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李作鹏死后追悼会为何中途停止不办
Posted 丧礼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揭秘:李作鹏死后追悼会为何中途停止不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揭秘:李作鹏死后追悼会为何中途停止不办
李作鹏在林彪事件之后,被隔离审查,之后有17年的有期徒刑,不过后来保外就医了,被安排在太原居住,分有一套小三房。>当时为了以免不必要的麻烦,李作鹏改名为“李明”,意味明人不做暗事,坦坦荡荡。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李作鹏的真实身份。>>李作鹏几乎不与外界打交道,自己一个是在家练习书法,偶尔有一些军队的车停在他门口,次数多了周围的邻居就有点好奇李作鹏的真实身份了。>后渐渐的来采访李作鹏的人就多了 ,于是李作鹏装聋作哑的不搭理他们,其中难免有人想激李作鹏说话,于是就说林彪不会打仗之类的话,李作鹏听后立即反击,“谁说林彪不会打仗?”>当时给李作鹏的生活费是每月350元,这和他之前的工资一样,但是时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物价发生了变化,好在勉强够生活开支。>李作鹏也知足常乐,因为他只得还有人过的生活没有他好,于是他对这些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他晚年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写一些人物和军史类的作品,他自己也还写了一些回忆录。>2009年1月3日,享年95岁的李作鹏在北京病逝,当天的下午国内的各大网站都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一时成为热点,这天李作鹏的战友和战友的子女都打电话或是发短信给李作鹏的儿子表示慰问。>1月5日这天下午,太原市民政局和军干所的领导一共4人到了北京,李作鹏的儿子李冰天向他们4人汇报了李作鹏病危及抢救时的情形,以及对丧事的安排想法。>最后李作鹏的儿子和太原来的4位领导都一致认为,丧礼的规模应该小,最好仅限于家庭化,而且也要节俭一些。>>1月8日,李作鹏的灵堂布置完成, 在李作鹏曾经居住的家中,在客厅之中摆放的是李作鹏的遗像,一张1964年时拍摄的,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画面非常清晰,更加庄重。>1月11日下午,李作鹏的子女在八宝山殡仪馆租到了举办丧礼的场地,告别仪式确定在1月17日的上午9点半。>原本一切定好了,不过在16日的下午,在和上级领导的一番谈话之后,李作鹏的家人决定取消17日的遗体告别仪式。相关参考
庐山会议期间,林彪和黄吴李邱在一起;左起:李作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会作。1971年9月12日,是个平静的星期天。不要说一般老百姓没有想到,就是被卷进“九一三”漩涡中的黄吴李邱也没有想到,第二天
在"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之后,曾依附于林彪的"四大干将"吴法宪、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四人受到指控。他们的夫人在这样的时刻又是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呢?她们各自的晚年到底又是怎样的呢?国人可能不一定全
中国·林彪反革命集团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目的的反革命集团。该反革命集团以林彪为首,主要成员有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林立果、江腾
在"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之后,曾依附于林彪的"四大干将"吴法宪、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四人受到指控。他们的夫人在这样的时刻又是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呢?她们各自的晚年到底又是怎样的呢?国人可能不一定全
周恩来追悼会(资料图) 文章摘自《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一九七六年,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年。
核心提示:于是,“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改为到八宝山“送别”。徐向前资料图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佚名,原题:徐向前个性最为隐忍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节选>1990年6月27日,因肺结核病复发
本文摘自《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郭金荣,中共党史出版社60年代初,天灾人祸,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吃不饱。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他主动将自己的生活标准降低,也许会有人说,全国再困难,也不会影响到毛主席的生活,
毛主席一生只参加过三人葬礼,其中陈毅的追悼会上,为何穿着睡袍?
毛主席这一生没参加过几次葬礼,只有任弼时、罗荣恒和陈毅的追悼会上有过他的身影,不过有照片可以看到,在陈毅的追悼会上,主席穿的是睡袍,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其实在开国的那十大元
李作复辽宁昌图人。1938年生。台湾空军军官学校第四十一期毕业。曾任飞行员、分队长、中队作战长。1975年2月任中队长。1976年12月任大队教官。1977年6月任联队试飞官。1979年1月任中队长。
讲真话难,这样的慨叹老早就有,不算鲜言新语。真话难讲,在于有人不愿听真话,搞“直如弦,死道边”那一套。不过,也有人从本心来讲,愿意多听听别人的话,不是摆一摆喜听真话的架势让人看,而听了一阵却中途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