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黄纲存机起义回大陆900人欢迎他,国家奖励他黄金为什么不要
Posted 教练机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黄纲存机起义回大陆900人欢迎他,国家奖励他黄金为什么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黄纲存机起义回大陆900人欢迎他,国家奖励他黄金为什么不要
抗日战争时,很多热血青年参军入伍打鬼子,也有些人因为其他原因错过了这个时机,但他们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深情。>1937年,抗战爆发时,山东德州的一个青年替叔叔参军入伍。因为叔叔身体不好,这个青年就从天津赶回来当了兵。不过他进入的是当时国民党的军队。>>这个青年叫黄纲存,他参军后先在工兵部队,由于爱学习考到了空军院校,还被送到美国学习飞行驾驶技术。>黄纲存在美国学习完后,本想回国参战,但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无奈之际被编入飞行运输队。内战结束后,黄纲存被要求带着妻儿去了台湾,担任飞行训练教官。>那时台湾很先进,教练机用的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先进的AT—6型高级教练机,这款教练机是单引擎飞机。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由于黄纲存一直想回大陆,苦于没有机会,所以他只能静静的等。而且台湾方面知道黄纲存大陆有亲人,单独训练的任务一般不会让他参与。>>新中国刚成立时,飞行学员魏昌蜀就曾驾驶一架AT—6型高级教练机起义回大陆,后来陆续又有6架同型号的教练机起义到大陆,所以台湾对这些教练机看的越来越严,生怕再有教练机起义。>1956年8月15日,黄纲存向往常一样从事着自己的教练工作,当时有一名学员报告说,飞机舱有故障,无法正常飞机,请黄纲存检查。黄纲存检查飞机后,心里就有数了。于是他让机械师给飞机加满油,准备起飞调试飞机,但学员却要求与黄纲存同行。黄纲存就以安全理由没让学员上去,他自己驾机起飞了。>当黄纲存驾驶飞机起飞后,他认为机会来了,以现有油量飞到大陆很轻松,于是驾机直接向福建飞去,并安全降落在福建仙游机场,当时飞行学校的人,谁都没有料到黄纲存会突然飞向大陆。>>黄纲存驾机起义到大陆的事,立即引起全国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他。据资料记载,黄纲存去北京时,北京900名社会各界人士热烈欢迎黄纲存的到来。>黄纲存起义到大陆后,既见到了亲人,又见到昔日的战友。黄纲存后来到四川新成立航校任飞行团长,这给了黄纲存用武之地,他把在美国学习的先进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对于黄纲存的起义,国家兑现承诺,并奖励他黄金。没想到黄纲存立即拒绝了,他说黄金一克都不要。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黄纲存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9年逝世日期:1986年黄纲存幼年1919年,黄纲存出生在夏津县城西郑保屯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特别喜欢读书。但因为家庭实在困难,黄纲存只能
在国共的合作下反抗侵略者已经进入尾声,在百姓看来终于可以安稳的生活的时候,国共两党的矛盾却在日益激化,随着国军撕毁条约内战爆发,最终国军败退在撤离的时候带走大批的物资。当时国军当中很多爱国人士远离故土
国民党飞行员驾机起义,加入共产党阵营,始于1946年的刘善本,周恩来称赞他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但当时只有精神鼓励,没有金钱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长期处于紧张对峙。
data-filtered="filtered"青帮三大亨 会做人的杜月笙 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社会各派势
历史人物 张学良的儿子准备回大陆,他千叮万嘱,东北这2个地方必须要去
张学良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习惯性的被当时的人称为少帅,他与赵四小姐的事也广为人谈论,只是可怜了原配于凤至,最后移居美国,与张学良解除了婚姻关系。这样的男女关系,没人能够阐述清楚!1938年11月起,
核心提示:有记者问,如果蒋介石回大陆,“是否考虑给他一个部长职务”?周总理笑答:“部长太低了。如果蒋中正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地位。”这是周总理第一次对外部宣布对蒋介石回归大陆的政策。黄
核心提示:张学良紧接着回答:“我可千万不要特权,我是个平民百姓。”并当即和吕正操谈了回大陆的“约法三章”:一、不要欢迎。二、不见记者。三、大家经常见面都可以,但千万不要搞恭维那一套。 本文摘
大家知道邓稼先研究出原子弹国家奖励了多少钱吗?十块钱,这个答案是他临终前告诉杨振宁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之中看不出任何一丝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显现出来的怨恨,反而是以一种很平淡的语气说的,仿佛他
...“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大泽乡农民起义的故事。 公元前209年,900多名被秦二世的暴卒驱赶的农民由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赶赴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走到大泽乡(在今安徽)的时候,因下