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郭永怀纪念馆 对郭永怀的相关评价

Posted 同志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郭永怀纪念馆 对郭永怀的相关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郭永怀纪念馆 对郭永怀的相关评价

郭永怀生于山东荣成,自幼天资聪慧,毕业于北京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郭永怀于1968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 郭永怀>郭永怀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荣成博物馆一层,这里是郭永怀同志的故乡。>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设有特效展厅、多媒体厅等设施。陈列馆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用5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4个视频记录展示了郭永怀同志的人生历程和科学成就。>在展馆东南侧还建有郭永怀纪念广场,立有高达8米的郭永怀全身铜雕。>对郭永怀的相关评价>钱学森:“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朱光亚:“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九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郭永怀的主要事迹 郭永怀的人物简介 郭永怀飞机失事原因_郭永怀的主要成就_

中文名:郭永怀外文名:Yung-huaiKuo出生地:山东荣成主要成就: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首任副所长参考资料:《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

历史人物 郭永怀个人资料,郭永怀个人资料

  1人物生平  1909年,出生于今山东省荣成市。郭家世代务农,父亲郭文吉粗通文墨。  1918年,9岁的郭永怀在三叔郭文秀开办的学堂里读书识字。  1922年,在石岛镇(今石岛管理区)明德小学就读

知名人物 郭永怀人物简介

·郭永怀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

历史秘闻 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烈士殉国50周年,深切怀念

   50年前的今天,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先生为国殉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怀念这位“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

历史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关

历史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简介

李佩(1917年12月20日—2017年1月12日),女,江苏镇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

郭永怀:遭遇空难时所有人在保命他却在喊公文包,只因里边有秘密

「”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这句听起来极其普通的话,来自「”中国科制之父”钱学森写给师兄的信。而此处的师兄,正是曾被钱学森称作「”一人抵得上十个师”的科研天才郭永怀。钱学森这声看似平常的呼唤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data-filtered="filtered"郭永怀  两弹一星一共23位元勋,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中,又唯郭永怀先生一个人三个领域都涉及。而郭永怀先生还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两

历史人物 郭永怀有哪些贡献 他去世后周恩来痛哭不已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主要从事航空工程研究,为“两弹一星”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听闻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周恩来总理泪流满面,痛哭不已。郭永怀>郭永

”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先生李佩:「”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文:老张在路上01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试验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要人抓紧联系飞机。郭永怀匆匆地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