养猪等,甚至干过建筑小工,虽然身体上有些累,但紧张的思维却得到了难得的放松,经过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他的血压已经恢复正常。>恩师情深>1948年,黄祖洽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当时在清华任教的王竹溪先生告诉黄祖洽,钱三强即将从美国回来,建议他报考钱的研究生。于是,黄祖洽在钱三强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其间,钱三强发现,黄祖洽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很好,适合做理论研究,就把黄祖洽推荐给彭桓武做了研究生。从此,黄祖洽和彭桓武结下师生缘,也逐渐成为一生的好友。>>晚年时,他们还是经常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彭桓武留下了“廿月师徒,多年战友,逢时顺势同行走”的诗句。>二次辉煌>黄祖洽是“一生两辉煌”,一是中国核反应堆工程和核武器设计的奠基者,二是手执教鞭,为中国理论物理事业培养继承人。“杏坛二三子,起舞亦婆娑”是黄祖洽自题诗《述怀》中的两句。谈起给学生上课,黄祖洽说,“每当上完一节课,看到我的学生紧皱的眉头解开了,眼睛里的疑惑不见了,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嗅到空气中浓厚的学术气息,我都会感到莫大的快乐。”>耄耋之年的黄祖洽还担任着120多人15讲的本科生课程,多年来,黄祖洽数次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还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不留遗憾>如果不去大学任职,黄祖洽有可能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的奖章,与荣誉失之交臂,是否觉得留有遗憾?当黄祖洽被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是因为可以当功臣,我才去做这件事。它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我个人的兴趣。”>>2014年9月7日,黄祖洽去世,对他的评价是“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人物评价>老黄(黄祖洽)会对自己在中华民族确立世界地位中的贡献,感到骄傲与欣慰。(物理学家 杨振宁)>黄祖洽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物理学家 李政道)>祖洽同志是我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科学家 朱光亚)相关参考
·黄祖洽黄祖洽,核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先后从事原子分子理论、原子核理论以及输运理论的基础研究,对我国原子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
黄祖洽(1924.10.2—2014.9.7),男,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
人物轶事>出生及幼年>何键(1887-1956),号云泉,后改号芸樵,国民党陆军上将。1887年3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西乡东冈何家屋的一个农家。父亲何其善,做过多年的佣工,经营过多年
名人故居>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
名人故居>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
崇祯皇帝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时的最后一位皇帝,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还未灭亡之前,崇祯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有人写了个“有”字。 古人迷信,觉得
《延禧攻略》播出以后,男二傅恒可谓是人气大涨。剧中的傅恒长相英俊,为人正直,文武双全,智谋过人,实在是太完美了。 其实,真实历史中的傅恒也不逞多让,他出身贵族,本可衣食无忧锦衣玉食过一生,却在国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人物轶事>与闻一多>得一知己,可以无憾>臧克家与闻一多的相识是在青岛,那是1930年的夏天。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轶事典故>郑君草>相传郑玄酷爱车前草,因此车前草又以郑玄命名,被称为郑君草。>精通术数>郑
历史人物 有关于魏大中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主要成就>与同为阉党所害的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并称“前六君子”。>>人物评价>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不为所屈,与杨涟、左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